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出土玉器发微
2014-03-18刘赫东田广林
刘赫东 田广林
摘 要:查海早期遗存玉器是年代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史前居民,是我国最早开发和使用真玉制品的远古社群。服务于宗教礼仪是早期玉器的基本功能。中国玉器的起源应该有着比兴隆洼文化更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源头。
关键词:兴隆洼文化;查海遗址;玉器研究
中图分类号:K8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004-03
兴隆洼文化是距今8000年前活动于燕北辽西一带的一支十分强势的新石器时代中期考古学文化。目前经过正式发掘的典型遗址主要有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兴隆洼、兴隆沟、林西县白音长汗、辽宁阜新查海以及河北迁安西寨。其年代范围距今约8000~7000年。有关研究者根据文化内涵和器物特征,把各地的兴隆洼文化遗存区分为西拉木伦河以北的白音长汗类型、西拉木伦河以南的查海类型和燕山腹地的迁安西寨类型三个地方类型。迄今为止,通过考古发掘和清理出土的兴隆洼文化玉器已有近百件,分别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兴隆洼、兴隆沟、白音长汗、洪格力图、锡本包楞和辽宁阜新查海。这是我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工艺水准最高的一批真玉制品,对于探讨中国玉器起源及其原始用途,具有特殊重要的学术价值。本文拟据2012年出版的《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一书公布的材料,对查海遗址出土玉器试作个案研究,以求深化对于中国早期玉器的认识。
一、出土情况
查海遗址总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1982年5月首次发现于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沙拉乡查海村西南2.5公里处。1986~1994年,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接连6次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为7300平方米,共清理房址55座、窖穴33个、居室墓6座、墓葬10座、陶器堆4个、龙形堆石1处、环沟2段、祭祀坑2个。先后出土的玉器共44件,玉材质地为透闪石、阳起石结晶体,均属真玉。其中,11件出土于文化堆积层,21件出土于房址,8件出土于居室墓,1件出土于祭祀坑。另外3件为采集品。
文化堆积层中出土的11件玉器,包括小型工具形玉器2、人体佩戴玉器9件。其中包括乳白色梯形玉斧1、长柱状深绿色玉凿1、玉匕2(1件白色,1件深绿色)、蜡色钻孔小玉环1、玉管2(1件白色、1件蜡色)、玉玦4(皆为乳白色、1件带绿斑)。
查海遗址共清理房址55座,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分为早、中、晚三个期别。在其中的1座早期房址、3座中期房址和10座晚期房址的居住面和文化堆积中出土玉器21件。
位于遗址东北边缘的F50是一座面积广达60.7平方米的圆角长方形大型房屋,这是唯一出土玉器的早期房址。于室内居住面正中灶侧,出土1件白色玉斧残件,其它遗物还包括8件陶器和41件石器。
3座出土玉器的中期房址分别编号为F38、41、43。其中,F38为圆角长方形小型房屋,室内居住面上出土残损扁体梯形浅黄色玉斧1件,同时出土的遗物还包括11件陶器和3件石器。F41为圆角方形南壁半圆状外凸式房屋,室内居住面东北角出土两端斜口的圆柱状乳白色玉管2件。其中一件两侧斜口不齐,另一件两头细中间粗。同出的遗物还包括陶器和石器各7件。F43为直角方形二层台式带居室墓的房屋,室内西北角有一座玉敛居室墓。室内居住面西南角出土玉器3件,包括乳白色玉玦、扁条形浅绿色带灰白沁玉匕、乳白色珠状玉管各1件。同时还出土其它遗物还包括陶器10、石器45件。
查海遗址房屋中发现的玉器集中出土于晚期房址,共有10座。其中,F11为圆角方形小型房屋,房址北侧出土1件白色带对钻孔的玉器残件。同出的遗物有陶器10、石器9件。
