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保教并重提升户外活动质量的思考
2014-03-17高继先
高继先
摘 要 目前,幼儿园的户外活动都以集体锻炼为主,并且创设的户外环境与玩具形式和玩法单一,幼儿玩过后很快就提不起兴趣。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要始终坚持保教并重,把保育和教育贯穿于户外活动的整个过程,通过合理设置环境、有效投放材料、加强组织指导等工作,拓宽幼儿的运动与交往空间, 提升户外活动质量。
关键词 保教 户外活动 组织指导 游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dhere to Care and Education to Enhance the Outdoor Activities Quality
GAO Jixian
(Quzhou Taiyangbaobao Kindergarten, Quzhou, Zhejiang 324000)
Abstract Currently, kindergarten outdoor activities are based on a collective exercise, and the creation of the outdoor environment and play with the toys in the form of a single, soon after the children played uninterested. To solve this problem, this paper should always adhere to both care and education, the care and education throughout the course of outdoor activities, setting the environment through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delivery materials, guidance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working to strengthen and broaden the children's movement and interaction space, enhance outdoor activities quality.
Key words care and education; outdoor activities; organize and guide; game
保育和教育密不可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行智、德、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尤其是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幼儿园的保育工作已不再仅是对幼儿生活安排、身体保健和生长发育指标的达成,更应该关注如何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更加重视关注幼儿的情绪和心理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户外活动作为幼儿园办学中的重要一个环节,能够促进幼儿生长教育,增强幼儿体质,更多直接接收阳光、新鲜空气等自然因素刺激。要提升户外活动的质量,必须创设保教配合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1 要在园本科研上下功夫,强化先进教育理论的引导作用,牢固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用科研的科学思维方式,采取行动研究的方法,力求户外活动和保教工作研究系列化,策略可操作。通过学习研究“皮亚杰建构论”“维果斯基的合作建构论与最近发展区”“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并调动原有的思想积累,提升户外活动和保教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皮亚杰建构论的启示是: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发展;支持幼儿用各种方式表达事物的前提是丰富幼儿原有经验;使幼儿产生认知冲突,从而主动构建新经验。维果斯基的合作建构论与最近发展区的启示是:教师通过多种途径为幼儿创造合作交流、讨论、分享的机会;分解困难目标成多个逐层递进的目标,使幼儿沿着教师搭建的支架一步步实现最终目标。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的启示是:环境创设应有美感、整洁有序,材料具有结构性、顺序性、层次性;教师应成为观察者、支持者、合作者;给幼儿自由空间,鼓励自由选区、选择活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启示是:提供多种智能环境,满足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利用儿童的强项,创设情境,安排任务,发展幼儿的弱项,促进个体的全面发展;教师以接纳的态度对待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些教育家、思想家的理论思想,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安排户外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保教并重:一是让幼儿自主选择、自主探索,有利于幼儿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主动性的发展;二是环境与幼儿的互动,有利于幼儿主动构建经验;三是幼儿可按照需要、兴趣、水平选择活动,有利于个性化发展;四是与同伴有交往更多的机会,有利于提高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2 要在环境创设上下功夫,打造绿色、安全、丰富的物质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要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对园所进行生态化规划,对楼舍间的每一片空地都进行精心的安排,植草种花,确保春夏有花、秋冬有绿,四季葱郁、生机盎然。完善幼儿园配套设施,有标准的幼儿活动室、塑胶跑道、大型趣味玩具以及多功能舞蹈厅、早教中心。在楼馆周围、走廊布设花圃绿篱,遮荫树、风景树合理搭配、齐整有序,确保各类建筑错落有致、色彩协调,达到绿化、美化、教育化和儿童化的要求。环境的设置全面考虑相关的物质环境中的各种因素,合理安排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教育功能。如:依据不同活动区的功能和特点,将活动环境主要分为活动性和安静性;依据幼儿活动中用水、活动场地大小、材料取放、展示作品的需要确定环境位置;考虑幼儿的互动,使交往环境相邻近。每个环境的设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根据教育重点、幼儿兴趣、主题变化、季节特点灵活增加新的环境或调整环境。另外,环境中的设施应该是安全的,幼儿要有安全感,才会大胆地去活动。幼儿处于开放丰富的生活活动环境中,才能自主、自由地选择,主动和周围环境中的事物相互作用。
