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汛抗旱
2014-03-16
防汛抗旱
【雨情水情】 2013年汛期(6—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332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494毫米)偏少近3成,18个省辖市除漯河市较多年同期均值偏多外,其余市偏少1—6成。全省汛期各月降雨极不均匀,6月全省平均降雨量43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97毫米)偏少5成多;7月全省平均降雨量155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180毫米)偏少1成多;8月全省平均降雨量91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137毫米)偏少3成多;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44毫米,较多年同期均值(79毫米)偏少4成半。汛期共出现4次较大的降雨过程。
受西南低压环流东移的影响,5月25日8时至5月27日8时,全省普降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平顶山市西部、南阳北部、许昌市和商丘市。其中,平顶山市平均降雨量149毫米,最大点雨量鲁山县坪沟雨量站259毫米;许昌市平均降雨量137毫米,最大点雨量禹州市黄土岭雨量站193毫米;商丘市平均降雨量110毫米;南阳市平均降雨量80毫米。
受降雨影响,北汝河、沙河上游、丹江部分河道出现了一次涨水过程。北汝河紫罗山水文站5月26日17时18分洪峰流量450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289.36米;丹江荆紫关水文站5月26日18时洪峰流量552立方米每秒,洪峰水位212.05米。
受短波槽下滑影响,6月30日8时至7月8日8时,全省普降中雨,局部暴雨、特大暴雨,本次降雨过程分三个阶段:6月30日8时至7月1日8时,河南省南部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暴雨、特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南阳市内乡县北部、南阳市市区,最大点雨量南阳市内乡县野獐坪雨量站250毫米。7月1日8时至7月5日8时,全省除信阳市外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豫北西部山区,全省平均降雨量27毫米,其中最大点雨量焦作市修武县二十里铺雨量站234毫米。7月5日8时至7月8日8时,信阳市降小到中雨,其中东南部大暴雨,暴雨中心位于商城县南部,最大点雨量商城县黄柏山雨量站322.5毫米。
受降雨影响,南阳市区出现了严重的积水和内涝,白河支流湍河、史灌河出现了一次涨水过程。湍河内乡水文站7月1日10时洪峰水位95.77米,洪峰流量360立方米每秒;史灌河蒋集水文站7月8日12时洪峰水位29.25米,洪峰流量520立方米每秒。
受副高边缘的西南气流影响,7月17日8时至7月23日8时,全省普降小到中雨,局部大暴雨。平均降雨量67毫米,最大点雨量信阳市浉河区五里店雨量站244毫米。
受降雨影响,信阳市区出现严重内涝,淮河干流、沁河部分河道出现一次涨水过程,淮河干流大坡岭水文站21日16时洪峰流量126立方米每秒;沁河五龙口水文站19日17时48分洪峰流量612立方米每秒。
受台风“潭美”外围云系影响,8月22日8时至8月26日8时,除豫北、豫西外,大部分地区降小到中雨,部分地区大到暴雨,局部特大暴雨。全省平均降雨量49.2毫米,最大点雨量信阳市固始县独山雨量站326毫米。
受降雨影响,漯河市出现严重内涝,淮河干流、洪汝河出现涨水过程,淮河干流大坡岭水文站24日19时洪峰流量700立方米每秒;汝河遂平水文站24日20时洪峰流量810立方米每秒;洪河杨庄水文站26日15时洪峰流量160立方米每秒;汝河宿鸭湖水库25日2时最大入库流量1530立方米每秒,27日20时最高库水位52.86米(超汛限0.86米);洪河石漫滩水库25日10时最高库水位107.78米(超汛限0.78米)。
【灾情】 入汛以后,开封、洛阳、安阳、新乡、焦作、三门峡、南阳、信阳、商丘、济源等10个省辖市36县(市、区)253个乡(镇)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人口112.71万人,转移人口0.32万人,死亡人口7人(三门峡4人,信阳3人),失踪人口1人(三门峡1人),倒塌房屋0.0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6.45万公顷,小型水库受损3座,损坏堤防29.37千米,损坏水闸36座,冲毁塘坝173座,损坏灌溉设施475处,公路中断11条次,供电线路中断6条次,通信中断7条次,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69亿元,其中水利设施直接经济损失0.52亿元。
【防汛】 汛前召开全省防办主任座谈会、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水库安全度汛工作视频会议、第一次南水北调防汛工作会议、河南省省级防汛物资仓库和国家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工作座谈会、防办值班动员会、省水利厅内设防办主任会议等,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举办全省中型水库管理培训班、第8期防汛抗旱行政首长培训班,提高指挥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修订印发《河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职责的通知》和《2013年省委省政府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及防汛抗旱工作职责的通知》。省政府与18个省辖市签订了中小水库防汛责任书,与沿黄各市签订了黄河防汛责任书。在《河南日报》公布全省主要防洪河道、蓄滞洪区、大中型水库、大型水闸、橡胶坝、重点在建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在建工程、黄(沁)河重点防洪工程、抗旱行政责任人名单。落实2229座小型水库防汛责任人。印发《2013年河南省防汛抗旱督察事项》的通知,健全防汛抗旱督察监督机制。修订完善《河南省2013年防汛抗旱工作方案》《河南省抗旱应急预案》《河南省大型及重点中型水库2013年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和《河南省主要河道2013年防洪任务》等方案预案。汛前,各地重点对防御超标准洪水预案进行实战演练,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高速公路、铁路等在建工程,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完善安全度汛方案措施。2013年全省共储备防汛物资9835万元。