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爱情诗情感表现和空间设置之比较

2014-03-18黄萍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710100

名作欣赏 2014年11期
关键词:爱情诗爱情诗歌

⊙黄萍萍[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西安 710100]

作 者:黄萍萍,硕士,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比较文学。

自古以来,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是世界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无论是中国的诗歌,还是西方的诗歌,都在其文学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诗歌可以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而在抒情诗中表达男女感情又是其主要内容。纵观中西方抒情诗,对爱情的向往与赞美,是中西方诗人共同追求的不朽题材。但是由于中西方在环境、地域、文化、审美、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它们又拥有各自的特色。本文将从情感表现和空间设置两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爱情诗的差异。

一、情感表现上的“怨”与“慕”

在中国爱情诗中男性作者假托女性之口书写的爱情诗比较多。中国的封建社会男尊女卑,夫妻、夫妇、子女、男男女女等词序表明男先女后的原则不可颠倒,妇人在男性心中不占地位,择偶得命于父母、媒妁之言,嫁后须“主中馈”“奉箕帚”,生儿育女,妇女受教育的机会很少,“女子无才便是德”,这种种的封建思想必然导致女性诗人的甚少。再加上男司外、女司内的分工,妇在家则“入厨下”,夫在外则“寄寒衣”,因而妇女一般内心痛苦,这个内心痛苦复杂的情感领域,自然为男性诗人所发觉利用。因此,中国爱情诗诗人常假托女子之口来诉说对男子、丈夫的恩爱情深,抒写远离的相思情苦,宣泄被遗弃的怨和恨。而且诗歌所表达的情感中“怨”尤为明显,春怨、宫怨、闺怨,无一不是爱情得不到对等回应的苦闷与怨愤。而这怨愤又与痴情缠绵交织,形成中国爱情诗歌在情感表现上的别具一格。抒发春怨的诗歌如李白的《春怨》:

白马金羁辽海东,罗帷绣被卧春风。

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①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妇人思念在遥远的辽海之东从军的丈夫,夜很深了,也无法入睡。“罗帷绣被卧春风”,从这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妇人尽管身处绣帐锦被中,但只有春风相伴,非常寂寞。“落月低轩窥烛尽,飞花入户笑床空”,这是拟人的写作手法。月亮西落,从低低的窗户斜照进来,偷偷地看着将燃烧尽的蜡烛,凋谢的花瓣飘飞进门,也笑床空,表现出妇人因思念丈夫,内心的忧愁苦闷。突出了一个“怨”字,自己的悲凉和寂寞油然而生。

描写宫怨的诗歌有王昌龄的《长信秋词五首》,拟托班婕妤长信故事以咏唐宫妇女之愁怨。如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②

诗歌前三句布景,为静态叙述,所取意象,两两相对,通过对比,渲染出深秋中的冷宫景象,在这样的环境中,动态描写的结句闪出人物——宫女,她在卧听未央宫漏壶那漫长的滴水声。如此意境使得寂寞、悲伤等怨意怨情都留在了想象中。再如杜牧的《宫词》:

监宫引出暂开门,随例须朝不是恩。

银钥却收金锁合,月明花落又黄昏。③

此诗写锁闭长门的宫人,亦有出来朝君之例,只不过随例而行,故云“不是恩”,女官开门引她朝君,朝罢则依旧送入冷宫。这门的一开一关,她的一出一进,勾动愁肠,不知何日再得出来。其幽怨之情全在结语,使人一览而意尽。而在闺怨诗中我们不得不提到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月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④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前两句写她梳洗打扮后,再用前后镜仔细照容,人脸与插戴的鲜花交相辉映,脸如花,花映脸,花容月貌,相互辉映。结尾两句,写女子穿上成双成对的金鹧鸪罗襦。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心生寂寞,反衬出闺中女子的“怨”。

而在西方诗歌中,很少看到这种离愁别绪,更多的是热恋时的爱情表达,其中多男、女双方向对方表达的倾慕之情。在古希腊传说中,人类本是一种四手四脚、圆脑袋、两张面孔的球状生物。万神之王宙斯害怕人类的力量过于强大,危及自己在奥林匹斯山上的君权统治,便举起雷电、手杖,将人类一劈为二,但分开的一半却拼命扑向另一半,想重新融合在一起,这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爱情,因此西方男子传统称自己的妻子为“我那更好的一半”,故而,女子的个性、理想、智慧、才干、学识,常是男子景慕的对象,这样,就使得西方爱情诗多是男性对女性的仰慕。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诗人彼特拉克用其《歌集》表达了对心目中的女神劳拉的爱慕。如:

如果命中注定我俩不能结合,

我的生命仍将依恋在你的身边,

直到夕阳垂暮,天色向晚,

当你的眼睛已失去光泽。⑤

英国的斯宾塞,也写了八十九首十四行诗,对爱人伊丽莎白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讴歌,如:

