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医院高血压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2014-03-17王仕新张富刚李金花徐永刚顾鲁军潘晓刚周克俭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病历资料高血压

王仕新 张富刚 李金花 缪 健 徐永刚 顾鲁军 潘晓刚 周克俭

江苏省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江阴214415

基层医院高血压信息化管理的研究

王仕新 张富刚 李金花 缪 健 徐永刚 顾鲁军 潘晓刚 周克俭

江苏省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内科,江苏江阴214415

目的探索出一套适合医院-社区-服务站高血压信息网络化管理体系,并分析其在提高预防、控制和治疗的管理质量,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把医院-社区-服务站连接起来,建立一个强大的高血压管理网络和患者资源库。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收治的50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我院研制的高血压网络化管理体系中。在该体系中,患者基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各种检查、并发症等情况,以及饮食、运动、药物治疗方案、后续就诊、随访情况等各项参数均被及时记录。观察并比较应用计算机系统前后患者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结果计算机管理的应用后患者的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92%、94%、89%、91%)均较应用前明显提高(63%、77%、7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高血压管理有机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并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一套“高血压健康档案”,可为我国高血压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探索一条新思路。

高血压;计算机管理;网络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致病因素,若未得到良好控制,可导致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及慢性肾脏疾病等。高血压已成为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达25%左右,全国高血压患者数超过2亿,另外一项长期随访研究表明,每年与高血压有关的心血管病死亡高达233万人,每年的10月8日为高血压日,防治高血压刻不容缓[1-3]。国内外临床实践证明,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明显降低脑卒中及心脏疾病的危险性,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缓解疾病负担[4-6]。目前,我国市场上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而且高血压患者大多对自身的病情缺乏正确的充分的认识,就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加上不同的医师用药习惯的差异,使得我国高血压的治疗缺乏系统性、连续性和科学性。为了加强对高血压的控制,江苏省江阴市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采用了“高血压信息化管理平台”,该计算机管理系统是为医院、社区、服务站开发的一套大型高血压网络化管理平台,对高血压患者实施计算机入网管理,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图1 高血压网络流程示意图

图2 高血压管理系统主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500例高血压患者纳入我院研制的高血压网络化管理体系中,患者年龄42~77岁,所有纳入调查的对象知情同意并配合本管理体系,能够完全理解或在辅助讲解后完全理解所需调查的内容。

1.2 方法

把纳入研究的500例高血压患者基本资料、病史、临床表现、各种检查、并发症等情况,以及饮食、运动、药物等治疗方案及后续就诊和随访情况均录入该系统储存到计算机系统中,为高血压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的电子病历档案,汇总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高血压患者资源库。这些资料可以通过高血压网络在全镇乃至全市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每例患者可在终端通过个人账号登录查看个人信息。所有患者纳入系统管理时调查其规律服药情况、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治疗有效情况以及血压控制情况,并于纳入系统管理3个月后再次进行调查。

1.3 系统设计

1.3.1 系统建设目标

该系统的目标是建立一套适合医院-社区-服务站的高血压网络化管理体系,为医疗服务机构提供个一个方便快捷的慢性病患者信息录入、查询和维护平台,提高对高血压的管理水平,为卫生行政机构提供一个数据汇总、分析和监测平台,同时也为医疗机构使用的电子病历提供互联互通、共享的资源[7]。

1.3.2 系统设计原则

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本研究是把计算机的技术与高血压的诊治、控制很好地结合起来,真正实现两个学科的渗透,开拓一个新的领域[8]。本研究的内容为一套高血压控制系统,其流程图简洁(图1)。在设计过程中,笔者主要遵从以下几项原则:

1.3.2.1 用户界面友好,操作便利本高血压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的界面友好,主页简单明了(图2),在左上角卡号框中输入患者卡号,或用该患者的高血压磁卡在刷卡器上一刷即进入该患者的主页,便于信息录入人员的操作。

1.3.2.2 模块化设计,信息全面系统设计参照了临床常用的医疗系统,分模块化设计(图3),便于完善医疗信息和对档案进行管理,具体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性别、住址、身份证号、单位、联系方式、费用支付方式、医保号等基本情况信息)、病史、主诉、现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血糖、血脂、肝功能、血流变、血、尿常规等检查)、高血压专项检查(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多巴胺、肾上腺素、皮质醇、儿茶酚胺等)、辅助检查(心电图、B超、运动平板心电图、反射性核素心肌显像、CT、冠状动脉造影等),为患者制订饮食、药物及运动等治疗方案。记录的信息全面完善,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有关患者信息,便于患者和医师查阅[9]。

图3 患者的基本信息

1.3.2.3 采用标准术语和公认的数据交换技术本高血压系统还设计了药典查询,其中记录了常用高血压药物的规格、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方便医师查询;另外,还可进行高血压患者评估:高血压10年危险评估、肥胖评估、心脏功能评估、饮食运动评估等。

1.3.2.4 数据管理科学,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每个到医院就诊的高血压患者,医院给他们一张“健康卡”。按照卡号顺序医院为他们建立一套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资料都会输入到档案里保存起来,并可通过图形直观看出近期血压控制情况。患者可以凭卡到医院就诊,可以到医院随时调阅自己的病历资料,并把需要的资料打印出来供医师参考。管理卡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管理卡统一制订、统一编号,终身使用。

1.3.2.5 允许多用户操作使用高血压患者可登录医院高血压网站,输入自己的管理卡号即可查看自己的健康资料,方便安全的管理其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

