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州市西湖公园滨水景观赏析

2014-03-15温建平黄启堂李胜男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驳岸滨水福州

温建平,黄启堂,李胜男,李 宁

(福建农林大学艺术学院园林学院合署, 福建 福州 350002)

城市滨水景观空间是喧嚣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不仅可进行游赏、休憩、娱乐等活动,还拥有独特的自然、人文特色和情感特征,它以其优越的亲水性、生态性、宜人性等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滨水景观空间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门户”和“窗口”,是社会百态的缩影,人们生活其中的观赏、休闲、表演等行为体现了对环境空间的认同,同时也成为了城市的魅力体现[1-2]。

1 福州西湖公园概况

1.1 自然地理概况

福州别称榕城、三山、左海、闽都,简称“榕”,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闽江下游,介于北纬25°15′-26°39′,东经118°08′-120°31′。福州位于欧亚大陆东南边缘,东临太平洋,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宜,温暖湿润,四季常青,雨量充沛,霜少无雪,夏长冬短,无霜期达326 d。年相对湿度约77%;年平均日照数为1 700~1 980 h;年平均降水量为900~2 100 mm;年平均气温为20~25 ℃,最冷月1-2月,平均气温达6~10 ℃;最热月7-8月,平均气温为33~37 ℃;极端气温最高42.3 ℃,最低-2.5 ℃。

1.2 公园概况

福州西湖公园位于市区西北部的湖滨路,距今已有1 700多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采用“一池三山”的布局形式,是福州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3](图1)。西湖公园现已实施扩建,将左海公园纳入“大西湖”范围,面积扩大了一倍多,达到76.28 hm2,水面面积达48.44 hm2。福州西湖公园扩建后,全面建成环湖游步道,岸线长约达8.3 km,人们可以尽情的享受长堤卧波,柳堤夹道、荷亭唱晚、龙舟文化园等优美的滨水景观空间。

2 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属性

每个公园都具有自己的景观属性,景观属性往往决定着公园的品味与价值。一个具有便捷的内外交通、人性的设施建设、良好的视觉观赏特性、自然生态的环境境遇的公园必定吸引着更多的城市居民观光游赏。下面对福州西湖公园的景观属性进行分析:

2.1 公共性

福州西湖公园现已实施免费对游客开放,为市民和外来游客提供了一个公共的休闲娱乐场所。公园免费开放后游客从每年的60万人次,迅速上升到每年的200多万人次,每天的客流量达到数千人,体现了公园的开放性与共享性。公园兼顾了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了与外界的文化、信息、资源等的交流,为城市增添了魅力。

2.2 可达性

福州西湖公园交通便捷,公园外接湖滨路(南面)、西环北路(西面)、铜盘路(北面),并有8个公交车临时车站,2个机动车停车场和2个非机动车停车场;园内建立无障碍绿色步行系统,建成内、外环湖游步道及各级汀步。过境交通与园内交通分开建立而又连接在一起,为游人到公园观赏、游玩提供便利(图1)。

图1 福州西湖公园总平面图Fig.1 The total plan of Fuzhou West Lake Park

2.3 连续性

滨水空间的连续性体现在其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与城市整体的衔接方面。在空间上,福州西湖公园采用“一池三山”的造景模式,园内水体相互连通,并外接白马河滨水景观,与城市整体水系连接紧密;时间上,福州西湖公园考虑原有的城市肌理、历史,注重水文化的延续,园内有开化屿、水榭亭廊、金鳞小苑、荷亭等历史文化遗迹,提高了公园的文化表达力,增加了公园的游赏内涵。

2.4 生态性

福州西湖公园通过开放的湖岸空间、宽广的水面和充沛的水量来加速园内空气流通、渗透与交换,营造出健康、清新的环境;此外,园内滨水植被丰富多样,使环境更加优美、自然,体现出公园生态和谐的一面。

2.5 亲水性

福州西湖公园岸线长达约8.3 km,现园内全面建成环湖游步道,外环湖游步道约4.3 km,内环湖步道约4.4 km,其中木栈道约2.6 km,很好的满足了人们亲水、近水的需要。在驳岸处理上,采用了不同高度临水台地的做法,防洪堤采用多样化的断面处理,观景点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给市民和游人提供充足的、多方位的观景场所,形成层次丰富的滨水空间,避免阻隔人们亲水的途径。

