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FPGA的面阵CCD驱动时序设计

2014-03-18韩军杨少华尚小燕

光学仪器 2014年1期

韩军 杨少华 尚小燕

摘要: 针对柯达公司的前照明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对它的驱动时序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满足CCD工作脉冲的驱动时序。采用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完成自顶而下的模块设计,实现了硬件电路设计的软件化,开发效率得到了提高,软件程序可重复编程和修改。实验的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时序能够满足CCD KAI0340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 面阵CCD; 行间转移; 驱动时序; FPGA

中图分类号: TP 336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1.014

引言

CCD具有信号输出噪声低、动态范围大、量子效率高等优点[1],随着CCD器件本身工艺的改进,其成像质量和器件本身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因此CCD在科研、运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提高帧频有两种方法:(1)提高CCD的像素时钟;(2)将CCD分成多个通道同时输出。前者受器件极限参数的限制,效果不明显[3]。因此,本文选用CCD KAI0340,采用双通道同时输出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帧频的目的。

1行间转移型面阵C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KAI0340是柯达公司的一款行间转移型面阵CCD图像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最下方的4行是挡光的黑像元行,上方的488行是感光像元行;在这488行像元中,最上方和最下方的4行作为缓冲行,因此实际有用的像元为480行;最大的像素时钟频率为40 MHz,并在双输出通道工作方式下工作,每行输出CCD信号,其中包括12个哑像素、24个黑像素和324个感光像素[4]。

KAI0340的工作原理是:感光区内的电荷在电子快门的作用下被清除掉,然后在电子快门时钟结束后开始新的光积分,当光积分阶段结束后,电荷开始从成像区转移到存储区,垂直转移时钟把电荷从存储区逐行转移到水平寄存器中,最后在水平转移时钟的作用下电荷转移到CCD的输出端,到此CCD完成了一个工作的周期。

2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的设计

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主要包括:供电模块、驱动器电路、驱动时序产生模块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驱动时序的产生模块,本文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器件,产生CCD正常工作的时序信号[5],包括水平时序信号、垂直时序信号、电子快门时序信号和复位时钟信号四部分。

4应用Verilog HDL语言的驱动时序设计

QuartusⅡ软件的输入有多种方式:原理图输入法、状态图输入法、Verilog HDL语言输入法。其中原理图方式类似于硬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利用基本的门电路符号或模块完成设计;Verilog HDL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其编程结构类似于计算机中的C语言,在描述复杂逻辑设计时非常简洁,具有很强的逻辑描述和仿真能力,是当前系统硬件设计语言的主流[7]。运用Verilog语言设计系统能够高效直接地描述设计,直观、快速建立设计,并高效地调整和修改设计的整体和细节。

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采取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图5为设计原理图。在完成程序的输入后,由Quartus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同时进行逻辑优化;反复上述过程完成设计过程,通过JTAG 接口为硬件芯片进行编程,进入到实体电路功能验证阶段。

5行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时序的仿真

本文的时序仿真是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的,使用Verilog程序的输入[8],在QuartusⅡ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9],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的目标,同时可进行逻辑优化。

垂直转移是垂直寄存器中的电荷向水平寄存器转移,转移过程由控制信号V1和V2控制,垂直转移控制信号的仿真如图6所示。

6结论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CCD KAI0340的时序,使用FPGA器件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其时序的设计方法可以使CCD同时支持2路输出,提高了帧频,由于驱动时序的设计是可再编程的,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其中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只需要重新编程就可以达到实现功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庆有.图像传感觉器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060.

[2]刘金国,余达,周怀得,等.面阵CCD芯片KAI1010M的高速驱系统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08,16(9):16221628.

[3]张达,徐抒岩.高速多通道CCD信号并行处理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26(3):281286.

[4]余达,郭永飞,周怀得,等.面阵CCD KAI0340高速相机的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11,19(11):27912799.

[5]许秀贞,李自田,李长乐.基于CPLD的可选输出CCD驱动时序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4,33(12):15041507.

[6]李余,刘金国,张明宇,等.基于FPGA的行间转移面阵CCD驱动电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52):274275.

[7]兰荣清.线阵CCD驱动设计新方法[J].光电子 激光,1997,8(4):295297.

[8]刑建平.Verilog HDL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1191.

[9]周润景.基于QuartusⅡ的FPGA/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36392.

