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价改:定价权逐步交由市场
2014-03-15郑智维
郑智维
百姓声音
网友李万卿:资源类价格改革事关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不能影响“末梢”群体最基本的刚性需求,否则将会与改革初衷相背离。
书店职员陈昕: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给消费者的感觉依然还是在涨价,只涨不降的现象何时能被打破?价格改革中应该多考虑一下消费者的利益。
改革路径
2012年11月
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水资源价改。
2012年以来
长沙、广州、上海等多个城市进行水价调整并实施阶梯水价。
2013年11月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
2014年1月
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印发《关于加快建立完善城镇居民用水阶梯价格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阶梯水价。
作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资源价格改革因关乎消费者的利益,始终是改革的重要领域之一。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水、石油、天然气、电力、交通、电信等领域价格改革。”这是完善资源性产品、公共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
从宣布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承诺“成品油价格每10个工作日调整一次”;到推进电价改革,简化销售电价分类,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和水电、核电上网价格形成机制;再到推进全国煤炭交易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十八大以来,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正在逐步有序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信领域,从虚拟运营商牌照落地,到电信业务资费标准审批的取消,三大运营商盘踞市场的格局正被逐步打破。
进一步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需要找准着力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邓郁松曾撰文建议:首先,深入推进能源资源性行业的市场准入改革;其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最后,更加重视价格改革的同步性与相关配套改革的协调性。
从微观看,资源价格改革是为了控制能耗,抑制产能,形成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更深层次的背景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改善经济结构。油气煤对外依存度攀升的资源压力,雾霾天气带来的环境压力,老百姓对打破行业垄断的诉求,都倒逼着我国资源价改提速。
对于资源价改,普通民众仍有担忧,此前的价格改革往往意味着“涨价”。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巡视员郭剑英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过去我们资源环境价格压得比较低,没有完全反映市场供求的状况和资源稀缺的程度,特别是没有反映环境损害的成本和生态补偿的价值。
2014年1月,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谈及2014年价格改革工作时表示,民生领域价格改革应遵循“保基本、促公平”的原则。
徐绍史强调,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坚决交给市场;暂时不具备放开条件的,要遵循价值规律,建立健全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生态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动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