我所崇拜的那位美丽姑娘,

证明这世界是多么值得赞叹;

那团被天国圣火点燃的光亮,

由她擢升,从我卑微的心田。

她的灿烂光辉使我眼花缭乱,

我不能再容忍看见凡夫俗景;

面对那稀有罕见的绝世奇观,

我只能呆呆站立,目不转睛。

每当我想说出她应得的赞称,

骇然惊讶总是凝住我的舌头;

每当我想写下她高洁的芳名,

奇思异想总是攫住我的双手;

但在心中,我依然在写在说,

说我无法言传笔书的天姿国色。⑥

其后的拜伦也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情诗。如:

爱情对男人而言,

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但对女人而言,

却是一生的全部。

初吻并不能当作永久相爱的保障,

但它却是盖在生命史上的一个永久记忆印章。

恋爱是艰苦的,

不能期待它像美梦一样出来。

欢乐的回忆已不再是欢乐,

而哀愁的回忆却还是哀愁。

爱情可以而且应该永远和婚姻共存。

比一切更甜蜜的,

是初次的热烈爱情,它是唯一独尊的。⑦

另外,也有一些西方女性诗人表达对心上人的倾慕,如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诗》中的一首:

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

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

深邃、宽广和高度正向我探求。

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

我爱你的程度,就像日光和烛焰下,

那每天不用说的需要。我不假思索地

爱你,就像男子们为正义而斗争;

我纯洁地爱你,像他们在赞美前低头。

我爱你以童年的信仰;我爱你

以满怀热情,就像往日满腔的辛酸;

我爱你,抵得上那似乎随着消失的圣者

而消逝的爱慕。我爱你以我终生的

呼吸,微小和泪珠——假使是上帝的

意旨,那么,我死了我还要更加爱你!⑧

西方文化的个体性使西方的男子常常舍弃事业而追求爱情,他们认为爱情是事业的动力,能促使事业成功,他们认为人生的最大幸福莫过于爱,人生的最大痛苦莫过于失爱,幸福是人生的追求,爱是人生的大事。但在中国,男子往往以功名为重,爱情绝不会有与功名抗衡的分量。反之他们认为陷入情网,儿女情长是极不光彩的,会使人堕落沉沦,使事业失败。正如俗语所说:“色字头上一把刀”,所以夫婿抛妻别子,进京赶考,追求功名,镇守边防,为国为民,效命沙场,宦游南北,离家外出,商贾四方,是极普遍的,两地分居也就理所当然了;加之男子喜新厌旧,移情别恋,三妻四妾等情况,又注定中国爱情诗中以“怨情”诗居多。

二、空间设置上的“室内”与“室外”

在中国爱情诗中,男女相遇、相识、相见、相爱、相逢,以大自然的旷野景物为陪衬的极少,而常在小桥边、溪水侧、月光下、柳树旁、孤亭客舟里,四周的清风朗月、鸟语花香、小桥流水、湖光山色、幽谷小径、云霞虹霓给人带来艺术的感觉,情绪的感染,识读的底蕴。中国人的内心是锁闭式的,爱情的发生更多是在室内,所以爱情诗中的“小楼”“绣阁”“画堂”“回廊”“别巷”“深宫”“雕栏”以及亭、榭、轩、庙、塔等屡见不鲜。如韦庄所写的《浣溪沙》:

惆怅梦余山月斜,孤灯照壁背窗纱,小楼高阁谢娘家。 暗想玉容何所似,一枝春雪冻梅花,满身香雾簇朝霞。⑨

从这首词中可以明显找到“月斜”“小楼”“高阁”等景物,作者通过这些景物来表达诗中人物的思想情感。从深夜的梦境中醒来,就在半梦半醒之间,看见山月斜照,孤灯荧荧,心下顿增几分惆怅。原来这里是谢娘家的小楼高阁。朦胧中只见那美丽女子背靠碧纱窗下坐着,室内一盏孤灯,光影黯淡。 惆怅残梦中,只见女子灯前月下的背影,朦胧中看不真切。于是开始了幻想:“暗想玉容知何所似”,女子貌美肤白如玉,朦胧的月光和灯光下看去像什么呢?哦,仿佛一枝被白雪素裹的红梅花,周身弥漫着清晨的香雾,放射着朝霞般的美丽光华。又如李商隐的《无题诗》中: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⑩

这首诗歌是写情人别离后的思念。始从觉醒的甜梦中醒来觉得怅然若失,回忆起梦中依依惜别的情景,又匆忙地写信给她。从借用刘郎的典故,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作者通过斜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

而在西方,常用大自然的背景为意象来衬托爱情诗,如大海怒涛、狂飙暴风、峭壁悬崖、荒谷沙漠等。如彭斯的《一朵红红的玫瑰》:

啊,我的爱人像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啊,我的爱人像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多么美丽的人儿!