3 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要素

3.1 驳岸景观分析

根据网络的相关资料与实地考察,福州西湖公园现有6种滨水驳岸类型:钢筋混凝土驳岸、块石驳岸、山石驳岸、木桩驳岸、自然生态驳岸。驳岸的各种材质、长度、占驳岸长度比例、结构特征、分布位置等如表1。

表1 福州西湖公园滨水驳岸一览

图2 块石驳岸Fig.2 Stone revetment

钢筋混凝土驳岸是福州西湖公园的驳岸类型之一,总长约0.16 km,约占驳岸长度2%,主要以直立断面式布置,位于晨曦广场及左海海底世界沿岸。钢筋混凝土驳岸是钢筋混凝土承重结构,具有稳固耐冲刷的特性,且施工方便、安全。但是由于安全考虑,做了隔离人群的断面处理,亲水性较差,生态性也一般,钢筋混凝土露在外面,显得比较生硬,不够生态,建议种植三角梅、南迎春等爬藤植物进行遮掩,以软化硬质岸体,也可种植绿篱进行隔离。浆砌块石驳岸是以块石浆砌而成的,福州西湖公园现有直立断面式、挑台式两种形式,两种驳岸交叉布置,总长约5.65 km,约占驳岸长度的68%。直立断面式驳岸边沿,有的直接设立围栏,有的在边沿以内1.5 m种植植物,用乔灌木、地被进行装点(图2)。挑台式驳岸是在主要观景点挑出水面,并做下沉处理,满足游人高、中、低多层次的观景体验。浆砌块石驳岸的观赏性与生态性较差,亲水性也一般,但是从安全、蓄水、护坡等功能考虑,其结构稳定,是西湖公园滨水景观最为主要的驳岸类型,建议采用垂直绿化、软化断面材质等方法来提升其景观品质。干砌块石驳岸主要位于墨池、平章池沿岸,总长约0.67 km,约占驳岸长度比例的7%。岸体以块石自然干砌而成,中间嵌入植物,自然而生态,虽稍显杂乱,但景观效果较好,结构也较为稳固,水上汀步、廊亭等的建立也满足了亲水、休憩的需要。山石驳岸总长约0.52 km,约占驳岸长度的6%,驳岸下部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稳固,且基本被植物与湖水掩盖,不影响美观;上部自然布置天然山石,并与植物、水体等组景,整体景观较好。但是几乎隔绝人与水面的接触,亲水性差。木桩驳岸总长约0.63 km,约占驳岸长度7%,主要位于白马河公园-晨曦广场沿岸,驳岸以连成一体的木桩垂直钉入湖底,使岸壁更为牢固稳定,岸线沿驳岸自然过渡,自然而优美。生态式驳岸主要位于白马河公园-晨曦广场地段,总长约0.79 km,约占驳岸长度的10%。岸线自然曲折,水陆交界处以植物、天然石自然的过度,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和生态价值。驳岸局部有设置亲水平台、亭榭等供游人休息、观景,体现了人文关怀。但也有不足之处,植物显得有些杂乱,杂草丛生,应加强管理与完善。

福州西湖公园四种驳岸类型的综合设计,较好地满足了西湖公园蓄水防洪、生态维护、观景游赏等功能的实现,只是局部的人工痕迹和非生态材料的使用,影响了与周围环境的整体和谐,应注重加入生态化的理念设计。此外,福州西湖公园缺乏水文化的体现,应注意当地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尊重当地的历史沉淀的审美情趣来进行驳岸景观设计。

