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法语塞音VOT的对比研究
2014-03-15廉晓洁张锦玉
廉晓洁,张锦玉
(1. 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汉语、法语塞音VOT的对比研究
廉晓洁1,张锦玉2
(1. 河北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2. 北京华文学院 专修部,北京 102206)
依据实证研究,对6名汉语母语者的汉语塞音和5名法语母语者的法语塞音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汉语、法语塞音的VOT(Voice Onset Time,嗓音起始时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相异之处。二者相异之处正是造成中国学生法语塞音学习中偏误的原因,这对于法语塞音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汉语;法语;塞音;VOT(嗓音起始时间)
塞音(consonne occlusive)是唯一一种所有语言都具有的辅音音类[1],但不同语言的塞音系统并不相同。汉语和法语都属于塞音两分的语言,二者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从发音部位上看,汉语和法语的塞音都可分为双唇音(bilabial)、齿龈音(alvéolaire)、软腭音(vélaire),但汉语以送气(aspirée /non aspirée)与否为区别特征,而法语以清浊(non voisée/ voisée)为区别特征,见表1。
表1 汉语、法语辅音表
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 VOT)是指辅音与元音连接时发音器官交替活动,即除阻开始与声带颤动开始的时间过程。根据辅音类别的不同,VOT的值也有正负之分。送气清塞音除阻后要有一个送气过程才接上元音,因此这时VOT为正值。不送气清塞音除阻后紧接元音,VOT与除阻时间非常紧接,即为零值(有时略大于零)。浊塞音在除阻之前声带就已经开始颤动,辅音与元音间没有空白段,VOT就是负值[2,。]众多研究表明[3-6],VOT对识别短暂辅音的发音方法起主要作用,是区别不同塞音的主要指标之一,VOT可以决定辅音的清浊、送气,以及不同语种中对应音位间的微小区别、个人发音习惯的特点等[2]。这样,在英语、汉语、韩语、西班牙语等语言的塞音研究以及不同语言塞音对比的研究中,VOT就被广泛采用。然而目前针对汉语和法语塞音VOT的比较还不多。因此,本文将以VOT为主要指标,就汉语和法语的塞音进行对比,以便为第二语言塞音习得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实证研究
(一)发音人和实验语料
共选择11名发音人(6名中国人,5名法国人),平均年龄23岁,均无耳鼻喉疾病。实验语料分汉、法两个词表,其中汉语词表采用石锋、冉启斌所设计的词表[7],共60个双音节词,每个词中均含有一到两个塞音;法语词表为含有/p/、/t/、/k/、/b/、/d/、/g/六个塞音的60个词,每个词中亦含有数量不等的塞音。实验前先请发音人充分熟悉字表,以保证实验时准确的朗读。朗读字表时,被试均以正常语速朗读。
(二)实验方法
在安静的教室中进行语音采集。采用Cool Edit Pro 2.0进行录音,采样率设置为11 025 Hz,16位单声道。实验采用Praat软件进行塞音分析和数据的提取。在语图中(图1),VOT则表现为从冲直条到后面浊音横杠之间的距离[2]。在Praat中,选择语图上相应的部分,就可以显示该部分的时间值。测量到所有的VOT值后,采用SPSS13.0进行归类统计分析,最后用Excel作图。
图1 塞音语图示例
由于实验样本数较大,因此不同样点可能会出现重合交叉等现象。这里,我们拟采用计算平均值的方法,观测数据的总体分布情况,以便捕捉不同塞音的分布特征及中国学生法语塞音习得的基本情况。
二、实验结果
测量、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汉语、法语塞音VOT数据
(一)汉语塞音VOT特点
吴宗济等[2],齐士钤、张家騄[8],石锋、廖荣蓉[9],冉启斌[10]等对汉语塞音VOT的特点都有研究。本文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汉语塞音VOT特点与他们的结论基本一致。
(1)汉语塞音VOT均为正值,说明汉语塞音都是典型的清塞音。具体来看,每位发音人的数据均如此,说明汉语母语者内部的发音一致性很强。
(2)汉语不同塞音的VOT值是不一样的,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为/k’/>/p’/>/t’/>/k/>/t/>/p/。方差分析显示,在不送气清塞音中,主效应F(2,177)=90.208 p<0.01,说明三个不送气清塞音总体差异显著;经LSD事后检验发现,/p/、/t/、/k/三者之间彼此差异均显著(p<0.05,p<0.01,p<0.01)。在送气清塞音中,主效应F(2,177)=2.490 p>0.05,说明三个送气清塞音总体差异不显著;经LSD事后检验发现,/p’/与/t’/差异不显著(p>0.05),/p’/与/k’/差异接近显著(p>0.05,sig.=.066),/t’/与/k’/差异显著(p<0.05)。以上数据表明,在VOT的大小上确实存在明显差别,因此VOT作为区分不同塞音的标准是有效的。
