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综合学习实践课程实地考察
2014-03-17高慧珠李哲印勇豪张海
高慧珠+李哲+印勇豪+张海
日本中小学开设的“综合学习时间”,是指可由学校自主设置横断性、综合性学习内容的一门课程,类似于我国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该课程自2000年开始在小初高中分阶段逐步实行,各学校可对该课程自行规定名称,自主设置课程内容。根据日本文部省的学习指导要领的规定,该课程要求以国际化和信息化社会的变化为前提,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思考等有关人类生存的能力,积极跨越学科界限,促进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发展,并且要求重视实践学习经验,促进学校、家庭和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该课程在日本的设置弥补了以往既定学科的僵硬公式化课程设置模式,给予学校和教师以极大的权利来设置课程内容,目前日本中小学普遍灵活采用新技术和新教学方法来开发学生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促进学校教育与社会地区接轨。笔者有幸参观了日本长野县高岛小学校一年一度的学习指导研究会,体验了该校独特的“综合学习时间”课。
● 学校特色:培养“生存能力”
日本长野县高岛小学校建校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长野县非常著名的小学之一,现有学生280多人。校训以“质实刚健”为准则,培养学生具有诚实的本质和强健的体魄,一直致力于探索独特的教育目标“自我革新”,即通过对自己的锻炼来拓展自我的生活方式,培养学生能够凭自己的力量切实追求事物的本质,以求磨练出自我更新的学习能力。该目标贯彻了学习指导要领中对“生存能力”培养的指导方针,并结合学校特征制定的具有自我风格特征的课程。
该校有着三大核心支柱课程模块,第一是让学生亲自动手解决问题,以从中体验喜悦感的“白纸单元学习”;第二是充满学科性特征,使学生能体会到易于理解喜悦感的“学科单元学习”;第三是通过反复练习和个别指导,使学生能体会到掌握知识喜悦感的“演练单元学习”。通过这三大课程模块来夯实“生存能力”培养所重视的基础学习能力、丰富的内心体验、健康的体魄,以此实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习得,促进在应用知识技能、解决现场问题的过程中所必需的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以及其他相关能力的培养。
以该校的第一大支柱课程“白纸单元学习”课程为例,该课程属于综合学习时间课程内容之一。“白纸单元”是指从白纸状态开始,由各年级自主开发学习素材,教师和学生协同作业自由创造。以手工制作、户外调查等实践性内容为主,贯穿于一至六年级,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材料和教学方法略有不同。其中,一年级和二年级主要为贴近生活情境的生活课,如参观当日一年级为手工实践课,主题是让学生利用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箱、纸盒来创造自己喜欢的生活中的人、事、物的形状。教师则通过电脑制作,打印资料展示等指导学生进行绘图、设计、裁剪等多种方式具体操作,有的学生制作出电冰箱、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模型,有的学生制作出桌子、椅子等家具模型,而有的学生甚至利用剪刀、胶水、刻度尺等工具做出与自己等高的大型机器人模型,形象逼真,其非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令参观者极为惊讶。
● 白纸单元:建设“大家的活动基地”
为了培养学生的户外“生存能力”,可以灵活采用各类知识进行协同学习,因此,该校展示了一门非常特殊的“白纸单元学习”课程。该课程名为“大家的活动基地”,利用校园里闲置的区域,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娱乐场所,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自发、自我责任、协同性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整套课程面对三年级小学生,共有用81课时,其中主要利用综合学习时间40课时,国语2课时、手工制作10课时、图工10课时、算数2课时、学校裁量17课时,课程安排如下:①寻找场地(4课时):寻找可以游乐的场地、寻找场地所有者、如何获得使用权;②整顿场地(22课时):除草、清除杂物、制作扶手和台阶、设计出入道路和规划场地;③制作游乐场(40课时):秋千、跷跷板、滑轮索道、攀岩、独木桩等各类游乐器材的制作;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的保障;收集和节约材料;测试;④宣传招待(5课时):制作宣传海报;以年级为单位策划活动方案;⑤复原场地(10课时):还原场地原有状态归还给所有者;召开总结大会。
在协同作业中该课程主要是考虑在实践手工制作中,将如国语、手工制作、算数等常规课程所学习的知识整合起来,从一张白纸开始进行规划设计,互相协作。比起简单的教室内手工制作活动更加复杂,两三人的小组模式已经不太适合这类课程的开展,因此不仅需要学生自己设计器材和规划场地,还需要学生协作分工,磨合团队精神,综合使用包括笔纸、计算机、网络检索、照相机、打印机,以及手工制作所需的剪刀、锤子、木锯、搬运车等各类器材。
● 户外实践:“一起来创造游戏场所”
在“大家的活动基地”课程中,笔者参观了其中一节名为“一起来创造游戏场所”的指导课程。
◇课程对象:三年级(2)班。
◇课程定位:本节课位于制作游乐场40课时中的第30个学时,上节课为运动基地中游乐器材的制作,本节课则继续上次课的内容。
◇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在运动基地中现场制作游戏器材,在协同合作的基础上考虑如何制作安全、有意思的游戏器材,并对器材进行测试调整,指导学生在制作和调试的过程中获得协作解决问题的耐心和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最终完成大家共同的目标“运动基地”的建设。
◇注意事项:需要在操作中密切注意学生的操作情况,以免受伤,尽量在认可学生设想和辛苦劳动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建议,使之能更安全执行的实践活动。
◇教学步骤:首先确定课题,教师积极指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践活动,如提出问题问“想做什么样的活动”,“通过哪几个步骤完成这种活动”等,与学生进行交流,深化学生对活动目标的认识,进而确认本次课的达成目标;其次引导学生相互协作、各司其职,利用所学到的理科、数学等知识,配合本课程已教授过的内容,让学生研究出打桩、锯木、搬运、打结、滑轮制作、树桩固定等具体的操作方法。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将历次课堂中的照片导入到多媒体中展示给大家,学生互相讨论后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在教室里分组,利用计算机或者笔纸设计出自己想要的游戏器材,选择合适的器材搬运到户外指定的场所,然后展开具体的实践活动。在游戏器材制作完成后进行各项测试,学生将整个课堂所学到的内容整理成报告,分组相互展示,互相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则适当指导学生利用计算机、打印机、照相机制作成海报形式予以公布。在笔者参观的这堂课中,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分派到户外制定的地点,要求各小组自己协同完成器材的制作。在学生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不停地巡回观察、指导每个小组的工作。endprint