3 要在材料投放上下功夫,围绕幼儿自由、自主、自构的天性,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户外活动一般以体育游戏为主,但不能忽略智力游戏、娱乐游戏等游戏的穿插进行。老师在为孩子准备玩具材料时,往往过于追求外形的逼真,孩子们失去了许多动手操作、探索的机会,孩子玩了两次以后就不感兴趣了。要为幼儿提供未成型的半成品材料,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大大提高。游戏的空间及材料对幼儿来说是开放的和共享的,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取放玩具材料。比如,在楼道上设立废旧材料回收站,发动家长为幼儿一起收集大量的废旧玩具及材料,为游戏增加辅助材料。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能根据自己的游戏需要即拿随取,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发生。在投放材料时,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按需投放,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定期更换与补充。材料的投放并不是一次性的,也不是随意性的。每次投放前都要根据孩子们现有的游戏水平进行思考,应该投放什么样的材料更适宜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幼儿与幼儿之间是有差别的,发展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因此,创设游戏环境时既要考虑发展快的幼儿,也要考虑发展慢的幼儿,还要兼顾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想象、创造是幼儿角色游戏的特征。孩子们通过寻找替代物的方式既促进了游戏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要在组织指导上下功夫,营造民主、宽松、关爱的浓厚氛围,提升幼儿户外活动的积极作用
户外活动是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按照自己意愿进行活动的过程。但这并不意味着,户外活动是教师完全不加影响、不加控制的自由天地。可以把幼儿的环境游戏活动的组织分为四个环节:选区、活动、整理、评价四个环节。首先,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环境,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进行选择,给幼儿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其次,制定一定选区常规,幼儿可以通过挂选区牌等方法表明自己选择了某一个区,当活动区人数已满,教师引导幼儿用合理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能够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因此教师要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支架;要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要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兴趣;要调整材料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性指导,并在游戏过程中有目的地施加积极影响,引发幼儿思考,克服困难,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健康个性的形成。再次,教师有计划地创设环境,让幼儿熟悉了解环境及材料的原则,幼儿的选择才变得有意义和价值在选择环境游戏活动时,首先针对不会选的幼儿,教师可通过提问、暗示、建议、行动、示范等方法来培养幼儿的目的性,并在活动中通过反复实践使之强化;其次针对不想选的幼儿,教师可采取建议、提示、邀请的方法引导幼儿进入户外活动,让环境中教师及同伴的情绪来影响他、带动他、让他自愿参与到活动中来。再次,遇到只选一个区的幼儿,教师可借鉴中医的“望、闻、问、切”,“望”要先观察分析,“闻”和“问”要听听孩子的需求,“切”一定不要强迫孩子换区,而是通过一些巧妙的策略来引导。对于好动的、不停选择大运动量活动的孩子,每隔一段时间教师要指导他坐一坐,或玩一些安静或运动量小的游戏,以保证这类孩子活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要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幼儿主动思考,不断探索、发现;要调整材料实现对幼儿的间接性指导,引发幼儿思考,克服困难,解决游戏中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健康个性的形成。
5 要在作息安排上下功夫,加强户外活动的时间保障,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工作
户外活动前要有材料的投放、活动后要有材料的收拾整理等等。这样一来,老师们普遍感到幼儿游戏的时间短了,幼儿的一些游戏及探索活动时间不充分而无法进行。因此,有必要调整幼儿作息时间,着力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可以将户外活动调整在餐前活动前,这样户外活动结束前幼儿收拾整理不同环境因时间不同,孩子们解便、洗手便可以陆续进行,如果在某一天孩子们因自发主题游戏时间拖长,又可以将游戏评价灵活调整在餐前活动进行。同时,调整教师作息及配班制度,实现对幼儿活动的全面关注。充分挖掘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资源,为幼儿开设了具有不同功能的环境,幼儿可以自由选择区域、自主探索。然而,在深入班级观察幼儿户外活动的情况时,会发现一名带班教师无法关注到各个区域中的幼儿的情况。幼儿在游戏中由于缺少关注而出现的种种情况使活动的实效大打折扣。因此,建议班级教师能同时指导幼儿活动,才能保证对幼儿应有关注,才能使教师对幼儿的指导具有针对性、连续性。比如,可以调整教师配班制度,不带班教师由原来的半天带班、半天备课改为户外活动时配班,将保育员的配班内容由原来的配合教育改为配班教师开展户外活动,在户外活动中担任教师角色,观察指导幼儿的活动。调整教师作息制度及保育员工作流程。要求上午不带班的教室上班时间根据区域活动时间而定。指导各年级保育员制定相对灵活的一日工作流程,保证活动时间能够配班。
总之,户外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孩子们的游戏不仅是娱乐,也是学习、劳动和生活,正是在“玩”中,引发、支持、促进了学习活动。要始终坚持保教并重,使幼儿学到室内学不到的东西,达到室内所不能达到的良好教育效果,使幼儿的身心按其规律发展。
参考文献
[1] 幼儿园工作规程.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3] 孙爱月.谈幼儿园教改中的几个问题[J].幼儿教育,19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