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人员排班方式改变对输液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

2014-03-17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补液舒适度输液

孙 颖 吴 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431

护理人员排班方式改变对输液儿童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

孙 颖 吴 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上海200431

目的探讨护理人员定人定岗的排班方式对连续多日多次输液患儿静脉穿刺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门诊连续补液患儿100例共补液689次作为观察组,补液穿刺护士每日定人定岗;同期连续补液患儿100例共补液702次作为对照组,患儿每次补液穿刺的护士轮换不固定。比较两组患儿的静脉穿刺成功率、依从性、补液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依从性明显、补液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90.13%、89.98%、89.55%、90.13%)均高于对照组(82.47%、84.47%、82.76%、84.7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护理人员定人定岗后,连续多日多次补液患儿的静脉穿刺质量有显著提升,对提高患儿及家长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及减少护患矛盾有积极的作用。

补液;排班方式;静脉穿刺

静脉输液是临床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和给药途径。儿童输液因其皮下脂肪丰富[1]、血管暴露不清楚及患儿配合程度差等多因素影响一直是补液工作的难点。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宝山分院(以下简称“我院”)未设置儿科病房,故输液室全天接受门、急诊连续多日多次输液的患儿较多。随着补液次数的增加,静脉穿刺难度越来越高,穿刺质量受到明显影响。以往的排班方式为儿童静脉穿刺不设固定的护理人员,这样排班导致的结果是患儿补液周期内每次输液的穿刺护士均不是同一人。为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2012年10月起我院对护理人员排班进行了调整,挑选具有一定资质、穿刺技术过硬及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每日患者就诊集中的门诊时段设专人负责输液儿童静脉穿刺工作,这样排班后门诊时段就诊的患儿补液周期内每次穿刺的护士固定不轮换。两种护理人员排班方式对患儿静脉穿刺质量产生一定影响,总结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9月我院门急诊补液患儿200例为临床对象,其中连续补液次数≥5次的患儿100名共补液689次作为观察组,该组患儿补液周期内的穿刺护士固定,其中男52例、女48例;患儿年龄9个月~11岁,平均(4.20.8)岁;平均补液(7.21.4)次;治疗病因:大叶性肺炎13例,小叶性肺炎31例,气管炎26例,化脓性扁桃体炎19例,尿路感染7例,细菌性痢疾2例,其他2例。连续补液≥5次的患儿100例共补液702次作为对照组,该组患儿每次补液的穿刺护士轮换不固定,其中男54例,女46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4.41.1)岁;平均补液次数(7.71.1)次;治疗病因:大叶性肺炎16例,小叶性肺炎28例,气管炎24例,化脓性扁桃体炎25例,尿路感染3例,细菌性痢疾3例,其他1例。两组患儿性别、年龄和治疗病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挑选具有一定资质、穿刺技术过硬及沟通能力强的护理人员在每日患者就诊集中的门诊时段设专人负责输液儿童静脉穿刺工作,这样排班后门诊时段就诊的患儿补液周期内每次穿刺的护士固定不轮换。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基础上自行设计。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患儿年龄、性别,补液次数、治疗病因等。②每次补液穿刺次数。③穿刺部位:穿刺部位与肢体活动的关系、是否易于固定及家长辅助、拖扶有无困难、穿刺部位是否每次固定不变或轮换位置。④患儿的耐受时间、程度及配合情况。⑤患儿及家长对穿刺护士的关注程度、信任程度、理解程度等。患儿补液周期结束,第2天复诊时发放问卷,问卷完成后当场收回,发放问卷200份,回收200份,回收率为100%。

1.3 评价标准

1.3.1 患儿依从性评价标准患儿依从性评价标准分为比较好和比较差:①比较好:穿刺过程中,患儿无哭闹、挣扎等反抗行为或反抗行为比较轻微,配合度较好,输液过程顺利完成。②比较差:患儿哭闹、挣扎等反抗行为较为严重,输液过程被中断或无法进行[2]。

1.3.2 患儿补液舒适度评价标准患儿补液输液舒适度评价标准分为舒适、一般和不舒适:①舒适:患儿情绪稳定,穿刺部位可进行简单活动,活动时未出现肿胀、外渗;易于固定不需要家长拖扶。②不舒适:患儿在补液过程中持续哭闹、挣扎;输液肢体不可进行活动且不易拖扶;液体外渗,需再次穿刺。