F17和F20均为圆角长方形小型房屋。其中,F17居住面东南部出土长方形乳白色玉斧1件,锋利的弧刃上有残损。同出的遗物还包括陶器15、石器27件。F20居住面上出土长柱体墨绿色玉凿1件,刃部锋利,也有损伤。同出的遗物包括陶器23、石器12件。
F14、F18、F27和F54均属中型房屋。其中,F14为圆角长方形房屋,居住面上出土扁体长方形浅绿色玉凿1件,通体抛光,斜刃锋利。同时还出土陶器22、石器26、细石器43件。F18是一座圆角长形带居室墓及窑穴的房屋,居住面上出土扁圆带弧刃且有疤痕的乳白色玉斧1件,弧刃锋利。其它遗物还包括陶器26、石器23、细石器1件。F27为东南角外凸式房屋,室内堆积层中出土扁圆带弧刃且有疤痕的浅灰色玉斧1件,顶端有崩疤。居住面上出土陶器12、石器47件。F54为圆角长方形房屋,室内居住面西南部出土2件扁长体乳白色且带绿斑的匕形玉器,同时出土陶器15、石器68件。
查海遗址出土玉器的晚期大型房屋共有3座,分别是F16、F36和F46,面积均超过60平方米。其中,F16为圆角长方形二层台式房屋,出土1件扁长体乳白色带绿斑的玉匕,上端有对钻孔,下端圆弧形。居住面上同时出土陶器45、石器85、细石器1件。F36为圆角方形南壁半圆形外凸式房屋,室内居住面西部出土长方形制乳白色带绿斑的玉斧1件,上端残损,刃部锋利,带有崩痕。西北部出土蜡色管状且两端带斜口的玉管1件,通体磨制光滑细润。同时出土陶器10、石器55、细石器2件及部分残留猪骨。F46为特大型圆角长方形南壁中部外凸式房屋,面积广大157.32平方米,为整个遗址占地中面积最大的房屋。室内遗留的遗物十分丰富,其中,居住面上发现陶器21、石器70件,室内堆积中发现陶器22、石器53、细石器33件。此房址共发现玉器3件。其中2件出土于居住面西北部,包括乳白色扁体长条形钻孔匕形器和浅绿色梯形带灰白沁的玉凿各1件;另一件出土于房址堆积,为浅灰色块状玉料。
把人葬在居室里,这是兴隆洼文化居民的一个十分奇特的习俗,目前我们对于这种习俗的了解尚远远谈不上深入,其性质是否属于通常所说的墓葬,也未可知。查海遗址共发现居室墓6座,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单人墓葬,葬者多属儿童。在属于中期的F43M和晚期的F7M2座居室墓中共发现玉器8件,包括2件玉玦,6件玉匕形器,均属人体佩带物品。
F43M的墓主人性别和年龄不详,在墓底北侧头骨附近出土白色玉玦2件,同出的随葬品还包括7件小型陶器和2件石器。F7M为儿童单人葬。在墓主人的颈部、腰部和脚三个部位分别出土6件玉匕形器,均为内凹长条状,顶端钻孔。其中四件呈乳白色,一件呈浅绿色,另一件呈乳白色带浅绿斑。此墓同出的其它随葬品较为丰厚,包括15件陶器和28件石器。
在查海遗址中心墓区附近,发现祭祀坑2个。其中,编号为H34的圆形祭祀坑位于中心墓区的最南部,口大底小,坑底平齐。在坑底中部偏北处,又置一椭圆形寰底小坑,坑内土色黑灰,发现有过火的猪骨残块,应属燎祭遗迹。坑中出土长方形浅绿色玉凿1件。同时还出土陶器和石器各5件。
此外,在查海遗址的地表还曾采集到玉器3件,均属小型工具形玉器,最长者5.9,最短者3.9厘米。包括扁体长方形乳白色玉斧、扁体长方形乳白色和墨绿色玉凿各1件,顶端均有疤痕。
二、几点认识
查海遗址是继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白音长汗遗址之后,经过大面积揭露且全面报道的又一处兴隆洼文化遗址。在目前所有经过科学发掘的兴隆洼文化遗址中,该处遗址发现的玉器数量最多,报道也最为全面,其本身所具有的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自不待言。综合分析上述所陈查海遗址发现的玉器资料,可以初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
(一)查海早期遗存玉器是年代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
据《报告》,查海遗址可划分出早、中、晚三期文化。其中,查海早期遗存的年代与白音长汗一期、小河西遗址遗存相当;查海中期遗存与兴隆洼遗址一期和白音长汗遗址二期甲类遗存的年代接近;查海遗址晚期遗存与兴隆洼遗址以F180为代表的二期遗存具有明显可比性,其年代要早于白音长汗二期乙类遗存。这就是说,查海遗址早期遗存在目前已经发现的多处兴隆洼文化遗存中,年代属于最早者。如果此说不误,那么在查海遗址早期房址F50居住面灶侧出土的玉斧,应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兴隆洼文化玉器。
(二)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史前居民,是我国最早开发和使用真玉制品的远古社群
