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呼唤“智慧”的语文教师
2014-03-15李清玉
李清玉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6-0024-01
东北师范大学校长史宁中在给中小学教师的建议中提到:有时候教师在教学中不妨“拙一点,懒一点”,这样,学生才能有思考的空间,才更符合教育规律。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做全职保姆,要想让学生成为一匹千里马,不能光给他草料,还要给他一片草原,否则,即使你给他上好的草料,也无法让他真正学会驰骋。其实,有时我们不妨“偷偷懒”,不要一直把学生限制在自己的周围,松松手,让学生在自由的空间里成长,他们会有很多让我们惊喜的表现。
一、给予思考空间,自主提问
学习的目的不是拷贝,没有思考,没有发问的学习和“背着很多书的驴子”没什么差别。其实,我们不怕解决问题,因为办法总比问题多,但就怕我们找不到问题。思考是学习的钥匙,而提问是最能够培养学生思考,给学生自由思考和发问的空间,他们会释放出无限的能量。
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让学生事先做好预习工作,有时会让小组长把自己小组同学所思考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把共同问题先解决,再留下一两个有争议性的或难度较大的问题集体讨论。在学生的争辩中,我发现学生的思维已延伸到我备课时所没关注到的内容。如在教《社戏》时,有学生就提出“偷豆”为什么写的那么详细,偷东西还值得显摆吗?这问题一出,众人立即议论纷纷,有说偷自己东西有什么不敢说的,反而体现这些孩子的高尚品质;也有说偷就是偷,还是不要写了,给这些孩子的品性留下阴影,最后经过激烈的争论,再通过我的引导,才得出结论。学生通过问题的讨论,思维都调动起来了,意识到了头脑就是自己最大的财富。当然,让学生自主提问对老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应用自己的教学机智,发现这些临时生成的教学资源,并运用自己的调控互动生成,使课堂成为学生思想的“跑马场”。
二、适时保持沉默,善于倾听
“沉默是金”,有时候课堂上适时的沉默,会让我们获得意外的惊喜。在课堂上,我们常会不厌其烦地重复讲解我们认为重要的知识,就算学生已经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我们仍置之不理,反而在心里埋怨学生的不识好人心,都是一群白眼狼。结果就是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收效甚微。其实教师通过倾听,会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反馈的信息,及时捕捉到学生头脑中闪现的火花,让这些临时的生成资源丰富我们的课堂,让我们的教学有的放矢,提高课堂效率。
在前一轮教《安塞腰鼓》时,我整整花了四节课时,把文章逐字逐句地分析,下面的学生学的困,我也讲的累。课后反思时,去问学生学得如何,学生都说,老师,你讲的太细了,其实很多内容都是相似的,同一种东西你一直让我们咽下去,我们都腻了。这次再上这课,我改变策略,让学生听完录音后,就直接提问他们听后的感受如何,为什么?没想到,学生的回答就把我想灌输的知识点都涵盖了,结果,只上了两节课就轻松地解决了问题,甚至有一个同学还自制了鼓在课堂上表演,让学习更充满了乐趣。当然,学生的回答有的不尽完美,这时我们可通过眼神、手势、语气给学生心理暗示,要尊重学生的感受,另外,在倾听时,要保持适时的沉默,反应可以慢一点。往往,我们停顿的工夫,学生还会冒出很多新的火花,但是,倾听并不是沉默不语,而是以平等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因此,在引导时要多使用“我认为”“我觉得”等感觉性字眼。
总之,懂得倾听的老师才会受人欢迎,只知道喋喋不休的老师则会让人厌烦。
三、拥有反省空间,展翅飞翔
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拥有自己发现、积累经验的空间,要让学生养成不等不靠的心态,让他们明白自己才是最靠得住的人。这不仅需要老师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靠自身努力去了解自己,这就需要教师给学生自我反省的空间。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学习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弥补不足,从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树立奋斗目标,最终成就自己。可以说,自我反省是成功的起点,更是成功的关键。让学生在自我反省中不断完善自我,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再将其解决,这比我们“满堂灌”下来的效果要好许多。
比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教师指导,学生听的传统模式,往往是老师讲的满头大汗,学生却无动于衷,学生的写作水平也没什么提高。其实,我们不妨反过来,让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对着自己的作文进行自我反省,赞赏自己的优点,评点自己的不足。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把改作文变成他们自己的事,在修改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思考空间,拥有发现的快乐。通过这种不断的反思,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自己的写作体系,把对作文的表层理解转化为深层思考。学生更主动地去拥有收获的喜悦,这比一味训练、指导,更能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
(责任编辑 曾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