1.3.3 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标准患儿家长满意度评价标准分为满意、一般和不满意:①满意:护士具有亲和力,与患儿可以进行有效沟通;穿刺技术熟练,做到快、稳、准;穿刺位置合适;输液过程中每15~30分钟巡视1次,及时排除输液故障。②不满意:护士沟通能力差或不与患儿及家长沟通;穿刺技术不熟练,多数情况需2次以上成功;穿刺位置不易固定、拖扶;输液过程偶尔巡视或不巡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静脉非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比较[n(%)]

注:与对照组比较,χ2=17.381,△P<0.05

2.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患儿依从性比较好的例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依从性比较[n(%)]

2.3 两组补液舒适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感觉舒适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感觉不舒适的比例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补液舒适度比较[n(%)]

2.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儿家长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感觉不满意的家长比例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长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3.1 排班方式对护患双方信任程度的影响

调查中发现,对照组有31.5%患儿家长对穿刺护士的信任程度偏低,对护士的技术能力持怀疑态度,在明知自己的子女静脉穿刺有困难的家长中尤为突出。尤其是前一日穿刺不顺利后,家长顾虑重重产生心里阴影[3],担心再次穿刺失败加重患儿痛苦,表情、言语中难免会流露出对护士的技术能力不信任的表示,甚至用“你行不行啊,不行换人”等语言威胁护士。家长过分挑剔、过分苛求打击了护士的情绪[4],家长指责护士、护士对家长产生反感,护患关系陷入了相互不信任的僵局。护理人员定岗后,熟悉的面孔会缓解患儿及家长的担忧心理。当家长发现今天仍是昨天给患儿一次穿刺成功的护士时,家长会把积极的信号传递给孩子,从而使患儿配合治疗。对于长期输液的患儿,护士会用心记住姓名,如能在第一时间亲切地叫出他们的名字,无论患儿或其家属都会感觉到自己是被关心和重视的对象,使护理人员初步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互相合作的首要条件。穿刺结束,家长对患儿的勇气及护士的技术水平表示肯定和鼓励,双方之间相互产生积极的影响,为次日补液奠定基础。成功的穿刺经历使家长对护士信心倍增,连续的成功穿刺大大稳定了患儿及家长的情绪。

3.2 排班方式改变对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影响

一次性成功是家长最重视的问题,也是护患双方都关心的敏感话题。输液室年轻护士多、护理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年限从1~15年不等,静脉穿刺水平参差不齐。年轻护士对儿童静脉特点估计不足,对血管不加选择、急于求成就难以一针见血。一次未进,护士和家长略显焦急,第二针仍未进,双方开始烦躁,随着穿刺次数增加,困难越来越大,需多次才能成功。护理人员定人定岗后,我院选用具有5年以上儿童静脉穿刺经历、临床经验丰富的高年资护士作为儿童静脉穿刺护士。科室加强了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护士应变能力和自信心并及时总结穿刺失败的原因和成功的经验,进而掌握静脉穿刺技巧。进针前全面评估患儿静脉特点,选择合适的部位,规避或减少失败风险。同时,护理人员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运用鼓励、表扬、赞美、安慰等多种方法获得他们的认同和信赖,减少对护士的惧怕,使患儿主动配合,提高一次性成功率。我院特别针对穿刺难度高的患儿成立了静脉穿刺业务小组并建立了高难度静脉穿刺应急预案,如遇紧急特殊情况立即启动预案,由2名高年资护士共同完成穿刺工作,以减少患儿的穿刺次数减轻生理痛苦。

3.3 排班方式改变对患儿补液舒适度的影响

对照组中有17.47%的患儿及家长选择了舒适程度欠佳,原因为护理人员选择的进针位置不够理想。部分护理人员选择穿刺位置时考虑不够全面,存在盲目性,看见血管就进针,的确是能够保证一针见血,但位置不易固定和拖扶,随时都有外渗的危险。观察组中的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的活动程度、强度、耐受程度及补液总量选择便于固定又不影响活动的静脉[5],注意每日轮换注射部位、避免在同一位置重复注射而加剧疼痛。在穿刺操作时动作轻柔敏捷,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在患儿刚刚有疼痛感觉时已经穿刺结束。科室为学龄患儿提供了带有写字板的输液椅,在提高输液安全指数的同时提升了补液舒适度,得到了学生朋友和家长的广泛认可。它的出现是优质护理服务在输液细节上的完美体现。

