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教学模式下军队医学博士生流行病学三年授课效果的初步探讨
2014-03-17赛晓勇张士涛
赛晓勇 田 鸥▲ 张士涛
1.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标准化办公室,北京100853;3.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北京100853
标准教学模式下军队医学博士生流行病学三年授课效果的初步探讨
赛晓勇1,2田 鸥2▲ 张士涛3
1.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北京100853;2.解放军总医院标准化办公室,北京100853;3.解放军总医院医务部,北京100853
目的在医院标准化建设的背景下,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医学博士生连续3年《临床流行病学》病因学大课的授课效果,为构建标准化教学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我院2008、2009级和2010级全部博士研究生,上课前后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对正确率进行分析。结果问卷包括是非判断题共10道,上课前,考查“RR值”题目,2008级得分最低,2009级和2010级有所上升;“OR值”题目,2009级得分最低,2010级有所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课后,考查“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类型”题目,3年正确率逐渐下降;考查“RR值”题目,2009级得分最高,2010级最低;考查“混杂”概念题目,3个年级正确率逐渐上升;考查“OR值”及“队列研究”的题目,3个年级正确率以2008级最高,2009级最低;该5题结果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比较,2008级和2009级研究生上课后总分较上课前上升(P<0.05);与2008级比较,2010级上课前得分显著降低(P<0.05)。上课后3个年级总分逐年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混杂”、“RR值”、“OR值”、“病因学方法”等概念教学需加强,标准化教学改革应针对每年不同教学难点和重点内容开展。
标准化建设;临床流行病学;教学效果;研究生教育
解放军总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自实施标准化建设以来,各项工作均朝向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序进行。为进一步推进标准化教学改革,为教学改革提供历史参考依据,有效构建新型的标准化研究生教学模式,本研究对我院2008、2009、2010级博士生临床流行病学连续3年的病因学大课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临床流行病学是预防医学的主干课程,掌握其理论知识和方法是医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功[1]。它是一门方法学,逻辑性强[2],因而选择流行病学的病因学大课进行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2008、2009、2010级连续3年全体修临床流行病学学分的博士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431份,其中,2008级博士生141人,完成126人,2009级博士生140人,完成135人,2010级博士生150人,完成125人。问卷完整有效者共386份,总有效率为89.6%。
1.2 方法
授课前后采用统一的答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姓名、专业、学号及10道判断题,错误判0分,正确判1分,记录总分。双人核查,对比查错。
10个问题分别为:问题1:病例对照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问题2:RR值又叫暴露比值比,是关联强度指标之一。问题3:病例对照研究属回顾性研究,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问题4:混杂因素与研究因素和疾病都有关联。问题5:配比因素越多,研究越容易进行。问题6:只要OR值>1,就可认为暴露因素与疾病有关联强度。问题7:病例对照研究回忆偏倚不能避免。问题8:队列研究可确定病因。问题9:队列研究论证强度在流行病学研究设计中最高。问题10:队列研究论按暴露与否分为两组,可计算暴露人年数。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0进行数据建库,双人核查。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单项分
上课前:问题2正确率以2008级最低(15.1%),2009、2010级较前上升;问题6题3个年级正确率以2009级最低(53.3%),2010级最高(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题目课前正确率基本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课后:问题1正确率3个年级分布呈下降趋势(98.4%、91.9%、81.6%);问题2正确率3个年级中2009级最高(74.8%),2010级最低(40.8%);问题4题正确率3个年级呈上升趋势(60.3%、77.8%、79.2%),问题6、9正确率3个年级以2008年最高(92.9%、84.1%)、2009年最低(57.0%、5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病因学研究授课前后判断题正确率比较[n(%)]
表2 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病因学研究授课前后判断题总分比较(分,s)
表2 2008~2010级博士研究生病因学研究授课前后判断题总分比较(分,s)
注:与2008级比较,△P<0.05;与2009级比较,*P<0.05
年级课前课后t值P值2008级(n=126)2009级(n=135)2010级(n=125)6.14±1.48 6.01±1.31 5.70±1.42△8.05±1.36 7.59±1.60△5.91±1.33△*12.217 10.064 1.504 0.000 0.000 0.135
2.2 总分
2008、2009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10级授课前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年级授课前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0级总分略低。3个年级授课后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呈逐年下降趋势。见表2。
3 讨论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一直以来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问题,我院自2011年实施标准化建院以来,逐步加强医院研究生教育工作。但如何进行标准化教学改革缺乏依据,国内还没有发现相关研究证据,尚属空白领域。作为临床科研方法学的一门核心课程,临床流行病学在医学研究生科研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提升,但出现了总课时数少、高质量授课教员少、课程安排欠合理、广大学员想听的课听不到的现象,因而本研究组针对该课程过去3年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
调查发现,授课前后,学员问题2、6正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课前,第2题3个年级正确率均在30%以下,且2008级学员正确率最低(15.1%);上课后,3个年级正确率均有所上升,但2008级上升至65.9%。第2题主要考查的是“暴露”这一基本概念,可能说明2008级大部分学员在上课前对这个概念缺乏认识,带着疑问去听讲,所以课堂上对此关注程度较高,听课效果较好[3-4]。问题6,2008级学员授课后正确率上升,2009级学员持平,2010级授课后正确率有所下降。第6题错误主要由于考查对象对“OR值”的含义不清,同样也是考查“暴露”这一基本概念。说明这是病因授课的难点。
上课后,问题1考查的是“病例对照研究”的特点。2008级和2009级学员的正确率较高,而2010级学员正确率仅为81.6%,说明其对病因学的基本概念没有掌握。问题4,3个年级正确率在60.3%~79.2%之间,2008级学员此题在授课前后正确率无明显差异,其考查的是“混杂”的概念,说明在授课后2008级学员其基本概念的定义仍不够明确。问题9考查的是“队列研究”这个概念,2009级和2010级近一半学员回答错误,仍是对病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没有掌握。
