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2014-03-15肖俊

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 2014年6期
关键词:跳绳开放性协作

肖俊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125-02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它对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开发学习潜能以及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是教师施教、学生求知的主阵地,自然也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主渠道。下面,我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一年级新生的创新意识,谈谈我的几点尝试:

一、鼓励学生大胆求异,培养创新意识

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思考问题,主动探索并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一年级学生,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因此,他们的思维常常带有直观和直觉的特点。为此,在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时,我既注意为他们提供数学模型,创设问题情境,又注意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探讨。

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因为,小学生对事物的属性进行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往往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我让学生分铅笔。课前,我收集了学生中的各种各样的铅笔,让学生上讲台分。有的按颜色分,有的按有没有橡皮分,有的按有没有削分,有的按笔杆的形状分,有的按笔杆的材质分,有的按铅笔的型号分……尽管学生的观察还不是具体的、有序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二、加强学生学具操作,培养创新意识

一年级学生的动作思维占优势。苏霍姆林斯基说:“手是意识的伟大培育者,又是智慧的创造者。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教学中,我十分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注重学生的学具操作。这样既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实现新旧知识的转化,形成新概念;还能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机会,为学生感知具体数学知识的现实背景和来源创造条件。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多让学生摆一摆,量一量,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说一说,给学生提供尽可能多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情境中,发现新知识,体现创新,感受再创造的过程。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质疑问难不但是探求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而且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原动力,是培养创新意识的一把金钥匙。因此,在教学中,我变“权威教学”为“共同探索”,引导学生一起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在教学上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第97页的例5后,我用课件制作了一幅图。图中有3个女生,3个男生一起跳绳,其中2个摇绳子,4个跳绳。1个女生,4个男生跑步,求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绝大多数同学用男生加女生的方法(7+4=11)和跳绳加跑步的方法(6+5=11)很快做了出来。此时有一个同学把手举了起来,我问他有什么问题,他说:“老师,在计算时,可以用连加的方法吗?”我首先对这个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了肯定,并鼓励、表扬了他。这时,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放手让学生讨论:“可以用连加的方法吗?”通过讨论,最后得出:摇绳的加跳绳的加跑步的,在计算时,用连加的方法同样可以得出正确答案(2+4+5=11)。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敢于质疑的习惯,同时在解疑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发散思维,教师必须为学生提供开放性题目。开放性题目由于综合性强,知识容量大,具有很强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它能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中,我既注重根据教材内容挖掘题目中的开放性因素,又注重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灵活的方式渗透到教学中去,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从而达到培养创新意识的目的。

五、倡导学生协作学习,培养创新意识

未来的社会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虚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并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很重要的。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启发、帮助、协作,大胆设想,大胆探索,从中发现不同的思路和方法,既能体现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探索精神。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在课堂上,针对数学问题,同学们之间既要敢想、敢说、敢问,又要认真倾听其他学生的思路和想法,在协作中完成学习任务。

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意识

习惯对于人的一生极其重要。从启蒙教育开始,养成好的思维习惯,可以说是受用终身。培根曾经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良好的教育,去建立一种好的习惯。”我们知道,新的课程标准强调,更重视小学生“态度”“习惯”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善于发散思维,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敢于大胆质疑解疑的习惯;协作学习的习惯;动手操作,勤于实践的习惯;把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的习惯等等。

综上所述,在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深刻领会、紧紧把握新课程理念,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和点拨,使学生在具有良好学习习惯的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和创造,思维更灵活、更敏捷,更能充分地表现自我,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目的。

(责任编辑 李 翔)endprint

猜你喜欢

跳绳开放性协作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团结协作成功易
学跳绳
跳绳
学跳绳
协作
跳绳
协作
可与您并肩协作的UR3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