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中如何实行创新教学
2014-03-15位凤军
位凤军
中图分类号:G7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120-02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音乐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其中也产生了新的问题。
其一,完全摈弃原来的“双基”教学,忽视基本功的学习。完全忽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节奏训练等基础教学,导致学生在进行创造性学习的时候,由于基础知识的缺失,创造性学习受到阻碍。
其二,引导学生兴趣时偏离了方向。学生只对音乐之外的别的东西(如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感兴趣,而不是对音乐产生兴趣。就好像在音乐课上表演一项惊人的化学实验一样,肯定会引起学生的兴趣,但引起兴趣的不是音乐本身。
其三,注重形式,忽略内容。为了在音乐课堂上形成一种热烈氛围,没有目的、缺乏针对性地组织多种活动,冠以“创造性讨论”或“研究性学习”等时髦名词,实质并未真正地“讨论”“研究”,学生在看似热闹的一节课中无论是情感还是知识方面都无所收获,浪费了宝贵的时问。
其四,一线的音乐教师们作为课程改革的先行者,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机会太少。教师们各自摸索,艰难前行,很多教师重复着某个方面的教学研究,造成资源、时间的浪费,一些好的创新经验未能得以及时交流和推广,这些都阻碍了音乐创新教学的发展。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实行创新教学呢?
一、调整教学计划,激发学习兴趣
1.增加乐理知识的部分内容。基于学生想学习乐理知识的愿望,以及他们对乐理知识不太了解的现状,适当地增加部分乐理知识。乐理知识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学唱歌曲、欣赏音乐、学习简单的乐器演奏等。
2.增添部分流行音乐及通俗音乐
音乐教材上的内容都是比较经典和严肃的音乐,流行音乐和通俗音乐几乎是空白。因此很多学生对于音乐课没有兴趣,有些学生上课甚至不愿带着课本来,加入了这部分内容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学生求知的需要,可以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3.增加学生自己的演出欣赏
音乐课本上都是一些名家的作品,这使学生觉得离他们的距离很远。因而在教学中可以增加部分本校学生的演出欣赏,通过欣赏、分析身边人的作品,缩小他们与音乐的距离,提升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觉得原来自己也可以做得很好。
二、引进时代性题材,激发审美情趣
欣赏过程是一种以听觉的感知和想象相结合的特殊认识过程。虽然高中生的想象力是比较丰富的,但仍有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即对音乐无法进行想象,体会不到音乐所要表达的形象,感受不到音乐美。特别是对于层次较高的音乐作品,学生没有多少时间也不可能花费很多精力去做深一步的探究,因而只停留在理解表皮的程度上,无法谈得上审美。这样的教材既失去了本身的意义,又失去了趣味性。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地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进行创造性地整合,弥补教材的不足,使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
三、改进教学策略,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1.加强师生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在乐理课上可以增加一些节奏练习让学生加上身体动作拍奏。通过身体的动作让每位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既活跃课堂气氛,又加强对节奏的掌握。在音乐欣赏课上,可以增加让学生模仿表演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自身的表演体会作品的内涵。
2.重视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
中学音乐新课程是以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音乐活动中所组织的音乐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这种目标是学生认为有参与价值的,是对提高音乐修养有益的。在积极参与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另外,在中学音乐课程中,通过许多艺术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合作精神。
四、弘扬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理解多元化
每个民族都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文化,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例如河池地区一年一度的铜鼓山歌艺术节,集铜鼓、山歌等民族文化于一体,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山歌擂台赛,魅力独特的彩调,甚至于民间绝技——上刀山下火海等都得以展现。音乐课程应当大力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的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资源,通过这些宝贵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本土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珍视本地区世代传承下来的优秀民间传统文化,唤起对这些古老艺术的传承、保护意识。
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教师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使学生正确审视多元文化,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
(责任编辑 刘 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