在以往的教学[5]中仅要求学生从已收集整理好的资料中计算各暴露水平的RR、OR值,并简单回答这些指标的含义和意义,然而看来并没有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授课中,通过重点讲授,应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并要求学生讨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通过讨论问题,学生能把所学知识与教学内容融为一体,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突出了教学重点[6]。
标准化教学改革中,应将尝试加入更多实践性内容[7]。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相关研究的原理和方法如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等,利用课堂或课后时间去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一个相关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然后教师实验课堂上进行点评。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研究原理、目的、方法和设计要求,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在不断对所要结果的选择、否定、选择中设计好自己的研究方案。同时,根据授课效果对教学内容做以调整,增加科研设计与统计分析常见错误的案例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达到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基本目的[8]。
总体上,2008级和2009级学员上课后的问题回答正确率均较上课前明显提高。但2010级上课前后问题回答正确率提高不明显,可能与授课教师强调重点内容不同有关。上课前2010级总分数略低于2008级和2009级,上课后其总分数明显低于其他年级。学员课堂注意力不够集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准备不够充分等原因可能影响了该年级博士生的授课效果。在今后的标准化教学改革过程中,适时课堂提问及随堂小测验有可能是提高学员互动的有效方法。
[1]黄悦勤.临床流行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0.
[2]刘世建,张鹏,王国萍.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在《流行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8,(9):420-421.
[3]崔贯勋.基于任务驱动的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6(27):164-166.
[4]彭志行,马红霞,赵杨,等.随机过程模型在预防医学教学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5):120-124.
[5]庞雅琴,李阳.优化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教学效果[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2(1):92-93.
[6]贾改珍,董兆举,相静.临床医学专业流行病学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09,9(27):97-98.
[7]钟秋安,余红平,张志勇.流行病学的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9(25):257-258.
[8]刘小敏,李佳孝,高敏.研究生课程有效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40-44.
Prelim inary discussion of three-year teaching effect of epidem iology of phD graduates in a m ilitary college under the standard m ode of education
SAIXiaoyong1,2TIAN Ou2▲ZHANG Shitao3
1.Institute of Geriatrics,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2.Standard Office,General Hospital of PLA, Beijing 100853,China;3.Medical Department,General Hospital of PLA,Beijing 100853,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teaching effects of etiology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in grade 2008,2009, 2010 graduates in General Hospital of PLA("our hospital"for short)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tandardized construction in hospital,in order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future standard teaching system.M ethods Before and after the class,the same questionnaire included 10 items were investigated among grade 2008,2009,2010 graduates in our hospital.The correct ratewas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10 questions include in the questionnaire.Before the class, the correct rates of"relative risk"was lowest in grade 2008,and raised in grade 2009 and 2010;the correct rates of "odds ratio"was lowest in grade 2009,and raised in grade 2010;there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two questions among different grades(P<0.05).After the class,the correct rates of"case control study"were descended in three years;the correct ratesof"relative risk"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9 and lowest in grade 2010;the correct rates of "confounding"were ascended in three years;the correct rates of"odds ratio","cohort study"were highest in grade 2008 and lowest in grade 2009;the differences were all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After the class,the total scores in grade 2008 and 2009 were ascended than before the class(P<0.05).Compared with grade 2008,scores of grade 2010 significantly reduced before the class(P<0.05).After the class,scores were descended year by year in the three grades(P<0.05).Conclusion"Confounding","relative risk","odds ratio"and"causation of disease"are difficult areas in teaching.The teaching innovation needs improvement focus on different teaching difficulty and key content.
Standard system;Clinicalepidemiology;Teaching effect;Graduate education
G642
C
1673-7210(2014)02(c)-0131-03
2013-10-18本文编辑:程铭)
解放军总医院科研扶持基金(编号2013FC-GLCX-1012-01,2013FC-GLCX-1012-03)。
赛晓勇(1974.10-),男,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临床流行病学、老年医学和保健医学。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