摘要: 针对柯达公司的前照明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对它的驱动时序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满足CCD工作脉冲的驱动时序。采用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完成自顶而下的模块设计,实现了硬件电路设计的软件化,开发效率得到了提高,软件程序可重复编程和修改。实验的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时序能够满足CCD KAI0340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 面阵CCD; 行间转移; 驱动时序; FPGA

中图分类号: TP 336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1.014

引言

CCD具有信号输出噪声低、动态范围大、量子效率高等优点[1],随着CCD器件本身工艺的改进,其成像质量和器件本身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因此CCD在科研、运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提高帧频有两种方法:(1)提高CCD的像素时钟;(2)将CCD分成多个通道同时输出。前者受器件极限参数的限制,效果不明显[3]。因此,本文选用CCD KAI0340,采用双通道同时输出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帧频的目的。

1行间转移型面阵C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KAI0340是柯达公司的一款行间转移型面阵CCD图像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最下方的4行是挡光的黑像元行,上方的488行是感光像元行;在这488行像元中,最上方和最下方的4行作为缓冲行,因此实际有用的像元为480行;最大的像素时钟频率为40 MHz,并在双输出通道工作方式下工作,每行输出CCD信号,其中包括12个哑像素、24个黑像素和324个感光像素[4]。

KAI0340的工作原理是:感光区内的电荷在电子快门的作用下被清除掉,然后在电子快门时钟结束后开始新的光积分,当光积分阶段结束后,电荷开始从成像区转移到存储区,垂直转移时钟把电荷从存储区逐行转移到水平寄存器中,最后在水平转移时钟的作用下电荷转移到CCD的输出端,到此CCD完成了一个工作的周期。

2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的设计

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主要包括:供电模块、驱动器电路、驱动时序产生模块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驱动时序的产生模块,本文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器件,产生CCD正常工作的时序信号[5],包括水平时序信号、垂直时序信号、电子快门时序信号和复位时钟信号四部分。

4应用Verilog HDL语言的驱动时序设计

QuartusⅡ软件的输入有多种方式:原理图输入法、状态图输入法、Verilog HDL语言输入法。其中原理图方式类似于硬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利用基本的门电路符号或模块完成设计;Verilog HDL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其编程结构类似于计算机中的C语言,在描述复杂逻辑设计时非常简洁,具有很强的逻辑描述和仿真能力,是当前系统硬件设计语言的主流[7]。运用Verilog语言设计系统能够高效直接地描述设计,直观、快速建立设计,并高效地调整和修改设计的整体和细节。

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采取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图5为设计原理图。在完成程序的输入后,由Quartus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同时进行逻辑优化;反复上述过程完成设计过程,通过JTAG 接口为硬件芯片进行编程,进入到实体电路功能验证阶段。

5行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时序的仿真

本文的时序仿真是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的,使用Verilog程序的输入[8],在QuartusⅡ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9],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的目标,同时可进行逻辑优化。

垂直转移是垂直寄存器中的电荷向水平寄存器转移,转移过程由控制信号V1和V2控制,垂直转移控制信号的仿真如图6所示。

6结论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CCD KAI0340的时序,使用FPGA器件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其时序的设计方法可以使CCD同时支持2路输出,提高了帧频,由于驱动时序的设计是可再编程的,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其中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只需要重新编程就可以达到实现功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庆有.图像传感觉器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060.

[2]刘金国,余达,周怀得,等.面阵CCD芯片KAI1010M的高速驱系统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08,16(9):16221628.

[3]张达,徐抒岩.高速多通道CCD信号并行处理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26(3):281286.

[4]余达,郭永飞,周怀得,等.面阵CCD KAI0340高速相机的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11,19(11):27912799.

[5]许秀贞,李自田,李长乐.基于CPLD的可选输出CCD驱动时序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4,33(12):15041507.

[6]李余,刘金国,张明宇,等.基于FPGA的行间转移面阵CCD驱动电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52):274275.

[7]兰荣清.线阵CCD驱动设计新方法[J].光电子 激光,1997,8(4):295297.

[8]刑建平.Verilog HDL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1191.

[9]周润景.基于QuartusⅡ的FPGA/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36392.