(3)Lisker & Abramson的研究表明,“VOT值基本分布在三个众数周围,即100毫秒、10毫秒和75毫秒”[4],它们大致可以作为强送气、不送气和弱送气的标准。依此标准来看,汉语/p/、/t/、/k/的VOT值均在30以下,具有短时延的特征,是典型的不送气塞音;/p’/、/t’/、/k’/的VOT则都在80以上,具有长时延的特征,是典型的送气塞音。在VOT的维度上,汉语不送气塞音和送气塞音形成两个聚类,二者区别明显。
(4)从各辅音VOT的标准差来看,不送气塞音VOT的标准差很小,都在10以内;而送气塞音VOT的标准差则比较大,一般都在10-20之间。可见,汉语不送气塞音VOT的分布比较集中、稳定,而送气塞音VOT的分布则比较分散,游离性强。
(二)法语塞音VOT特点
Kessinger & Blumstein[6,,]A. Caramazza[11],Terrance & Bernard[12]等从不同角度对法语塞音VOT进行过研究,参照这些研究成果,本文对法语VOT的考察结果如下:
(1)法语浊塞音VOT均为负值,清塞音VOT均为正值。每位发音人表现均相同,说明法语清浊塞音的特点很明显。
(2)法语不同塞音的VOT值不同。在清塞音中/k/> /t/>/p/,主效应F(2,254)= 5.108,p<0.01,说明三个清塞音总体差异显著;LSD事后检验发现,/p/与/t/、/k/之间差异显著(p<0.01)但/t/与/k/间差异不显著(p>0.05)。浊塞音的VOT为负值,且/g/>/d/>/b/,VOT排序相反。方差分析显示,在浊塞音中,主效应F(2,191)=2.255,p>0.05,说明三个浊塞音总体差异不显著;LSD事后检验发现,/b/与/d/、/d/与/g/之间彼此差异不显著(p>0.05),但/b/与/g/之间差异显著(p<0.05)。以上数据表明,法语的部分塞音在VOT
的大小上确实存在明显差别,但也有一些差异不显著,它们多表现在齿龈塞音与舌根塞音之间。这与塞音的发音部位是有一定关系的。但总体来看,VOT作为区分法语塞音的标准也是比较有效的。
(3)法语/p/、/t/、/k/的VOT值大致在30-50之间,具有一定的弱送气特征;/b/、/d/、/g/的VOT则都是负值,主要集中在-60到-80之间,没有送气过程,是典型的浊塞音。在VOT的维度上,法语清塞音和浊塞音形成两个聚类,二者区别非常明显。
(三)汉语、法语塞音VOT的比较
(1)汉语和法语的塞音系统均以VOT大小的不同而分为两个聚类,所不同的是,汉语以VOT的大小将塞音分为不送气塞音和送气塞音两个聚类,前者VOT均小于后者;而法语以VOT的正负将塞音分为清塞音和浊塞音两个聚类,前者VOT均大于后者。
(2)汉语和法语清塞音VOT的大小均与发音部位有关,主要表现在软腭塞音的VOT均大于双唇塞音和齿龈塞音的VOT。研究表明[10,13-14],软腭塞音较之双唇、齿龈塞音的VOT时长更长,尤其在不送气塞音中保持的最好,因为这与人们发音的生理特点是有关系的。本文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此外,法语浊塞音VOT的情况正与清塞音相反,表现为双唇塞音VOT最长,软腭塞音VOT最短,这是补偿关系造成的现象。
(3)汉语/p/、/t/、/k/的VOT值均在30以下,具有短时延的特征,是典型的不送气塞音,而法语/p/、/t/、/k/的VOT值大致在30-50之间,具有一定的弱送气特征。方差分析显示,汉语和法语在/p/、/t/、/k/上的差异非常显著,显著值均为sig.=.000。这说明,尽管/p/、/t/、/k/在两种语言中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是一样的,但是它们还是有明显的不同,这主要是由于送气与否及强弱造成的。
(4)汉语与法语清塞音的分布集中程度不同,表现为汉语清塞音的标准差都比较小,尤其是不送气塞音;而法语清塞音的标准差都比较大。其原因在于,汉语中送气/不送气是一个区别性特征,因此不送气塞音和送气塞音的VOT差别明显,各自内部的分布都非常集中。法语清塞音没有送气与不送气的对立,因此/p/、/t/、/k/可以不送气,也可以弱送气,甚至在词尾的位置上可以强送气,但这些表现均不会影响到意义的区别。法语清塞音在VOT大小的要求上不严格,表现为较大的离散性。
三、结论
法语浊塞音与汉语不送气清塞音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塞音类别,它们在VOT上的表现也完全不同。浊塞音是中国学生需要建立的新音类,会受到汉语母语音类的负迁移作用的干扰。
[1] Jakobson R, G Fant, M Halle. Preliminaries to Speech Analysis, the Distinctive Features and their Correlates[M].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9.
[2] 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
[3] Lieberman, A. M, Delattre, D. C. and Cooper, F. S. Some cues for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voiced and voiceless stops in initial position, Language and Speech[J]. 1958, 1: 153-166.
