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重点依然在基层
2014-03-15廖新波
廖新波
强基层还只是口号,没有见效。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靠政府加大投入,必须加强干预,制定良好的政策。
医改四年,公立医院、大医院看病难的问题,依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深层次分析,一是政策导向没有起到正能量的作用,只是越来越使患者走向大医院。二是基层医院的基本能力建设远远没有达到群众的需求,而使患者上流了。三是基层医生的服务水平和主动性没有提高,这是很根本的。因为我们的基层工作做得不够扎实。
基层医院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服务能力差,一种是基础差。粤东西北的卫生院还停留在30年前的景象,很“怀旧”。过去我们投入建设的卫生院已不适应需求。基层医生的服务能力强不强呢,有两种,有确实能力不高的,有能力的没有用武之地的。现在基层卫生院的公卫任务繁重,只有完成任务才有工资,所以工作重点放在预防,这是对的,但怎么提升医疗服务能力,这是我们忽视了。所以造成现在这样的情况,在基层就诊的人很少,空床率高,大多数人都往县城、市区甚至广州跑了。还有更差的地方,连基础都很差,危房危楼,像连南等地。
怎么使医疗下沉呢?说到县级医院,目前国家投入还不足,对提升服务能力的投入不足,對人才的投入不够。笔者曾调研过一个卫生院,去年招了5人走了3人,为什么老是留不住人才,是没有形成留人的机制。在医疗建设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此外,还需提高群众看病的健康素养。现在有医保了,交通便利,看病更自由了,所以他们总觉得大医院看病更放心。其实很多病都不需去大医院,也无需大医院住院。
目前,仍是一些病人不管大病小病都喜欢让大医院跑,在大医院住院,这是因为医保支付制度监管不利。病人只有住院才能报销。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很严重,占用了医疗资源,现在大医院是大小通吃,医院也乐此不疲,因为可以提高收入。正是这种制度,助长了过度医疗,大医院人满为患。
最后,还应使基本药物制度能发挥基层医疗的作用。基本药物制度影响着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提高和业务的开展,影响病人的下沉和看病的便利性。比如说麻药使用,阑尾手术、无痛分娩都可以在基层医院做,但不能使用麻药,那就做不了,受到了制度和技术准入的限制。一类手术为什么不能普及到基层医院,为什么不能培养基层的医生呢,如果基层医院能做到,是不是病人就可以留在基层了。
现在是市场在配置资源,使大的更大,强的更强,弱的更弱,所以还需要政府的干预,才能使医疗资源均等均衡发展。政府没有夯实基层的医疗服务能力和引导医生下基层,只是一种号召性和转嫁性。政府并没有投入,大医院扶持小医院,其实就是抽水机。
病人下不来,基层医院没有起到守门员的作用。强基层还只是口号,没有见效。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靠政府加大投入,必须加强干预,制定良好的政策,也有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