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管见
2014-03-15屠森林
■ 屠森林
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管见
■ 屠森林
编者按:
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深入贯彻习主席这一重要指示,既需要从理论上又需要从实践中取得新突破。为此,我们特约对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有着多年实践经验和很深理论造诣的屠森林司长为本刊撰文,就准确把握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突出矛盾和挑战,优化军民融合顶层设计,破解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阐发真知灼见。同时,特约国防大学著名学者金一南所长继续系统介绍国外推进军民融合方面的宝贵经验。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做出的重大战略抉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发出号召,强调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军梦的高度,进一步做好军民融合这篇大文章。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全面部署,为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富国与强军相统一指明了方向。
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就是要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军队保障体系,完善国防动员体系。笔者认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既是军民融合发展的基础,又在军民融合发展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国家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坚强基石。国家工业和信息化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的水平和质量。笔者结合近年来工作实践,在本文中对推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作些分析,在梳理对工作规律认识的基础上,略陈管见,提出做好相关工作的建议。
一、进一步理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提出的新要求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2014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既要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市场的作用,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当前,我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在军队建设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关键时期,需要我们瞄准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深程度上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
在更高层次推进军民融合,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国家层面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这是中央破解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系统性、全局性障碍的新思路。近期密集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等高层组织机构,已显示出中央优化顶层设计,破解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的坚强决心。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历来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国防战略大局,当前更应在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贯彻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需求,把工业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同国防科技工业能力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国家工业资源,加强部际间和系统内的统一谋划、统筹协调,形成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合力。
向更广范围推进军民融合,需要进一步扩大军工开放,拓展武器装备研制供应链向国家大工业基础延伸的广度。兵强可制敌,国富好养兵。战争从来都是综合国力的比拼与较量。在世界科技革命和新军事变革进程不断提速的背景下,信息作战能力生成所涉及的资源几乎覆盖国家的整个战略资源,财富创造的方式和军事活动的方式深度融合。武器装备建设在核心元器件、关键原材料、先进制造装备、军用动力等方面存在的瓶颈,已不是某一行业的局部问题,而是涉及许多行业的共性问题,有的还是我国工业发展的瓶颈。这亟待我们破除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和利益藩篱,拓展“民参军”渠道,完善“军转民”机制,使武器装备生产同国家工业基础相融合,军品科研同国家科研基础相融合。
军民结合推进司调研组考察重庆嘉陵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民参军”情况
向更深程度推进军民融合,需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军民融合与“两化”(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互动发展。融合发展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这里的“融合”既包括军民融合,也包括两化融合。现代战争中,“陆海空天电”多维战场已融为一体,制信息权已成为夺取战场综合控制权的核心。全面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实现十八大确立的到2020年我军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在信息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加强融合。因此,向更深程度推进军民融合,既要在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信息等工业领域拓展空间,还特别要抓住信息化这一重中之重。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军工产业,提升军工生产的数字化水平,也要推动军用高技术转为民用,为两化融合提供持续动力,带动工业转型升级。
二、准确把握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找准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方向
当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更为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维艰,我国仍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统一、领土完整、海洋权益和发展利益的任务非常艰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问题和发展安全问题、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并存,自然灾害频发,多重矛盾交织;改革已步入深水区和攻坚期,许多问题和矛盾被进一步放大,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高,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工业化、信息化持续推进,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举世瞩目,民营经济方兴未艾,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机遇同样前所未有。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我们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坚实基础:2010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建立起由国务院和军队多个部门参加的部际协调小组,解决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中的跨部门、跨领域重大事项;认定数批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其2013年工业总产值超过万亿元;组织建设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并投入试运行;编制发布4个年度“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涉及优秀技术项目近千项,进一步推动信息公开;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合作,20个省(区、市)累计设立每年数十亿元支持军民结合发展的专项资金;指导军工企业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军工企业的民品产值已占总产值的四分之三左右。
与此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中还有许多问题与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这将是下一阶段工作的主要着力点。一是军工系统仍相对封闭。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尚未得到有效发挥,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障碍较多,在投资、税收、许可等方面待遇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二是鼓励创新的政策有待完善。国防科技成果解密难,军用技术转化存在政策障碍;现行有关国有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处置等方面的规定,一定程度上压抑了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价格=成本×(1+5%)”的军品定价模式,使军工单位技术创新、降低成本的内生动力不足等。三是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突破。军工企事业单位尚未完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军工科研院所改革相对滞后。四是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国防工业和民用工业之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仍需完善,服务于军民融合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
