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均衡”转向微愿景

2014-03-15刘伟鹏

民生周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王坚宏文教育均衡

刘伟鹏

每一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但是在现有教育体制下,教育环境仍然存在相对的不均衡状况,很多情况并不是他们所能左右的,有时会显得有心无力、会觉得无可奈何。一些想达成所愿的家庭,为了孩子的教育,往往要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专门对此做了要求:“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缩小区域差距。”

这对于宏文和王坚这样的家长来说,是个重大利好消息。

家长于宏文的困惑

于宏文是一个七岁孩子的父亲,他现在正面临一个问题:是把孩子带在身边接受教育,还是送他回老家让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于宏文对这个问题很纠结,从去年孩子放寒假开始,他就在咨询一些在他看来比他有知识的人。于宏文现在住在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他在京生活了很多年,有相对固定的收入,但家里人都没有北京户口,如果按现有政策继续下去,孩子以后参加高考是个问题。

于宏文的情况很普遍。根据2013年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数据,北京的常住外来人口有800多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近40%。这些外来人口的孩子今后都可能会参加高考,他们都会面临和于宏文一样的问题。于宏文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平常会向周围一些朋友寻求帮助,但大家给他的答复并不尽然相同,这也令他难以决择。

有朋友说,孩子还是带在身边儿好,自己管自己教有利于他的成长,一旦放到老家,孩子就处于放任状态,完全失去了控制,老人们一是教育理念不同,另外他们的精力也顾不过来。另一种说法是认为,孩子现在在北京读书,但长大了还是要回老家去高考,两边的教育环境不一样,孩子能不能适应?

除北京之外,中国很多城市都有类似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师范大学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东林教授近日对《民生周刊》记者表示,教育环境不对等、基础教育布局不合理都是因为教育资源不均衡造成的。

王东林指出,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是办学条件,其二是教师资源,而在现实的条件下,不均衡是一定会有的现象。像于宏文这样的家长,在大城市打拼,面对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他们的孩子的教育问题,而他们的孩子接受教育的机会并不能做到与城里人均等。

于宏文的选择在于是让孩子在哪里接受教育、以及实施教育的相关技术性问题。而另有一些家长并不一定具有这种见识,他们甚至已经不认为教育能改变孩子的命运,他们的说法是:读了那么多书,出来也找不到工作,还不如早点开始赚钱。

于宏文一起做生意的老乡王坚(化名)就持这种态度,他的孩子从去年初中毕业就没再回到学校,王坚持有教育无用论的观点。造成王坚的态度和于宏文的困扰的原因是什么?说到底,是教育是否均衡的问题。

教育结构的不均衡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以来,中国的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教育事业的进步也是一年比一年显著。农村的教育也加大了投入,全国财政安排了近5000亿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资金,作为对农村教育的加大投入;一亿多农村孩子受惠于教育政策,学杂费和教科书费用的免除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不少负担。来自有关方面的统计消息,中西部地区有1228万名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获得补助。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的教育事业年年在进步。但即便如此,我们仍然能看到,教育事业仍有不均衡的现象,这种不均衡将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水平。

于宏文的遇到的问题属于教育不均衡中的一种,即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对等,他主要担心的就是老家的教育不如北京先进,那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设施等各方面都和北京没法比。

于宏文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农村教育在设施、师资以及各方面引起的原因,农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在逐年下降。来自北大教育学院的数据统计,1978—1998年二十年间,北大的学生每三个里面有一个来自农村,但是2000年以后,上北大的学生,农村的孩子只占十分之一,也就是说,十个里面只有一个是从农村考上来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也表示,大学里纯粹农民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少,这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于宏文的老家在四川宜宾,是中国著名的酒乡,生产五粮液的地方,即使在这样一个相对于中西部来说经济还不错的地方,教育水平也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相差甚远,和东部沿海城市也存在不小差距。有一份2006年上海市教育部直属普通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比例显示,这些高校在上海的招生比例占了45%以上,另外30个省份平分剩下的一半。这能说明,东西部之间还是存在着相当大的教育不均衡。

于宏文的老乡王坚担心的则是另一种不均衡,即教育结构内部的不均衡。王坚担心儿子在学校里学不出什么东西,“除了会看书,别的什么都不会干。”

王坚的怀疑正是目前中国教育存在的一个严重弊端,就是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等和经济的发展不匹配,社会上需要的技能在学校里学不到,“出来之后等于零,还是要重新学手艺”,王坚说。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很快,而职业教育确实比较滞后,有研究指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中国的教育一直以效率为指标,依靠市场投入和市场运作提高教育整体水平,但整个教育结构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调整结构,进行资源的均衡化。

愿孩子有一个公平的机会

于宏文还没有对孩子的上学问题作出选择,他的小孩目前在北京和一所小学上学,“但最终上哪里,还没做好选择。”他说,如果国家能够合理分配教育资源,让老家的教育质量也跟得上去,那么他还是希望孩子能回去上学。“教育是一步很大的棋,希望在这一届政府情况有所改变,把家乡的教育也弄起来。”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他们认为,孩子如果没有享受公平教育的机会,那么在很大程度上来讲,他们就失去了竞争的机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提出,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有获得均等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于宏文和王坚无暇关注这样的宏观政策。但是他们知道,对于孩子,教育一直是众多家长聊得最多,也是大家伙儿最关心的问题。

他们希望“异地高考”问题,还有择校费、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难等问题都能得到关注,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实施解决,这是他们2014年的愿望。

资料链接(2013年度十大教育舆情事件)

高考英语改革

海南万宁小学校长带6名学生开房事件

上海“毒校服”事件

湖北钟祥高考作弊事件

教育部《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

父亲反对女儿上大学事件

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被查事件

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毒杀室友事件

河南学生打砸学校事件

湖北教育厅购买盗版新华字典事件

猜你喜欢

王坚宏文教育均衡
我院PIVAS不同人群配置人员普通药物平均配置时间统计与分析
纪念方志敏烈士诞辰120 周年
走过318
忽悠马云10亿元的人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
王坚:艺术家的商业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