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思维,怎样从石头缝里蹦出来——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创意冠军大学生甘中沁的天使之路
2014-03-15刘胜男
本刊记者|刘胜男
坚持、缜密、成熟、主见、思辨、责任、自控、好奇、反哺……众多可贵品质的共同作用,最终锻造出了她异于同侪的特有光芒。
8月28日,2014中国互联网大会的首届“梦想者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国内首款志愿者服务移动记录App“志愿者打卡器”项目获得金奖。
“志愿者打卡器”的服务对象以青年志愿者为主。打卡器作为志愿者的入口,通过对公益活动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建立用户行为模型,以公益时间交易为主,逐步衍生出公益微电商、大学生创业、公益品牌孵化等业务,逐渐形成闭合的商业模式,并为未来预留更多的可能。
21岁的瑞士留学生甘中沁,是“志愿者打卡器”的创意发起人。作为她的天使投资人的父亲和作为“编外人员”的母亲,全程和她在一起度过了整个采访时间。关于名字中的“沁”字,小甘的解释也展现出了她特有的稳重与感染力:“‘沁’就是三人一条心。这个创业项目走到现在,和家人的支持分不开。”
坚持、缜密、成熟、主见、思辨、责任、自控、好奇、反哺……众多可贵品质的共同作用,最终锻造出了她异于同侪的特有光芒。
获奖,开心之余并不太意外
“志愿者打卡器”的创意是怎样产生的?
09年,我在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读高二时,创办了南京心手相连爱心社团。高三时,发现社团人越来越多,管理起来很不方便,每次活动前打电话联系志愿者就很费时费力。因为我父亲在做网络公司,我就跟他撒娇说,希望他的网络团队能帮我做一个简单的管理软件,父亲答应做做看。做成以后拿到社团试用,其他社团看到后也觉得不错,我们便给一些比较亲近的团体用用看。这个软件是从一个志愿者的初衷来开发的,它非常贴近志愿者的使用习惯。
2012年的时候,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市场:
一是有市场需求。公益服务是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国家要求2018年全国规范注册的青年志愿者需达到6000万,而到2020年中国国民的10%将拥有规范注册志愿者身份。从现在起,短短六年时间,中国的志愿者增长将超过10倍。
二是我们发现在拉公益赞助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现在很多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多是把钱直接捐给红十字会这类有名气的大组织,可是大组织做一些小项目可能并不会特别精细,在公益透明度上也曾遭到质疑,反而有些做得很好的、急需要钱的小项目,找不到钱,导致项目暂停。
我们就想到可以把这个仅供志愿者使用的管理软件开发成一个第三方的居间平台,打通信息的壁垒,让有时间做公益的志愿者、有好项目的公益组织、有闲钱的企业、有管理需求的政府机构,四点结合在一个平台上。增进沟通合作,那就不愁中国的公益做不好!所以我们开发了“志愿者打卡器”,然后一步步做改进。
这个项目是多年磨一剑,起初也走了很多弯路,对外公开1.0版本是在今年的三四月份。当时在共青团江苏省委的支持下,把南通市作为试点城市。从3月份首批组织入住起截至8月,志愿者人均每周公益时间约4小时,按年度参加活动10次推算年均公益时间约为40小时,且目前活跃率约为25%。在八月份的首次大型活动中,打卡器已完成近20万元的公益时间交易额,并成功收取约2万元的平台管理费用。
试点很成功,数据非常漂亮,志愿者、志愿者团队和管理部门的反应也很好,软件得到了认可。
对于管理部门来说,监管便捷,活动报告从手机端下载即可,一目了然。对于志愿者团队来说,扫码完成志愿者登记,并可记录公益时间等等,简化了活动流程和管理。对于志愿者个人来看,在任何组织参加任意公益活动,都会被一一记录下来,形成个人征信数据库,非常有意义。
亮点,基于公益时间交易的商业闭环
在你看来,这个项目的最大亮点是什么?
