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博弈分析
2014-03-16丁同兵
丁同兵
【摘 要】企业发展问题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内部问题,一个是外部问题。相对来说,外部问题更难通过企业自身来解决,而内部原因企业要想解决相对就简单些。要想企业有效的运营就要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内部控制其实也不易,企业内部包含许多东西,要想控制起来并非易事。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内部控制的执行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希望日后对企业内部控制能起到帮助作用。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执行
一、内部控制环境对执行的影响
1.合理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因此要想内部控制的好,就首先要有合理的组织结构,有了合理的组织结构能使内部控制事半功倍。当然,合理的组织结构的形成就需要划分明确的等级层次,一层一层进行管理,有利于对整体的把握,从而有利于内部的控制。另外还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除了明确自身工作外,还需要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整体的效率,这样可以减少内部控制的时间。当然还需要明确领导,没有明确的领导就等于这个部门名存实亡了,没有领导人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没有动力就没有效率,因此要明确谁才是内部控制的领导人,只有他才能带领全体的职员认真努力工作,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2.合格的执行人员
内部控制包含了许多方面,没有合格的执行人员是没有办法完成这项任务的,执行人员对整个内部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个职位不是谁都有资格担任的,因此对执行者的筛选尤为重要,可以说,它决定了内部控制的成败。
决策、执行、监督不能由同一个人或者同一个部门来完成,因为这样对导致很多失误,没有全面的认识,做不到客观理智的分析,因此执行者可以不是一个人,只有多人参与了,才能将问题想得更加的全面,减少失误的发生,执行者在执行过程中必须全程参与,这样才能了解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执行者的能力和一般员工的能力都要加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内部控制的成功率。一环紧扣一环,哪一个部分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执行者对内部控制的成功与否,所以就算一点点的小细节都有可能影响最终的成败,因此执行者要从全局出发,把握整体。
3.企业文化
企业自身的文化素养也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企业高层管理的经营理念、管理思路、自身道德修养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的效果。文化水平越低,控制意识也不会高,环环相扣,一个部分会影响下一个部分,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企业文化。
二、企业资源对执行的影响
1.物质资源
没有物质内部控制不可能实施,所有的政策的实施都需要物质的支持,可以说,没有物质一切都是空谈。当然节约成本也是所有企业目标,所有企业都想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内部控制是需要用一些成本来进行工作的,但是不需要很多,这主要是靠人力的执行力度,适当的成本会使工作更容易展开,多了也起不到关键的作用,反而会增加成本,就算内部控制效果很好,也却少了预期的效果。
2.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才是内部控制的关键,人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人力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内部控制的主体是人,所以人力资源真的很重要,但是前提是会员一定是要有能力的,当然人品也不能差,如果没有能力再多的人力资源也起不到什么作用。管理者有个认识:有人存在的地方就可能存在浪费,所以我们需要控制与人相关的成本。
3.信息资源
信息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信息的及时传递对内部控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执行期间,尤其要关注信息,根据信息的回馈,做出适当的调整,但是要注意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所有的信息都是要准确和及时才能体现信息的价值,不准确的信息甚至还会使人进入误区,从而发挥不到信息的作用,不及时的信息也会使信息失去价值,因此要将信息的价值尽量发挥到最大,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
4.权威资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体会,老师的话都比班委的话更具有威慑力;成功人士的语言相比普通企业管理者更能获得较多的共鸣,下达的命令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好的效果完成,这就是所谓的权威资源,在内部控制中一样适用的,执行人员如果具有权威,说的话会比什么都有效果,但是和等级中的权威不同的是,实施权威的人不是高人一等,他也是属于同等层的人,只是更具有权威,这就是所谓的权威资源,这种资源并不多。
三、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对执行的影响
内部控制是需要靠制度约束的规范的,并不是无法可依,无迹可寻。所以企业可以对此进行参考,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那么很多企业都会不知道该怎么办,如何面对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将成为内部控制的最大问题,因此我国企业需要建立、健全更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不论什么样的企业在内部控制管理时,都能有一个范本、指引,不至于无从下手,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能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对企业自身也很有利益。要想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使内部控制具有可操作性,内控指南的具体性和制度的成本效益性,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它们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影响。
1.内控规范的可操作性
法律是为了规范人们的行为需要而产生的,在人们对企业内部控制无所适从的时候,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布了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标准框架和指引,这有利于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可以为企业规范化管理、降低管理风险提供有益参考。但是也有人反对这部规范文件,他们认为缺少了权威性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一法规并不是什么企业都可以用的,它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缺乏可操作性,因此还需要不断地进行改进,当然这文件是我国第一部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法律文件,有不足是很正常的,但是它的创新性还是值得肯定的,相信日后关于这方面的文件会越来越全面,越来越完善。但是,总体来说,有利有弊,只看企业是否适合。
2.内控指南的具体性
国家后来出台了关于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使得内控指南更有具体性。但是与企业的实际并不完全符合,没有针对性,不知道指的是什么,同时也没有可操作性,操作性不强,但是就因为人们都不了解,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做,于是出现了很多相关的培训机构,这些机构都是以盈利为目的,很难学到真正适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相关内容,没有起到内部控制的真正的作用,这也导致企业无法正确开展内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活动也受到抵制和消极应对,影响了企業的经营管理。
3.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效益性
想必任何和成本利润相关的制度都会引起企业的重视,如果成本大于盈利时,企业就会取消这一制度的实施,假如利益大于成本时,企业就会果断地决定实施这一制度,这是企业所考虑的问题,因为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如果亏损那谁都不愿意创建企业,因此,内部控制就显得很有必要。但是不是所有的企业都存在内部控制,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的引导,一些企业也在逐渐的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建立内部控制后的效益短时间内是看不出来的,因此,企业开始担心企业花费的成本是否能获取相对性的回报,从各方面看,企业管理者都认为它的作用不大,还可能会导致成本收不回来,对于只有投资但是没有利润的制度,企业不认为它有存在的必要。最终,因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效益性不够,也影响了企业对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不够,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内部控制。
四、结束语
总之,要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地实施,就必须先完善内部控制的制度,让企业清晰的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优越性和可行性,能够使企业得到较大的发展,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将内部控制做到最好,如果只是纸上谈兵那就毫无意义可言。当然要想使内部控制得到完善还需要法律文件的不断修改,从而得到最有效的法律保障。此外,企业管理层也要从思想上重视起内部控制,改变观念,不断的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只有内部控制得到不断的完善,企业才更能发现其优势,才能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以期达到合理的内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志斌.内部控制的规则属性及其执行机制研究.会计研究,2009(2)
[2]林钟高,徐虹.分工、控制权配置与内部控制效率研究.会计研究,2009(3)
[3]史蒂文·J·鲁特.超越COSO.强化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中信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