对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思想不够解放,对军民融合的客观规律性理解不到位,对深化改革、调整利益格局的必然性、必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二是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较大,相关单位对政府的依赖较多,企业的活力没有充分激发。三是利益分配机制与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不配套,有利于社会力量参与创新的竞争、评价、监督、激励机制尚待完善。对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富国强军的根本出路在改革,自觉地把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以改革创新精神迎难而上,着力破解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面临的难题,走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经济有效国防的新路子。
通过上述各实验波形及带载对比实验基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首先,实验平台可以保证系统的单位功率因数运行。其次,从各组对比实验及波形可知,系统可以实现50 Hz市电变换成20 kHz高频高压交流电,最后从介质阻挡放电管的带载对比实验可以看出系统的带载能力满足要求,在变换负载电极参数时系统比较稳定,没有出现震荡或者过流过压等故障情况。因此,所搭建的实验平台基本满足设计要求。
三、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军民融合式发展后续工作的思考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不仅可以发挥国防科技对国家科技和民用产业的支撑作用,显著提高军工高技术产业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而且对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也有积极的作用。只有使军工广泛而深入地植根于国家工业科技体系之中,才能实现军工经济与国民经济的混合生长与全面融合,真正实现勤俭高效建军。
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工业和信息化系统的重要职责。为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完成《若干意见》确定的各项任务,2014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了《关于促进军民融合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从推动军工开放式发展、支持和引导“民参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大力促进军民用技术转化、推进军民资源共享等方面,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具体任务。
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目标是:到2020年,着力营造军民融合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较为健全的军民融合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军工与民口资源的互动共享基本实现;先进军用技术在民用领域的转化和应用比例大幅提高;社会资本进入军工领域取得新进展,军工企业的产权结构多元化基本实现;“民参军”领域进一步扩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管理范围不断缩小;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提升,成为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为实现上述目标,有关各方应以坚定的决心,坚强的领导,坚决务实的办法,抓好《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对此,提出一些工作建议,供各相关方在工作中参考和借鉴。
一是加强顶层规划与协调。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的框架下,继续深入贯彻《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健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建立的专家咨询组和各专题工作组的作用,加强对重大问题的研究与协调,会同各部门、各单位按职责共同推进工作落实,持续推进军工开放和体制机制的完善。加强对各地方政府和大型军工企业的指导和协调,促进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互动发展,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融合发展。
二是推动军工开放式发展。应按职责继续推动实施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分类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军工企业改革重组,鼓励符合条件的军工企业引入社会资本并上市融资。各方共同配合,稳步推进军工科研院所改革,激发科研院所内在动力和活力。协调加快《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目录》的修订,改革完善准入和退出制度,实行国企民企同等对待的投资政策,引导各类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领域。政府部门和军队装备领导机关应适时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军民供需对接活动。
三是大力发展军民结合产业。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聚集高端、集群发展”的思路,着力推动民用核能、民用航天、民用飞机、民用船舶、电子信息和民爆器材等军民结合产业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培育建设一批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型),适时推进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鼓励和支持地方政府与军工集团公司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投资建设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项目,实现技术、人才、成果等要素的交流共享,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
四是大力促进军民用技术双向转移。协调完善国防知识产权管理,促进国防技术解密制度实施,研究探索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改革,推动建立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移的激励机制,调动军工企业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应适时编制军民两用技术发展规划,引导和推动军民两用技术加强交流、融合发展。定期编发“军转民”和“民参军”目录,拓宽信息沟通渠道。指导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军民结合技术创新联盟,完善产学研用体系。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对接交流、技术交易和创新创业活动。
五是建立健全服务军民融合式发展的中介服务体系。近年来,曾有调研反映,信息不对称问题是“民参军”的主要障碍,有超过四分之三的被调研民口企业,将其作为进入军品科研生产领域的主要困难。应充分发挥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的作用,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军民资源共享水平。研究认定若干军民融合技术转移中心、技术交易中心和孵化中心,引导各类社会科技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成果转化。研究提出军民结合相关评价指标体系,健全军民结合运行监测制度,定期开展评估,发布评价结果。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力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和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坚信工业和信息化战线的同志们将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引下,以更加宽阔的胸怀,更加开放的眼光,锐意改革创新,坚持真抓实干,共同写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华彩篇章,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 螺杆钻具首次中标中石油
近日,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组织的螺杆钻具定商定价授权集中采购招标中,从20余家投标企业中脱颖而出。在招标的173项中,北方风雷公司154项成功入围,其中22项以第一名的成绩入围。北方风雷公司螺杆钻具在中石油中标,标志着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制造能力得到中石油的认可,并可在中石油所有隶属油田中进行销售,这将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螺杆钻具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一种井下动力钻具,由于螺杆钻具是高附加值产品,利润空间极大。2012年,公司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始对螺杆钻具产品进一步开发,通过合理改进螺杆钻具各零部件结构设计和工艺方法,延长易损件寿命,从而延长螺杆钻具整机使用寿命;通过优化设计马达和其他部件结构,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提升输出功率,减少内部损耗,达到提高产品性能的目的。经过优化设计,目前产品使用寿命提升50%,输出功率提升20%,平均使用寿命可达180小时以上。
同时,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还在胜利油田钻具招标中螺旋钻铤、加重钻杆、方钻杆累计中标1400余万元;这是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依靠良好的企业信誉,可靠的产品质量和近年来快速增长的销售业绩,连续两年在中石油的投标会上以第一的成绩中标,不但使公司获得招标方合同订单,而且标志着公司顺利取得中石油合格供方的资质,这对内蒙古一机集团北方风雷公司快速平稳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张丽虹 王燕)
屠森林,工业和信息化部军民结合推进司司长、国际合作司司长,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