3.2 植物景观应用分析

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的滨水植物进行调查得知,福州西湖公园现有滨水植物包括括乔木、灌木、草本以及各类挺水、浮水、沉水植物近70种。其中乔木类有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蒲葵(Livistonachinensis)、垂柳(Salixbabylonica)、樱花(Prunusserrulata)、红叶乌桕(Sapiumdiscolor)、荔枝(Litchichinensis)、龙眼(Dimocarpus longgana)、柠檬桉(Eucalyptuscitriodora)、榕树(Ficusmicrocarpa)、华盛顿棕榈(Washingtonia filiferaLinden)、樟树(Cinnamomumcamphora)、南洋杉(Araucariacunninghamii)等24种;灌木类有紫薇(Lagerstroemiaindica)、桃树(Amygdaluspersica)、南迎春(Jasminumnudiflorum)、黄花夹竹桃(Thevetiaperuviana)、散尾葵(Arengaengleri)、红叶李(Prunuscerasifera)、海桐(Pittosporumtobira)、红花继木(Loropetalumchinense)、金边假连翘(Durantarepens)等21种;地被类有百日草(Zinniaelegans)、绿巨人(Spathiphyllumfloribundum)、白蝶合果芋(Syngoniumpodophyllum)、吊竹梅(Tradescantiazebrinavar)、红背卧花竹芋(Calathearufibara)、银纹沿阶草(Ophiopogonintermedius)、春羽(Philodenronselloum)等14种;滨水类有鹤望兰(Strelitziareginae)、龟背竹(Monsteradeliciosa)、马樱丹(Lantanacamara)、海芋(Alocasiacdora)、天门冬(RadixAsparagi.)、菖蒲(Acoruscalamus)、鸢尾(Iristectorum)、荷花(Nelumbonucifera)、水竹芋(Thaliadealbata.)、美人蕉(Cannageneralis)、睡莲(Nymphaeatetragona)等12种。园内植物以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植物为主,只有个别植物是外来种。

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植物景观整体景观效果较好,通过借助建筑、水体、远山、蓝天白云等,水岸相连,水天相接,体现西湖的独特的观赏效果与生态效益(图3)。公园采用了乔-灌-地被、乔-灌、乔-地被、灌-地被等模式植物配置与组景,从游船观赏公园时,由于地形的高差变化和植物的群落式配置,植物景观层次丰富、错落有致,与水中的倒影虚实结合,引人入胜。如小西湖亲水广场的乔-灌-地被模式,乔木使用高大的柠檬桉沿岸线种植,灌木以碧桃、紫薇、紫叶李、琴叶珊瑚等搭配,底层配置杜鹃、金边假连翘、银边草、雀舌栀子、八角金盘、合果芋等,并以时花镶边过渡。整个植物群落显得空间开阔、通透,既不阻碍视线而又丰富了景观层次,观赏植物景观的同时还可欣赏优美水景风光,乔-灌-地被高低错落,四季有花、四季有景,丰富了西湖公园的景观异质性;又如公园南门至白马河路段,沿岸线以水竹芋、美人蕉、龟背竹、红继木、海桐等植物自然种植,其上点缀柳树组景,加上蓝天白云、水中倒影,构成一幅优美的画面(图4)。但公园在整体性与连续性方面略有不足,特别是水生植物的应用有所欠缺,西湖公园约48 hm2的水面水生植物较为缺乏,水陆生态交流明显受阻,不利于公园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运转,而湖面景观也显得缺乏生机与活力(图3)。此外,在细节上的处理也略显粗糙,常绿植物多,整体季相变化不明显;疏于管理,杂草较多,草坪、地被遭到践踏等突显问题。

图3 生态水景Fig.3 Ecological waterscape

图4 植物生态景观Fig.4 Ecological landscape of plants

3.3 园路及小品的应用分析

福州西湖公园内外环湖滨水步道采用火烧板和木栈道两种形式。火烧板滨水步道铺设于环湖绿带内侧(图5),局部直接设栏杆作为观景平台。颜色为浅灰色,质地较为粗放,古朴而自然,并有较好的防滑效果;镶边石板每60 cm设置半径为5 cm的下水口,且步道有进行合宜的坡度设计,既方便排水又增加了步道的起伏变化;简洁地“人字铺”、“工字铺”显得大方而美观,且步道曲线自然曲折,与周边植物、小品、水体景观搭配合宜,达到步移景异,处处有景,美观而生态的效果。木栈道以悬挑出水面的形式铺设,亲水而环保,并结合仿古式的廊、亭、台等要素进行空间组织,使之与木栈道串联贯通,形成了与西湖滨水景观自然融合的环湖观景系统,为游客提供了一处安静、舒适、美感的休闲步行空间(图6)。此外,公园无障碍设计比较成功,几乎无台阶设计,或是台阶旁作斜坡、防滑、文字提示等人性化处理,方便小孩、残疾人等需帮助群体的使用。