1.3.3 系统主要功能

1.3.3.1 医院门诊、病房资源共享高血压信息化管理系统安装在医院门诊、病房实现信息共享。在门诊看病的患者,历次就诊的信息都会自动记录在系统里面,如果患者住院也可以查看门诊就诊信息,同样门诊可以查看患者的住院信息。

1.3.3.2 自动筛查医院高血压患者自动筛查功能,凡是到医院看病的患者只要他患有高血压,不管他在医院哪个科,在门诊或在病房,系统都可以把他们筛查出来,成为心内科的患者资源。

1.3.3.3 连接医院管理系统系统成功解决了接口问题。高血压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和医院管理系统实现对接,患者信息资料可以直接从医院管理系统采集过来,不再进行手工重复录入。

1.3.3.4 分科、分类管理高血压患者对从医院其他科室采集过来的高血压患者,系统自动进行分科,分类管理。调阅患者资料,输入患者姓名或者刷一下卡,患者的资料就会调出来。

1.3.3.5 对患者实现院后管理高血压患者出院以后,需要对他们进行跟踪管理。到期需要随访的患者,系统会自动提示对他们进行随访。每次随访的情况系统会进行对比分析。

1.3.3.6 提供完整的病历报告患者从医院就诊开始到结束所有信息会自动汇总到“电子病历报告”里面,你只需轻轻点击一下报告按键,一份完整的病历报告就会呈现在你面前。

1.3.3.7 管理社区高血压患者对医院所辖的卫生社区高血压患者,通过系统可以把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起来,实现医院-社区-服务站的资源共享。

1.3.3.8 社会及经济效益每个高血压患者拥有一张管理卡,不但可以提高患者的健康意识,还会影响到身边、周围更多人群的健康意识,对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能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拥有高血压管理卡的患者他们是医院服务的对象,他们在医院的治疗和护理都会给医院增加收入,这个收入又是长期、稳定的。

1.4 观察指标

比较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在系统管理前后的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治疗有效率及血压控制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纳入系统管理后,高血压患者的规律服药率、高血压防治知识知晓率、治疗有效率、血压控制率分别由63%、77%、77%、66%明显提高至92%、94%、89%、91%,效果显著,系统应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高血压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价值[n(%)]

3 讨论

高血压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把患者的辅助检查资料、治疗情况、血压变化情况、运动饮食情况及随访管理情况等储存到计算机系统里面,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一套完整电子病历档案[10-11]。患者再到医院看病时无需携带病历资料,给患者就医提供了方便,避免了因病历保管不善丢失的现象发生。同时,医师调阅患者资料,只需输入患者姓名的一个拼音字母,系统立即就会把患者的资料调出来,方便、快捷。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高血压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并为每位高血压患者建立一套“高血压健康档案”,为我国高血压网络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探索一条新思路[11]。

[1]胡盛寿,孔灵芝.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25.

[2]余加席,娄培安,张雷,等.慢性病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主要功能[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0,19(9):62-78.

[3]赵文,徐传国,张永水,等.区域社区卫生信息网络的开发与应用[J].中国数字医学,2009,4(3):14-16.

[4]刘力生,王文,姚崇华.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9年基层版)[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18(1):11-30.

[5]种冠峰,相有章.中国高血压病流行病学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公共卫生,2010,26(3):301-302.

[6]宋佳贤,卞叶萍,陆叶,等.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因素与预后分析[J].实用老年医学,2012,26(3):210-212.

[7]陈运奇,赵军平.移动信息系统在医院信息化中的运用和发展[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06,15(5):68-69.

[8]陈冬冬,王海琴.社区预防保健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与应用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08,6(7):43-46.

[9]饶克勤.基于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09,6(1):11-12.

[10]易春涛,王琳,钟丽霞,等.社区高血压网络管理平台的建立及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1):1749-1751.

[11]陈培培,娄培安,余加席,等.徐州市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华保健医学杂志,2010,12(1):9-11.

[12]赵英艺,姜喜,何文真,等.农村社区高血压“三级网络管理模式”综合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3(1):109-110.

Research of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for hypertension disease in primary hospital

WANG Shixin ZHANG Fugang LIJinhua MIAO Jian XU Yonggang GU Lujun PAN Xiaogang ZHOU Keji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yin City,Jiangsu Province,Jiangyin 214415, China

Ob jective To explore a set of service 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 for high blood pressure,which is suitable for hospital-community-service station,and analyze the effect in the improvement ofmanagement quality of prevention,control and treatment,and reducing of the incidence andmortality of hypertension.Methods The hospital-community-service was connected through the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internet technology,formed to be a powerful high blood pressuremanagement network and database.500 cases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ho were admitted in the Fifth People's Hospital of Jiangyin City("our hospital"for short)from January 2010 to June 2013 were included in the computermanagement system,whose basic information,medical history,clinicalmanifestation,examination,complications, aswell as diet,exercise,drugs treatment and some other information were recorded in the system.Regularmedication rate,high blood press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wareness,treatment effectiveness,blood pressure control of all the objects before an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regularmedication rate, high blood pressur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knowledge awareness,treatment effectiveness,blood pressure control rates increased after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92%,94%,89%,91%)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system(63%,77%,77%,66%),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 Taking the advantages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combinating with hypertension management,using the computer management system to manage the hypertension patients and establish a set of"high blood pressure and health archives"for each high blood pressure patient can provide a new way of networking,informatization and standardizationmanagement for hypertension in our country.

Hypertension;Computermanagement;Network

R197.324

C

1673-7210(2014)01(b)-0156-04

江苏省江阴市科技三项费用项目(项目编号:社-29)。

猜你喜欢

病历资料高血压
强迫症病历簿
全国高血压日
“大数的认识”的诊断病历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为何要公开全部病历?
村医未写病历,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