在以往的认知系统中,兴隆洼文化玉器是我国年代最早的玉器。近年获得的最新研究材料表明,早在兴隆洼文化玉器出现之前,在长江流域的彭头山文化和黄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遗存中,都曾发现过年代可以早到距今9000年以前的玉器。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发现的年代相当或早于兴隆洼文化的玉器,多为绿松石制品,而辽河流域发现的兴隆洼文化玉器,主要都属阳起石和透闪石制品,皆为真玉。目前,这个年代的真玉制品在长江流域尚未发现,而在黄河流域,仅于大地湾文化遗存中偶有零星发现。所以,有理由认为,兴隆洼文化代表的史前居民,是我国最早开发和使用真玉制品的远古社群。至于兴隆洼文化玉材的来源,据近年的研究结果,可能与岫岩老玉矿脉有关。
(三)服务于宗教礼仪是早期玉器的基本功能
苏秉琦先生当年曾据查海遗址出土玉器提出“玉器是社会分化的产物”的著名论断,可谓一语破的,高屋建瓴。查海遗址出土的44件玉器,从器型器类角度上观察,主要有以斧形器和凿形器为代表的工具形玉器和以玦、匕形器、管、环为代表的人体佩戴品两类。学术界通常的观点认为,斧、凿类玉器属于工具,玦、匕、管、环类玉器属于装饰品。本文所以称查海遗址出土的斧、凿类玉器为“工具形”玉器,是因为我们注意到了这种玉器与同类石质工具相比,其形体明显偏小。尽管其刃部常见崩疤,被认为是使用痕迹,但这种使用,应该与当时的第一产业——农业生产或渔猎采集生产活动关系不大,而是某种宗教礼仪活动所致。至于玦、匕形器类人体佩戴品的具体社会功用,笔者此前也曾有过论述,基本看法是这类玉器并非属于一般意义上的普通装饰品,而是当时社会少数特权阶层人物专用的宗教礼仪用品。值得注意的是,在属于儿童单人墓葬的F7M,墓主人的颈部、腰部和脚部位置竟分别安放3对6件加工精细的匕形玉器,而在带有明显燎祭痕迹的H34祭祀坑中,也发现了玉凿,这是当时的玉器主要用于宗教礼仪生活的确证。
(四)中国玉器的起源应该有着比兴隆洼文化更为久远的历史文化源头
如前文所述,兴隆洼文化玉器并不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年代最早的玉器。与兴隆洼文化大体同时并存的史前玉文化遗存,在长江中游有彭头山文化,长江下游有跨湖桥文化,黄河上游有大地湾文化,黄河中游有裴李岗文化,黄河下游有后李文化。但有一点十分清楚,即兴隆洼文化发现的玉器数量最多,玉材质地最好,玉器加工水平最高。在查海遗址出土的玉器,从玉材的选用、器形的设计和器物的加工,都受到一定观念的严格规范。当时的开料已经采用解玉砂为介质的切割成型工艺,在加工成型过程中,已经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琢磨、钻孔、抛光等一系列工艺流程。所以,查海遗址发现的玉器,大多都形制工整规范、打磨细润光洁,具有相当高的工艺水准。而这种高品质玉器的生产制作,绝不是玉器生产的初始状态。所以,中国的玉文化传统,应该有着远较兴隆洼文化更为深远的历史文化源头。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10).
〔2〕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J].考古,1993(7).
〔3〕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阜新查海新石器时代遗址试掘报告[J].辽海文物学刊,1988(1).
〔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唐山市文物管理处,迁安县文物管理所.迁安西寨遗址1988年发掘报告[J].文物春秋,1992增刊.
〔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1).
〔6〕索秀芬.兴隆洼文化的类型研究[J].考古,2013(11).
〔7〕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查海: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发掘报告[M].文物出版社,2012.
〔8〕席永杰,滕海键.兴隆洼文化研究述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02).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