请看我,多么深挚的爱情!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亲爱的,纵使大海干涸水流尽,

太阳将岩石烧作灰尘,

亲爱的,我永远爱你,

只要我一息犹存。

珍重吧,我唯一的爱人,

珍重吧,让我们暂时别离,

但我定要回来,

哪怕千里万里!⑪

诗人以十分欢愉、自豪的口吻用两个比喻写出心上人之美:“红红的玫瑰”“甜甜的曲子”,诗人用大海、岩石等作为写作对象,通过大海和岩石的变化来表达自己对女子的喜爱之情。把大自然灵活运用到诗歌中,让人感觉到爱情的伟大与神圣。另外还有华兹华斯的《露西》组诗中的一首节选:

三年,阳光雨露使她生长;

然后,大自然昭告我说:

比她更加美丽的花朵,

以前还未曾在世间培养。

我将把这孩子认领,

她将是我的,而我将要

造就她成理想的女性。

既合乎法律,又近人情,

她是我至爱的女性。

在山岩,在平原,

在天上,在人间,

在丛林,在凉亭。

她有权力凌驾这一切,

或去照亮,或去压制。

她将玩耍嬉戏如小鹿,

在草原欢乐地奔驰,

将在山泉上面跳跃。

她又如一缕微微的香气,

具有默默无言的静物的,

深沉和宁静的美。

浮云借与风韵,

碧柳纤腰低垂,

甚至风暴的来临,

也呈现出别种妩媚,

静悄悄的赞许中,

添加姑娘体态苗条的韵味。⑫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华兹华斯在写诗歌的时候十分注重对大自然的描写,山岩、平原、草原、山泉,甚至风暴等,通过这些“室外”背景,烘托了一位不被工业文明所污染的大自然女儿,诗人对她用尽修饰语,就是为了赞美这美丽的姑娘,对她倾诉,让她明白诗人对她的浓情爱意。同样也写出了露西的早夭带给作者的悲伤。

拜伦的《唐璜》也是典型之一,以女主角海黛的爱情诗歌为例:

这少女看着她的恋人,而那一刻

爱情、夜晚和海洋都是最孤寂,

它们共同把寂寞注入她的灵魂;

呵,就凭这砂石和粗犷的岩壁,

她和她久经风波之苦的恋人

筑起爱之巢,和人寰的一切远离,

而太空中成群的星星遍观世界,

竟找不到什么比她的脸更喜悦。⑬

这首诗歌很清楚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海黛已经陷入爱情中无法自拔,诗人同样是通过大自然这个粗犷的背景:海洋、砂石、岩壁等来进一步衬托海黛与恋人的真挚爱情,经历了风波,远离一切世俗,和自己所爱的人一起是一个女人最幸福的事情,也是这首诗歌的高潮所在。

三、结语

任何概括都有例外。中国也有大胆表述恋爱的诗,如《诗经·国风》和“汉乐府”里一些出自民间的情诗,情感表达相当直率和深挚。而西方的爱情诗中,最动人的诗篇也有一些是惜别悼亡之作,如拜伦的《当我俩分别时》是惜别的名篇;华兹华斯被人广泛传诵的写露西的诗是露西去世后所作的。细读这些诗,会发现它们一般都比描写幸福爱情和婚姻生活的诗更为感人,更为深沉。这一点在中国也是一样,如李清照与赵明诚将他们表现爱情欢乐和惜别悼亡之作相比较,前者几乎都是平平之作,而后者则堪称千古绝唱。但从一般意义上分析,中西爱情诗在情感表现与空间设置上存在的上述差异是比较鲜明的。

① 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选注:《李白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7页。(由于中国新诗受到了西方思想及文学的影响,所以本文中所涉及中国爱情诗主要就中国古典诗词进行分析)

②③ 李炳勋注译:《唐诗三百首》,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57页,第73页。

④⑨ 温庭筠、韦庄著,聂安福导读:《温庭筠词集·韦庄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第82页。

⑤ [意] 彼特拉克:《歌集》,李国庆、王行人译,花城出版社2000年版,第160页。

⑥[英] 埃德蒙·斯宾塞:《小爱神——斯宾塞十四行诗集》,曹明伦译,河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7页。

⑦ [英] 拜伦:《拜伦诗歌精粹》,查良铮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07页。

⑧ [英] 勃朗宁夫人:《勃朗宁夫人十四行爱情诗》,文爱艺译,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版,第35页。

⑩ 李商隐:《李商隐诗选》,刘学锴、余恕诚注评,中州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260页。

⑪ [英] 彭斯:《我爱人像红红的玫瑰:彭斯诗歌精粹》,袁可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52页。

⑫ [英]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诗歌精选》,杨德豫译,北岳文艺出版社2011年版,第75页。

⑬ [英] 拜伦:《唐璜》,杨贵华译,中国致公出版社2003年版,第185页。

猜你喜欢

爱情诗爱情诗歌
诗歌不除外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诗歌岛·八面来风
关于爱情诗的写法(外二首)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爱情诗页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