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犬应用新领域的开拓与展望

2014-03-16魏荣兴

中国工作犬业 2014年4期
关键词:工作犬嗅觉癌症

魏荣兴

随着人们对犬的应用领域的开发与挖掘,工作犬可在各种不同的领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就训练工作犬辅助疾病诊断与病人陪护、利用工作犬“寻宝、探宝”、训练排遗侦查犬协助科学研究等方面开发的可能性进行简要阐述。

一、开发培训辅助疾病诊断和病人 陪护的工作犬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探索, 科学家们发现犬的嗅觉在一些疾病诊断上会有重要辅助作用,特别是在癌症、皮肤病的诊断等方面有相当高的准确率。依靠工作犬嗅认病人的气味来诊断疾病并不是天方夜谭,因为某些疾病患者体内会出现一些生理生化上的变化,例如患某些特殊疾病的人呼吸中会出现一些烷烃和苯衍生物等,尿液中会出现一些特殊蛋白质,肿瘤组织会随着自身的增大释放出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尽管它的释放量极其微小,但也逃不过犬的灵敏的鼻子。一般认为,犬对某些化合物质的嗅觉能力强于人的嗅觉能力1万至10万倍。犬正是因为有着灵敏的嗅觉,能闻到肿瘤所释放出的细微而特殊的气味,才可以对癌症等疾病进行判断的。

最早的此类报道见于1989年英国著名的医学刊物《柳叶刀》,文章报道了某英国女士养的柯利牧羊犬经常去嗅主人大腿上的一颗黑痣。这位女士去做身体检查时发现这颗黑痣竟然是一个恶性皮肤瘤。在有了《柳叶刀》的报告之后,世界各地的许多科学家和医学家便开始了犬对癌症诊断的研究。首先是佛州塔拉哈西一间诊所的皮肤病学家德·科格内塔,他先利用患者的皮肤癌组织切片对犬进行嗅觉训练,然后将训好的犬协助他日常诊断。他的报告中称,在检测病人皮肤癌变时,犬的正确率接近100%。随后来自位于美国加州圣·安塞姆的松树基金会的研究人员,选择了三头拉布拉多犬和两头葡萄牙水犬进行试验研究。在试验中,科学家对这些犬进行了为期几个星期的训练,反复让他们嗅那些癌症患者保存在试管里的呼吸气体样本。训练结束后,科学家让这些犬对55名肺癌患者、31名乳腺癌患者以及83名健康人的呼吸气体样本进行了检测。结果研究人员发现,犬对99%的肺癌患者都做出了准确的判断,而对乳腺癌患者的检测准确率也高达98%。

随着进一步的探索发现,人们发现工作犬在其他的疾病陪护工作上也有很大作用,例如通过训练,犬可以嗅认出低血糖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的血糖高低,如发生异常,犬会通过吠叫跑跳等方式提醒主人该打针吃药或者及时就医。因此,工作犬在类似的疾病陪护上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目前,嗅癌犬和陪护犬在国外非常热门,很多国家都在研究和训练这类犬的使用。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甚至对一头丧失子宫但是有着顶级癌症嗅探能力的嗅癌犬进行了克隆来保存其优秀的基因。同年,英国也发起了“嗅癌犬计划”来培训大批优秀的嗅癌犬。在国内,类似的研究和培训却鲜有报道,是个很大的缺口。中国人口众多,医疗条件相对落后,根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中国每天就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7到8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癌症前期的治愈率可达65%,但是晚期的死亡率高达97%。所以,癌症治疗关键在早期发现,普查落后致死亡率上升。而对于很多癌症,比如肺癌,在初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而且现阶段的检测方法并不稳妥,所以很难在早期诊断它的存在。但是训练有素的工作犬,却可以从患者的呼吸气体中嗅探出是否患癌。因此,关于工作犬在癌症诊断和疾病陪护上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前景非常广阔,我国也应该加紧训练研究,将此技术缺口补上。