武警河南省防汛抗旱抢险突击队举行了为期5天的防汛抢险培训演练。各级防汛部门和防洪工程管理单位组建防汛抢险应急分队2100多支,抢险人员近10万人,汛前,组织开展了近50次的防汛抢险演练。省水利厅成立7个检查组,对全省在建水利工程(含南水北调在建工程)、淤地坝、灌溉排涝工程、水文测报、通信设施、小水电及面上度汛工程进行了全面检查。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组织5个经常性检查组,对各地防汛准备工作、防汛抗旱资金使用、县级公益性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中央补助经费项目实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了眀察暗访,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汛期省水利厅组织9个督导组,对防汛抗旱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各地对防汛重点区域和薄弱环节进行全面排查。
强化山洪灾害防御和监测预警。河南省项目建设完成自动雨量监测站1167处、多要素自动雨量站211处、自动水位监测站70处、纳入全省雨水情监测网络,实现山洪灾害防治区每34平方千米一处自动监测站。简易雨量监测站12977处,简易水位监测站5415处,基本能够实现有效监测暴雨和山洪。7月10日0时28分,三门峡市灵宝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监控到灵宝市阳平镇大湖村6小时降雨均超86毫米时,灵宝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立即启动防汛应急响应,为组织抢险救灾赢得了时间。南阳市西峡、内乡等县在降雨前,提前将天气预报信息通过预警短信平台发送各乡村责任人;暴雨发生后,及时将降雨情况和预警信息发到所有防汛责任人,缩短了动员时间。各县在项目建设中均编制了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平时制定的防洪应急预案、水库度汛应急预案等各种防御预案,建立健全了各级行政首长负责制,层层落实了责任,组建了各级防汛队伍,暴雨山洪发生后,临危不乱,指挥有序。灵宝市、新安县、内乡县等地在组织受威胁群众安全转移时,按照预案中的转移路线组织群众撤离,避免了人员伤亡。6月24日上午7时50分,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对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县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进行了应急演练。洛阳、三门峡、信阳等市召开了所辖县视频会议,对县到乡级视频会商系统进行演练。省、市、县三级防汛视频会商系统为防汛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7月10日19时左右,灵宝市因降雨造成城区停电,灵宝市防汛抗旱指挥中心立即启用了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购置的应急发电机,使指挥中心一切设备运转正常,为启动防汛应急响应指令的下达提供了保障。2013年汛期,全省共有58个县发布预警信息17524次,向554个乡(镇)、6837个村责任人发布预警短信137多万条,涉及群众520.02万人,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掌握全省雨情、水情、工情及抗旱行动情况,并以《防汛抗旱简报》形式报送国家防总、水利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领导,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依据。2013年,编发《防汛抗旱简报》66期,各类防汛抗旱信息210条。对省辖市、县(市、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水管单位,建管单位,防汛抗旱行政责任人,有关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单位值班情况和责任人在岗情况进行抽查10次,严明防汛值守纪律。召开新闻媒体通气会4次,及时向中央和河南省内主流新闻媒体通报实时汛情、旱情信息。《河南日报》为省防汛抗旱开辟专栏,电视台、广播电台、手机新闻报等媒体在汛期及时报道河南省雨情、水情、汛情、旱情信息及抗旱行动情况,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抗旱】 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安排部署抗旱灌溉保秋粮工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派出8个工作组到受旱市、县督导抗旱工作。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分片包干,深入田间地头帮助解决实际问题。黄河水利委员会联合调度小浪底、西霞院水库,增加黄河泄量,支持河南省抗旱浇灌保秋工作。水利部门科学合理调配水源,开启所有灌溉设施,组织由9名厅级领导干部带队,抽调158名处级干部组成的督导工作组,分县包干。各级水文部门密切监测地下水、墒情、水情变化,随时加测加报。气象部门加强旱情监测,发布天气预报及各类预警信息,关注降水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农业部门组织专家、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加强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监测预警防控。电力系统组织抢修农电设施,服务抗旱。同时,加强新闻宣传报道,营造抗旱保秋的舆论氛围。
各地准确掌握地下水、地表水变化情况,合理配置、科学调度,确保居民饮水安全,保障生产用水。引黄灌区利用现有引黄条件,开启全部引水闸门,昼夜不停大流量引水;井灌区利用点多面广、机动灵活的优势,发动群众及时灌溉,抗旱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抗旱浇地及维修抗旱机械设备,采取拉水、送水等措施,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问题。
2013年度中央和省级安排专项抗旱经费1.9亿元,用于抗旱工程建设,其中,中央特大抗旱经费1.2亿元,省级特大抗旱经费7000万元。各市、县建设了一批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对10支县(区)抗旱服务队进行重点扶持,提升抗旱减灾能力。全省共投入抗旱资金22.2亿元,高峰时日最高出动劳力105万人,开动机电井38万眼、泵站1603处,投入机动抗旱设备32万台(套)。全年累计抗旱浇地899.93万公顷次,解决21.94万人、6.38万头大牲畜临时性饮水困难,挽回经济作物损失22.53亿元。
(王林刚 杨松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