[4] Lisker & Abramson A cross-language study of voicing in initial stops: acoustical measurements[J]. Word, 1964, 20: 384-422.
[5] 吴宗济.普通话辅音不送气/送气区别的实验研究[A].吴宗济语言学论文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31-65.
[6] Kessinger R, Blumstein S. Effects of Speaking rate on voice-onset time in Thai, French and English[J]. Journal of Phonetics, 1997, 25: 143-168.
[7] 石锋,冉启斌.塞音的声学格局分析[J].南开语音年报, 2008(1):45-51.
[8] 齐士钤,张家騄.汉语普通话辅音音长分析[J].声学学报, 1982(1):8-13.
[9] 石锋,廖荣蓉.中美学生汉语塞音时值对比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6(4):67-83.
[10] 冉启斌.基于普通话的汉语阻塞辅音实验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5.
[11] A Caramazza. Voice onset time in two French dialects[J]. Journal of Phonetics, 1974, 2: 239-245.
[12] Terrance M Nearey, Bernard L Rochet. Effects of Place of Articulation and Vowel Context on VOT 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for French and English Stops[J].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Phonetic Association, 1994, 24: 1- 18.
[13] Peterson, G E, Lehiste, I. Duration of syllable nuclei in English[J]. 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1960, 32: 693-703.
[14] 石锋.苏州话浊塞音的声学特征[J].语言研究,1983(1): 49-83.
(责任编辑、校对:宋春淑)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VOT between Chinese and French Stops
LIAN Xiao-jie1, ZHANG Jin-yu2
(1.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Heibei University, Baoding 071002, China; 2. Specialized Department, Beijing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College, Beijing 102206, China)
Using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the Chinese stops which are produced by 6 Chinese and the French stops which are produced by 5 Frenchme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re ar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stops and French stops. And the differences are the reasons for the mistakes which the Chinese students make when they study French stops.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research is meaningful for the French teaching.
Chinese; French; stops; VOT(voice onset time)
H32
A
1009-9115(2014)01-0052-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4.01.014
河北大学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X07-Y-18)
2013-06-10
廉晓洁(1982-),女,河北张家口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法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