二、 训练开发“寻宝,探宝”的工作犬

将工作犬的嗅觉能力开发应用到“寻宝,探宝”的领域,将会有很高的经济价值。中国地大物博,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有着十分丰富而珍贵的地下宝藏。除地下矿产资源外,还埋藏着许多名贵的中药材和食材,如冬虫夏草、人参、灵芝、松露和松茸等。这些野生的中药材和食材多生长在山区,它们名贵而且很难寻找,但是它们大部分都有特殊的气味。如果利用工作犬加以搜索训练,可以创造很大的经济价值,使当地的人民创收致富,为国家减少负担。

例如,世界三大珍味之王中的松露,它的主体藏于地下5~40厘米,气味特殊,且产量稀少,一千克松露的出口价格约为1.5万人民币左右。在松露的采集上,国外很早就有了利用动物嗅觉能力的先例,早期法国人把母猪当作收获黑松 露的得力助手。因为松露的气味与诱发母猪性冲动的雄甾烯醇类似,所以母猪对其情有独钟,可以嗅出藏有松露的土面。但是母猪体型笨重,服从性差,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工作。后来随着工作犬的兴起,在意大利,人们开始使用经过训练的雌性猎犬来寻找白松露。通常,猎犬会用它的爪子在松露所在的位置上做个记号,等主人来后用小耙子小心翼翼地从土壤中将珍贵的松露挖出来。训练一头会寻找松露的猎犬要经过复杂的过程,首先是训练犬把丢出去的球叼回来,然后用奶酪代替球,继而把奶酪藏起来让犬去把它找出来,最后再用小块松露代替奶酪,让犬找到并挖出来。

在中国,松露在云南、四川、贵州等海拔1600~3200米的松林地带,地势险要,环境恶劣,交通不发达,所处地方大多是国家级贫困县。村里人采集松露的方法仍然比较原始,完全凭经验用锄头随便开挖,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和地貌,造成水土流失,而且效率低下。如果村民利用训好的工作犬来进行采集,可以在少破坏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高效的工作。这样不仅保护了环境,还将有效增加贫困地区人民的收入,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训练协助科学研究的排遗侦查犬

排遗侦查犬( Scat Detection Dogs),顾名思义,是利用犬灵敏的嗅觉,在野生环境中寻找动物排泄物遗留物来协助相关科学研究的犬。

跟野生动物有关的生物、生态、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难开展,因为野生动物本身(如大猩猩,黑熊等)藏于深山老林中,一面难求,就更别说那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了。犬在陆地上的侦查距离在理想状态下可超过1000米。因此,只要适当训练使用,会大大的提高搜索野生动物的效率和准确率。近年来,遗传及内分泌的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家们能够从排泄物中获得的信息更多,对于动物的了解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排遗犬的训练,对相关研究有非常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如2010年,科学家在犬寻找到的非洲山地大猩猩的粪便里发现了猴子和小羚羊的DNA成分,这一发现表明大猩猩可能有较少为人知的吃肉习惯,并且还可能通过某种狩猎行为,专门去捕食其他动物。

国外将工作犬用于协助这方面的研究很早就有先例,在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新西兰便已开始利用犬寻找受外来掠食者威胁的珍稀鸟类,再将其转移到安全的保护地,如飞行力差的奇异鸟和大鹦鹉等。国外对排遗侦查犬的利用越来越多,2004年加拿大学者发表了关于排遗侦查犬对野生灰熊的研究帮助的文章;2007年野生动物管理国际期刊上发表了《排遗侦查犬可高效搜索森林中食肉动物》一文;2011年,有科学家用排遗侦查犬来协助对海洋杀手虎鲸的研究。

在中国台湾,1970年就有研究人员开始利用犬寻找各种野生动物的排泄物。到1990年后期,研究人员开始专门训练大批排遗侦查犬,以协助各种相关研究。但是,在中国内地关于排遗侦查犬的研究、训练和应用鲜有报道。中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光濒临灭绝的动物就有数十种,开展排遗侦查犬的训练,将会对中国的野生动物相关的生理、生态和微生物等研究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工作犬的能力和应用领域很广,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一定的开发、研究和训练,工作犬会对医疗进步、科学发展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工作犬嗅觉癌症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212]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俄海关限制工作犬加班时间
犬籍注册登记公告 [179]
超强嗅觉
癌症“偏爱”那些人?
让你的嗅觉降降温吧!
退役工作犬安置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