“志愿者打卡器”最主要的亮点,就是公益时间交易。从经济学角度上来说,只有商品才有价值,价格是价值的一个体现。那么公益价值怎么体现?我们想到公益时间,做量化去衡量价值。
量化需要一个统一标准,全国的最低工资大概在每小时12.5—17.5元,我觉得志愿者的价值应该比这更高,所以我们提出1小时20元。
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可以把公益资金捐助给平台,以项目的形式支持优秀的公益组织,让志愿者帮企业做公益。
通过南通市的试点,我们看到了整个计划的可实施性。我们希望“志愿者打卡器”能成为全国最大的志愿者公益首发平台,给所有志愿者团队找到一个家,给他们稳定的融资管道,让志愿者有一个很完整的个人征信系统,个人公益轨迹一目了然。志愿生活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希望老人摔倒无人搀扶这类事件不再发生,希望辅助社会公信力慢慢重建起来,增加人与人的信任。
坚持,从曾经的“十分钟震撼”开始
推出“志愿者打卡器”是多年磨一剑,创业的坚持难能可贵。是什么让你在没有收益的情况下,坚持做公益、坚持做这个项目?
我从小就喜欢做公益,帮助别人,有时帮助很小很小,但改变可能很大很大。我身边条件好的同学非常多,如果可以集合他们的力量去改变别人的生长轨迹,会是很了不起的事。
高中时,我曾做过一个非常成功的帮助贫困学生媛媛的项目,那时媛媛是小学四年级,现在已经很成功进入了职校。
在我的帮助下,媛媛她的成绩越来越好。
看到她的进步,我觉得不能就只做到这,我就跟父亲说这孩子我要帮。因为父亲是经商的,他说如果你把它当做一个商业计划来看,把这孩子看做你的产品,你要分短期、中期和长期做计划。我高中读的是国际学校,那时已经接触商业、管理、经济等等,学习设计商业计划的课程,也开始做一些商业计划和公益计划,我便制定了一个计划。
这个项目后来是非常成功的,虽说只帮到一个人,但真真实实挽救了她的生命轨迹,我很骄傲。当时做这个计划用了好久好久,磨刀不误砍柴工,有好的前期计划,后面才不会出岔子。
我很坚持“无利益不公益”,绝对不能从自己的钱包里不停地掏钱去贴补,前期“输血”没问题,但后期她要有自己“造血”机能,这个造血机能,一是我们给她的,二是她自己本身会迸发出一种希望,才能自己给自己造血,如果她心如一潭死水,我帮她也没用。我有个朋友,他也做了很多年公益,但主要是拿自己的积蓄去贴补。如果做公益的人把自己做穷了,就变成要被帮助的人了,这是死循环。
成熟,源于教育环境熏陶
无论是你的着装谈吐,还是思维方式,给人的感觉都不像是90后,你很成熟,这是怎么养成的?
近年来,创造力研究领域更具包容性地关注创造性的情感.许多研究显示,积极的情感影响个人的创造过程.什么是积极的创造性情感,以下研究能给出一定的启示.