图5 游步道Fig.5 Traveling pavement

图6 木栈道Fig.6 Wooden footway

福州西湖公园包括路灯、座椅、导向牌、垃圾桶等景观小品设施,种类多样,设计、分布也较为人性化,在尺度、数量、外观等方面都做了考究,较好的满足了休游人息、娱乐等需要。如路灯大约50 m布局一盏,满足了照明需要,采用仿古的灯笼的形式,灯笼灯具左右对称,设计简洁,颜色淡雅,不仅外观独特、时尚、引人注目,还减少了灯杆的使用,经济而实用;又如座椅采用大理石、木材、仿木材质体现自然、生态的一面,座椅大约以200 m左右设立一个,景点处加设,可以较好的满足游人休息、观景的需要,同时又与植物等组成开敞、封闭的空间,满足游人不同心理需求。但是,也有不足的地方(图7)。如个别果皮箱与座椅设置在一起,既臭味难闻又影响美观;大理石座椅,夏天热手,冬天冰冷,让人不敢就座;无太阳能路灯的使用,显得不够环保、生态(图8)。因此,应加大“人性化”、“生态化”理念在公园内的实施,满足生态、环保、美观、适用等多重的需求。

图7 路灯Fig.7 Streetlights

图8 座椅与垃圾桶Fig.8 Seats and trash cans

3.4 景观水文化分析

福州西湖公园除了凸显生态的设计理念外,还充分挖掘了场所在精神及其内涵方面的文化特征,再现了古典园林的诗意空间,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4-5]。如开化屿东的“宛在堂”,木构三楹,以诗名“孤山宛在水中央”为堂名,一时诗人云集,传为佳话;又如开化屿东南的“更衣亭”,始建于五代,相传闽王王延钧每与王后金凤及宫娥乘船游湖时在此更衣休息,其上雕刻、图饰、题字留传至今。不过也有少许欠佳之处,尤其是对古文物的保护不力方面。如公园西南的“荷亭”为清代建筑物,道光十年林则徐重修,现存仅存四方形荷亭,其余荷亭形式已不复存在(图9)。应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好历史文物的形式、外观、内涵。

图9 荷亭Fig.9 Lotus pavilion

4 结 语

通过对福州西湖公园滨水景观的调查分析,福州西湖公园的设计较好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生态和谐”的原则,可以满足人们观景、休闲、会友等行为与需要,人与环境相处和谐。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建设过程中人工痕迹保留使得局部空间景观显得不太自然;注重个体的表现而忽略了景观空间整体的连续性;此外,在水文化的体现上虽有所体现,但仍稍显不足,应加以保护与挖掘。滨水景观的设计应综合考虑美观、适宜、生态等功能的实现,采用扬弃的态度,取长补短,不断创优。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个宜人的空间景致,从而提高滨水景观空间的综合价值,提升整个城市的魅力。

[1] 周晓娟,彭锋.论城市滨水区景观的塑造[J].规划设计,2002,3(18):37-38

[2] 杨保军,董珂.滨水地区城市设计探讨[J].建筑学报,2007(7):8-10

[3] 何艳凤.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探析——以福州西湖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2(7):90-91,103

[4] 张涵,李宝昌.浅析在滨水区景观设计中情节空间的营造[J].广东园林,2004(2):27-28,43

[5] 廖程程,贾德.城市滨水区人文景观设计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0):9513,9515

猜你喜欢

驳岸滨水福州
陈晓明 进入加速期和成熟期,未来十五年是花都滨水新城黄金时代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城市滨水空间生态驳岸审美设计研究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逐梦福州 只为“她”
寻味福州
滨水景观带的设计分析
现代城市滨水特色景观设计探析
河流防洪堤驳岸生态化设计研究
浅谈滨水线性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