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程

2014-03-17冯靖辉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4年9期
关键词:中山市人行道绿道

冯靖辉

(中山市规划设计院,广东 中山 528400)

一、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的背景

交通管理部门把安全、通畅的道路称为“绿道”。而在景观设计中,绿道则有更深更广的内涵,这个概念起源于70年代。而在我国,“绿道”的景观设计学方面概念指一种“绿色”景观线路。一般地,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徜徉其间,形成与自然生态环境密切结合的带状景观斑块走廊,承担信息、能量和物质的流动作用,促进景观生态系统内部的有效循环,同时加强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

在穿梭的城市车流中,骑单车享受“林荫小路”的绿色风情,这是绿道给人的想象画面。我国绿道的试点地点是首都北京,接下来是广东省走在全国绿道系统建设和发展的前列。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的《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珠三角2010年全面启动绿道主线建设。根据规划,广东从2010年起,用3年左右时间,在珠三角率先建成6条区域绿道。同时,各市将规划建设城市绿道与社区绿道,与该6条区域绿道相联通,形成贯通珠三角城市和乡村的多层级绿道网络系统。2012年后引导珠三角绿道网向省内东西北地区延伸。珠三角区域绿道主线串联200多处主要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滨水公园和历史文化遗迹等发展节点,连接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区,服务人口约2565万人。在这个背景之下,中山市开展了中心城区绿道工程的规划以及一期、二期的建设。本文则浅谈本人参与设计的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程。

二、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工程(二期)工程概况

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主要选取一些现状主要道路条件较好。不需通过改造或通过少量改造即可供自行车通行的道路。分别以兴中道与中山路两侧的绿道建设为轴线,周边辅以其他道路的绿道,在外围由石岐河两侧滨河带-长江路-博爱路围合而成。并在有条件路段进行绿化景观的优化完善。

依托珠三角区域绿道四号线,中心城区绿道共分三期建设,总长度76.6公里。2012内计划完成65公里,其中近期39公里计划2011年7月1前完成;中期26公里计划2011年12月31前完成。远期11.6公里建议结合相关道路改造工程统一实施。

中心城区绿道建设完成后,中山北站和中山站两个轻轨站场都可以经由绿道顺畅到达。城区的主要公园被绿道串联成网。主要中小学、大型居民区、商场、医院等大型公共设施也大多在城区绿道网覆盖范围内,大大方便市民休闲和出行。

三、绿道设计主要内容浅述

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工程(二期)工程(以下简称“二期绿道”)在一期的设计思路和经验下,深化其使用有效性及安全性与现状景观的结合,力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一线的设计均站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因此,二期绿道在设计图纸绘制前必亲自到各线路上实地考虑路线可行性及其横断面、线型走向、周边障碍物等等。

3.1 平面布置:

二期绿道主要在现状人行道或绿化带上划出一定范围并改造为绿道,尽可能地连结各小区、公园、商场、学校等。二期绿道的平面布置主要分三种类型,一是沿现状道路两侧人行道布置,二是沿现状道路单侧布置,三是沿现状河岸布置。在路口出接过街斑马线。

3.2 纵断面布置:

绿道的纵坡一般同原道路纵坡。

3.3 横断面布置:

横断面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现状道路双侧均可以布置绿道时,一般采取1.5m宽,条件允许加大至2m宽;现状道路单侧只能布置绿道时,按规范要求理应设置3m宽绿道,但多数因实际条件不允许,设计要求降低至不低于1.5m宽;沿现状河岸布置大多以园林景观为主体的设计,这里不多作详述。二期绿道经过旧道路、老小区、不可移动结构物,局部地方为保持行驶连贯性,最窄处有0.8m宽。

二期绿道主要是为自行车出行而服务。二期绿道是在原人行道或绿化到上划出范围并改造而成,因而重新分配了原人行道路权、改造了人行道结构,在设计时候,绿道的宽度除了本身使用的考虑,也必须同时考虑对人行部分、盲道、绿化、地下管线等的影响,也就是说这些都成为绿道宽度设计影响因素。最后,绿道在人行道上的放置位置,也有讲究,像老安山小区内的鞍山大街、南安路、南江路这三段绿道,因小区商铺时常占据其门前一部分人行道,虽说违反法规,但这也是一种市井文化吧,所以我在设计时候也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把绿道尽量远离商铺。而对于悦秀街绿道,因为人行道下有高压线通过,所以绿道布置时候必须避开。又比如说悦来南路(南)的绿道设计,虽然悦来南路两侧人行道很宽,但是由于悦来南路(南)两侧不少汽车维修店,靠店铺前布置绿道是发挥不了绿道的作用的,而且还存在人行与自行车交叉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悦来南路(南)人行道包含了断断续续的路边停车带,如果把绿道布置在这里,可以布置很宽,但是路线会左拐右拐、时宽时窄,十分纠结;因此,最后两者取其中间位置,得到较平直的线型,并且宽度可设置2m,沿路变化不大。

3.4 路面结构:

二期绿道的路面结构一般采用彩色水泥混凝土结构:

道路路基、路面按照《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支路标准进行。

四、中山市二期绿道配套设施和现在使用的情况

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工程主要服务于自行车,为此,在中山城区设置很多个自动租赁自行车点,方便市民出行,并且实行租金优惠政策,鼓励市民自行车出行,这不仅有益身心,减少汽车尾气对城市环节的污染,也成为城市一道风景线。

城区绿道的建设,专门划出了一条平整的道路给自行车行驶,比起行驶在凹凸的环保砖上舒服多,大家都愿意到绿道上骑行,放弃在虽然平整但危险的机动车道上行驶。可是,由于绿道的建设,对于部分人行道本来就不宽的地方,出现人车争到现象,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未来道路的设计中,应该把绿道也考虑其中,现在在中山市,对于新建的城市道路,在用地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把绿道考虑进去。

五、个人总结

道路的设计不外乎平、纵、横,看似简单却很不简单。通过中山市中心城区绿道工程(二期)工程的设计,我们知道道路最终目的是“使用”,所以,能否“用起来好用、用起来安全”,这就是进行道路设计的思路和目的。中山市中心城区(二期)绿道工程的设计思路和目的便是如此。

六、城市交通体系的思考

随着文明的不断进步,以绿道的建设为例子,反映政府越来越重视各阶层群众的需要,以长远的目光规划城市的交通。在此鄙人也对城市交通工具提出一些拙见:

表1

当今城市诸如北、上、广、深,汽车宛如一栋栋小房子,绝对性的占据着地面空间,到时城市十分拥堵,有时走路需要10分钟的路程,开车却花掉了30分钟,这等于浪费生命啊!反观二三线城市,相对车少人少。不过,近几年来二三线城市也由于小汽车的保有量逐年递增,也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以中山市为例,2009年以前中山二路还是较畅通,现在,已经是全天大部分时间都很多车,上下班时间更不用说。加上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的驾驶者都见缝插块、插针等,遇上红灯,场面一下子水泄不通。个人认为,大城市跨度大,应以轨道交通为主,减少拥堵,节省时间;中小型城市跨度小,以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出行,环保轻便为主;城市间建立交通体系链接(如城轨),容量大、速度快为主。同时各个城市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最后配以严格的驾驶执照考试,加强驾驶者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素养。

[1]JTJ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S].

猜你喜欢

中山市人行道绿道
中山市威硕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骑行绿道“潮”玩成都
跟踪导练(一)
预制装配式透水人行道板的力学性能分析
行道树对人行道的破坏
城市道路人行道建设应“以人为本”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设城市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