小学的时候,老师给我做过骨龄和智力年龄测试,他对我父母说:你们的小孩子偏成熟,所以不要把她当做同龄的孩子,同龄的孩子在做什么,你们可能要给她一个更成熟方面的引导。
我想这和家庭教育有些关系。父亲经商,母亲在政府机关工作,所以我从小,家里不会每天聊吃吃喝喝,而是比较偏严肃些的话题,包括我外公外婆也是很早的一批大学生,他们是同济和交大毕业的,所以家庭氛围比较浓,可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把我当做一个有自己思想的成年人来看待,很多事情让我自己去做决定和选择。只有小学的时候父母对我的学业要求最严格,他们觉得好的习惯要从小养成,叛逆期开始以后父母越管反而会有反效果。暑假里面,老师布置写两篇作文,妈妈会要求我写五篇,老师布置读五本书,妈妈则要求读十本。这些对我的快速阅读能力,浏览能力有很大帮助。
学校教育也是一方面。南外是综合素质非常强的学校,不会只要求读书,有很多的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很小就去接触社会,去看社会到底是怎样的,去发觉自己的艺术能力、体育能力、科技能力等等。
所以整个环境就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环境,和同龄孩子相比,想同龄孩子想的事儿比较少,想大人的事儿会多一点。
选大学的时候,父亲只说了一句话:18岁以后的决定你自己做,自己调查好,知道哪些是好的和不好的,得出了结论后自己去努力,只有一点,自己做的决定自己负责,不要后悔。
我想了两天,然后把美国英国大学的offer全部拒绝掉,去了瑞士。在瑞士两年,现在我确定这个我人生中第一个完全脱离父母指导做的选择是很正确的。
进入大学前,按照学校的要求,我用半年时间做了实习。我选择做了三个月客房服务和六个月的餐厅服务生。先是在北京知名酒店每天和大妈们拿放大镜捡头发、擦马桶做客房保洁;后是在法餐厅端盘子,挨骂是常有的事。有些时候也会觉得委屈,但我很清楚这是这个行业常见的现象。我一直在确定自己是否真的喜欢这个专业,如果我可以把这个专业里最苦最累的活做下来,我就觉得我可以在这个学校呆下去,不后悔。
还有一些中国传统伦理教育。有一次我让妈妈帮我买个地瓜,说下课要吃。下课后,妈妈递给我,我就吃了。我父亲就很不开心,把我骂了一顿,他说:不管我们饿不饿,父母等你那么长时间,上车不问问我们要不要吃,只知道自己吃,这像话吗?我想确实是,独生子女确实没有让给别人或者问问别人要不要的意识。这件事以后,让我明白我要去关注别人的想法。
父母的教育方式和一般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太一样,蛮西方化的。他们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告诉我,怎么样成为一个不会让人讨厌,比较优雅的一个人,然后要有一些可贵的品质。所以我是一个特别有责任感的人,不仅是社会责任感,包括对家人、对朋友、对在做的事情,我都有很强的责任感。
思辨,逻辑总是相通的
“志愿者打卡器”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创新创业项目,而你的专业并不是研究互联网,而是酒店管理,这有什么相通之处?你的优势在哪?
酒店管理实际上是一个管理学校,管理学校涉及到很多传播、传媒方面的知识,包括怎么样与人交流,怎么样能够让客户满意。变相地想一想,这些在打卡器软件中都是有体现的。为什么我们的软件超越了市场上其他同类型的软件?原因就是我们更贴近用户的需求,这个其实就是从酒店管理中移过来的,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利兹卡尔顿的一个讲师说,每一个利兹卡尔顿酒店的客户都可以给酒店带来5万美元的收入,并不是一晚的房价有那么高,而是把客户服务做到了极致,一个客户背后会带来很多的客户。现在我们也是,先从一个小的团体做,为他们服务好了,现在每个人的社交圈都很广,口碑相传的力量很大。所以管理都是通的。
待平台上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后,我们就可以做很多事,比如公益微电商、品牌孵化等等。只要有用户,就不愁盈利,哪怕卖广告都赚钱,包括一些公益冠名,都是以后预留的出口。
互联网专业技术,我完全不懂,但是我知道我想要什么。很多软件我下载试用过以后,会分析软件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为什么有些软件的用户粘性很强?以及作为一个使用者我想要什么?而且通过这些最新潮的软件,我能了解现在的技术能够达到什么程度等等。所以我不会异想天开,搞一堆技术人员干不出来的活。我有一些点子后,会先和技术人员沟通,如果他们觉得可以实现,项目经理也说这个会给志愿者很好的感官体验,那么这个功能就会放到我们的软件里。
在国外看到一些好的创意,觉得带回国内会很好,但可能这个想法产生以后,会立刻想到:在中国国情下,这种做法可能不太合适,是不是需要换一种方式带回国内。包括公益时间的交易都是慢慢地把一些小的点子放到一块,变成一个比较大的项目。
自控,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
现在的课业如何?在学校里都做些什么事?