比如打木桩,学生根据设计图纸计算合适的间距、深度,首先衡量尺寸锯开原木,其后商议打桩方法,先以铲子挖出泥土,刨出石块,后放入木桩,小组内两人合作,一人支撑一人敲打,用铁锤敲打木桩使之扎入土中数十厘米左右,在这一过程中根据铁锤敲打木桩时发出声音来判断木桩的深度和稳定性。教师则在学生进度缓慢的情况下,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积极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合理裁切,如何使用锯子,以及如何在安全省力的情况下打桩,并将内容依次记录下来,以便讲解时进行回顾和总结。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位于山坡上体育馆后面的轮胎基地的轮胎运送至需要轮胎的滑坡,并且运用学到的打桩技术再一次地在山坡的坡面上钉入了一个木桩,然后把一个个轮胎用金属丝捆绑,将第一个轮胎套在木桩上,他们可以安全地从坡底通过攀爬结实的轮胎而爬上坡。斜面打木桩比较困难,木桩不容易固定,小学生力气不够大很有可能摔下来,教师在远处看到了危险因素的存在便立刻跑上来帮忙,最终按照设计图纸圆满完成任务。
学生们集思广益研究斜坡上器具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何既安全又容易固定,是使用圆木还是木板,如何在斜坡土壤中定桩等,反复动手操作反复修改方案。如“研究如何搭建、固定斜坡木桩图”的左图,为固定大木桩,大家开始设想用金属丝来捆绑固定,而动手操作时却因木桩比较大很难捆紧,所以教师和学生一起考虑固定的最佳方案,图纸设计不行就采用实物实际操作;右图则是教师指导学生在平地采用实物演练,因为斜坡上学生们的体力有限无法长时间负重,木桩又比较沉重,容易出事,所以先在平地上做好设计后再移至斜坡上,最终按照斜坡的度数在平地的土壤中斜着植入两对反方向的木桩,再以两块小石板填入木桩间加固之。这对才三年级的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力要求极高,并且要能够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极大发挥了协同作业和头脑风暴的启发式实践式教学的效果。
利用斜坡的地形特点,测量完场地后,分组讨论各部分的规划,然后在材料有限的情况下利用计算器、计算机等进行合理的计算,搭建攀岩设施和云梯。除采用木桩加废旧轮胎组成的云梯外,还有索道、滑梯、石板台阶、登山梯等。不得不佩服这些学生,才小学三年级就懂得因地制宜地创造自己玩耍空间的新天地,从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收集使用搭配材料到具体施工测试,无不表现出该课程对学生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锻炼。
最后进行总结大会,先由分工的各小组汇报和展示具体操作中的体会和问题,然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进度和施工情况,并对学生下次的活动提出了一些要求和期望。
● 后记
从这次学习指导研究会中,可以体会到的是日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广泛,涉及自然、理解、环境、健康等多个侧面,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针对儿童年龄设计不同的教材、教具和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重点突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灵活运用的重要性。这也突出体现了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的核心价值,即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透过这次“白纸单元学习”课程可以发现从白纸状态出发进行创造性学习并不是单纯放纵学生,而是教师在坚持儿童原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下进行“描绘教学”,教师不是采用强制灌输式教育,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充当指导作用,积极为学生搭建学科知识与社会实践之间的桥梁,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掌握知识的概念和使用方法。课堂上教师放手让学生不断试错,让学生在试错中总结经验,学生们则经过不断试错逐渐达成目标,从中感悟到成功的乐趣。在教材和教学设备的选择和使用上,并非单一化的教授课程内容或者教授多媒体设备的使用,而是让学生根据实践的需要自主选择,教师则从旁指导,灵活利用了综合学习时间的横跨式课程设置,在协同学习和体验式学习上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日本文部科学省,综合的な学习の时间,http://www.mext.go.jp/a_menu/shotou/sougou/main14_a2.htm.
[2]高岛小学校WEBサイト,http://www.city.suwa.lg.jp/www/school/data/index.jsp?section_id=116.
本论文获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青年基金项目“下一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育技术实践监控与评价”(课题号11YJC880159)、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团队项目“文化公平观与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课题号12QN04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日本NHK电视台对重大突发事件舆论引导及对应机制研究(课题号12CXW020)、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信息技术深层整合教学结构及教育信息化演变机制研究”以及吉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重点课题“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边缘化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课题号JLSJY2012Z033)资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