摘要: 针对柯达公司的前照明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对它的驱动时序进行详细的分析,设计满足CCD工作脉冲的驱动时序。采用Altera公司的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作为核心控制器件,完成自顶而下的模块设计,实现了硬件电路设计的软件化,开发效率得到了提高,软件程序可重复编程和修改。实验的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驱动时序能够满足CCD KAI0340的正常工作。

关键词: 面阵CCD; 行间转移; 驱动时序; FPGA

中图分类号: TP 336文献标志码: Adoi: 10.3969/j.issn.10055630.2014.01.014

引言

CCD具有信号输出噪声低、动态范围大、量子效率高等优点[1],随着CCD器件本身工艺的改进,其成像质量和器件本身可靠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2],因此CCD在科研、运动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就目前而言,提高帧频有两种方法:(1)提高CCD的像素时钟;(2)将CCD分成多个通道同时输出。前者受器件极限参数的限制,效果不明显[3]。因此,本文选用CCD KAI0340,采用双通道同时输出的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帧频的目的。

1行间转移型面阵CCD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KAI0340是柯达公司的一款行间转移型面阵CCD图像传感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最下方的4行是挡光的黑像元行,上方的488行是感光像元行;在这488行像元中,最上方和最下方的4行作为缓冲行,因此实际有用的像元为480行;最大的像素时钟频率为40 MHz,并在双输出通道工作方式下工作,每行输出CCD信号,其中包括12个哑像素、24个黑像素和324个感光像素[4]。

KAI0340的工作原理是:感光区内的电荷在电子快门的作用下被清除掉,然后在电子快门时钟结束后开始新的光积分,当光积分阶段结束后,电荷开始从成像区转移到存储区,垂直转移时钟把电荷从存储区逐行转移到水平寄存器中,最后在水平转移时钟的作用下电荷转移到CCD的输出端,到此CCD完成了一个工作的周期。

2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的设计

行间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的驱动电路主要包括:供电模块、驱动器电路、驱动时序产生模块三部分。其中最主要的是驱动时序的产生模块,本文使用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器件,产生CCD正常工作的时序信号[5],包括水平时序信号、垂直时序信号、电子快门时序信号和复位时钟信号四部分。

4应用Verilog HDL语言的驱动时序设计

QuartusⅡ软件的输入有多种方式:原理图输入法、状态图输入法、Verilog HDL语言输入法。其中原理图方式类似于硬件电路的原理图设计,利用基本的门电路符号或模块完成设计;Verilog HDL作为一种硬件描述语言,其编程结构类似于计算机中的C语言,在描述复杂逻辑设计时非常简洁,具有很强的逻辑描述和仿真能力,是当前系统硬件设计语言的主流[7]。运用Verilog语言设计系统能够高效直接地描述设计,直观、快速建立设计,并高效地调整和修改设计的整体和细节。

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开发环境下,采取自顶向下的设计方法,图5为设计原理图。在完成程序的输入后,由Quartus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目标,同时进行逻辑优化;反复上述过程完成设计过程,通过JTAG 接口为硬件芯片进行编程,进入到实体电路功能验证阶段。

5行转移型面阵CCD KAI0340时序的仿真

本文的时序仿真是在Altera公司的QuartusⅡ集成开发环境下进行的,使用Verilog程序的输入[8],在QuartusⅡ软件平台进行编译和仿真[9],从而验证设计的功能和时序特性是否符合设计的目标,同时可进行逻辑优化。

垂直转移是垂直寄存器中的电荷向水平寄存器转移,转移过程由控制信号V1和V2控制,垂直转移控制信号的仿真如图6所示。

6结论

本文详细地研究了CCD KAI0340的时序,使用FPGA器件作为设计驱动时序的核心,其时序的设计方法可以使CCD同时支持2路输出,提高了帧频,由于驱动时序的设计是可再编程的,所以如果想要改变其中的部分功能,可以在不改变硬件电路的情况下,只需要重新编程就可以达到实现功能的改变。

参考文献:

[1]王庆有.图像传感觉器应用技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3060.

[2]刘金国,余达,周怀得,等.面阵CCD芯片KAI1010M的高速驱系统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08,16(9):16221628.

[3]张达,徐抒岩.高速多通道CCD信号并行处理系统[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8,26(3):281286.

[4]余达,郭永飞,周怀得,等.面阵CCD KAI0340高速相机的设计[J].光学 精密工程,2011,19(11):27912799.

[5]许秀贞,李自田,李长乐.基于CPLD的可选输出CCD驱动时序的设计[J].光子学报,2004,33(12):15041507.

[6]李余,刘金国,张明宇,等.基于FPGA的行间转移面阵CCD驱动电路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9,25(52):274275.

[7]兰荣清.线阵CCD驱动设计新方法[J].光电子 激光,1997,8(4):295297.

[8]刑建平.Verilog HDL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1191.

[9]周润景.基于QuartusⅡ的FPGA/CPLD数字系统设计实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336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