学校的课业确实挺重,基本上1小时的课对应2.5小时阅读量,平均一周30小时的课,就对应75小时的阅读量和作业量,周末两天才48小时,这意味着每天晚上都非常非常忙。但我一天都没落下,我宁可睡觉时间少一点,所以每次的成绩,我都挺满意。
别人的教育是有压迫性的,只有自己想通了,知道什么是对自己好的,明白应该怎样去做的时候,那种正能量的心态会激励我。会觉得时间永远都用不完,我可以做很多想做的事情。所以读书、锻炼、参加学校活动、在几个社团担任蛮重要的职位、和同学出去玩、在学校做招生官、为公司做创意策划,同时自己还在做两份网络兼职,然后偶尔闲下来的时候还是要追追电视剧,看剧也会犯下花痴,这样我觉得生活很充实。
好奇,所有的新事物都想尝试
平时有什么兴趣爱好?
我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愿意去尝试新鲜事物,看可以从中学到什么。我父母也是非常愿意去尝试新事物的人,他们从来没有脱离过社会,能很快接受最新的最好玩的东西。之前上海“便所餐厅”刚开业的时候,我给他们推荐,他们不会像一般家长那样觉得恶心,很开心地去就餐。上海创意园非常多,我们经常会去试用一些科技产品,我们都是对新鲜事物接受特别快,也愿意接受改变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在整个创业的过程当中,他们也会给我很多点子。
沟通,我和父亲互相影响
现在很多孩子不太愿意和父母交流,但感觉你相反,和父母交流一定非常频繁吧?
回国时和父母天天聊天,每次都聊好几个小时,包括在瑞士时,特别是我想到了什么点子,就会打电话和父母聊聊,下午一点钟打到五点钟。对父母有敬畏和感激之情,但是不会怕,我和他们没有代沟,我说的所有东西他们都能理解。
所以我们是互相影响。
“志愿者打卡器”目前一直都是我父亲投资,我们很期望通过这次大赛可以引来首轮的融资。互联网很烧钱,我父亲过去那么多年做传统产业积累的也就这些钱,而且目前来看,这个项目还没有办法很快产生大量的盈利,所以很希望有外界资金接入,让我们能够快速的复制和成长。
我们非常希望我们的投资人也是热爱公益的人,是理解这个项目的人。因为之前有过许多投资人进入以后导致项目走型的案例,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希望我们的投资人对我们有信任,有公益心,并支持我们“无利益不公益”的想法。
这是甘中沁特别喜欢的一幅图,她懂得,不逼一逼自己,永远不知道自己可以做成什么样。还有,“9.99×365=”、“1.01的365次方是多少”,以及她钟爱的五月天的“就算失望,不能绝望”这几句话一直影响着她,让她知道什么是对的。
写在后面:
对于每个人来说,了解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这个21岁的女孩,她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做、想要什么、能做成什么,这或许是作为人、作为一个创业者最难能可贵的品质。
小甘说毕业后,除了继续参与“志愿者打卡器”的项目,还希望有机会去做一间很精致的小餐厅,把服务做到极致,为每一位来就餐的客人创造非常美好的回忆。这不就是当下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用户至上”的价值观吗!
因为一家三口着急赶往南京,没能与小甘父母多聊。不过,小甘母亲这次也有收获,她捧着刚买的一本《怪兽家长》说:“别人肯定很奇怪,我这个老人家怎么还看这样的书,但里面的内容确实非常好。”从小甘的经历看到,创意机制的培育除了从少年时代起开放多元的学校教育,父母的引导、支持,甚至放手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