3.4 护患加强互动,取得患儿合作

在成人看来非常普通的打针对于儿童而言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很多输液儿童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哭闹不止及不易安抚等,源于对医院环境、护理人员的陌生及对穿刺的恐惧[6]。所以,在他们竭尽全力接受挑战以后应及时给予正面鼓励,科室落实了人性化的护理措施,如使用卡通人物布置注射室环境、准备卡通贴、五角星、笑脸彩色贴纸作为肯定患儿的奖励措施等[7-8],以肯定他们的自我突破。双方加强互动为取得患儿合作创造条件。连续补液次数增加,患儿及护理人员每日见面相互熟悉,患儿放松了对护理人员的排斥和戒备[9-10]。儿童补液护士均有生育经历,出于母亲的本能,护士的音容举止使患儿有安全感和亲近感,通过分散注意力,引导患儿配合完成穿刺各步骤。

3.5 重视与患儿家长的沟通

由于患儿生病,家庭的正常生活工作秩序被打乱,家长心情急噪、情绪易激动,在穿刺不顺利或患儿及家长指定注射部位而护士未采纳等情况下,家长明显流露出不满情绪,护士抱怨家长的指手画脚和过分苛求,双方互不相让很容易产生误会和矛盾,源于双方的沟通不到位,缺少相互理解。护理人员排班实行定人定岗1年来,儿童输液组的护理人员不断摸索沟通的内容、沟通的技巧及方式方法,主动与患儿及家长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与同情,使家长感受到护理工作中充满人性的温暖,并针对临床常见的、给穿刺带来极大挑战的诸如皮下出血现象的发生原因、预防及补救方法、对后续穿刺的影响等家长困惑的问题给予专业的指导,目的就是双方达成共识,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输液室实行静脉穿刺护理人员定人定岗的排班方式后,补液患儿静脉穿刺成功率、患儿依从性、补液舒适度及家长满意度得到显著提升,对改善护患关系、减少护患矛盾产生积极的影响。

[1]刘素品.提高小儿科静脉输液质量的护理质量策略[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619-620.

[2]谭慧嫦.儿童静脉输液的心理护理体会[J].现代护理,2013,11(9):87-88.

[3]许丽丽.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及护理对策[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30(9):1406-1407.

[4]伍晓芸,张宵宵.儿科患儿家长静脉输液安全需求的调查[J].护理学报,2009,16(2):18-19.

[5]刘桂莲.改进患儿静脉输液固定方法的探讨[J].护理研究,2008,22(4):1099.

[6]杨利玲.门诊患儿静脉输液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国基层医药,2013,11(2):319-320.

[7]杨秀清.儿科门诊输液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护理措施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3,25(11):79-80.

[8]魏月琴,李霞.“三步宣教法”在儿科门诊输液厅应用静脉留置针过程中的作用[J].河北医药,2012,34(12):1981-1982.

[9]许国梅.儿科输液病房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790-791.

[10]周林娟.小儿静脉输液引发护患纠纷的相关因素分析与防范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99-100.

The influences of nursing shift arrangement on the quality of infusion children vein puncture

SUN Ying WU Yan▲
Baoshan Branch of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Shanghai 200431,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influences of nursing staff fixed position shift arrangement on the quality of consecutive days repeatedly venous transfusion puncture for many times.M ethods 100 children with 689 fluid infusions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in Baoshan Branch of Hua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dan University were as observation group,and they were punctured and rehydrated by fixed nurses,100 children with 702 fluid infusions in the same period were as control group,and they were punctured and rehydrated by rotation nurses.The vein puncture successes rate and compliance,rehydration degree of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of rehydrated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 The vein puncture successes rate and compliance,rehydration degree of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of parents of rehydrated of observation group(90.13%,89.98%,89.55%,90.13%)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82.47%,84.47%,82.76%,84.76%),the differences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ll P<0.05). Conclusion Nurses fixed posit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repeated venipuncture,to raise the children and parents satisfaction,has a positive effect in the improvement of the nurse-patient relationship.

Fluid infusion;Scheduling;Vein puncture

R472.9

C

1673-7210(2014)01(b)-0144-04

2013-11-08本文编辑:任念)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补液舒适度输液
孩子高热易脱水备点补液盐
基于用户内衣穿着舒适度的弹性需求探讨
改善地铁列车运行舒适度方案探讨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如何用好口服补液盐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某异形拱人行桥通行舒适度及其控制研究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颈枕输液袋
浅谈提高奶牛舒适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