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朝谍战的秘密

2014-03-14郑秀亮

高中生·青春励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谍战西夏间谍

郑秀亮

我国两宋时期,战争频仍,间谍因此备受青睐,这可以说是一个谍战频繁的时代。作为宋朝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京城,当时聚集了全国重要的政府机构,是最接近中枢首脑的地方,因此,它成为各地间谍的汇聚之地。

朝廷为此多次下诏,公开招聘京城内外的能人来抓捕间谍,抓到一名赏钱三十万,还能够获得一定的功名。知情不报或掩护间谍者,则不单家长要被斩首,妻子还会被流放。可见,当时间谍成为朝廷头疼的问题。

当然,宋朝并非一味防御,它也在组建自己的间谍和反间谍队伍,并形成完整的体制。

首先,间谍的“素质”要高,忠诚、不怕死、机灵当然是必不可少的。另外,那时打仗是家常便饭,探听敌情就成为间谍的重要任务。

为了不被敌人发现,顺利完成任务,他们经常得走一些羊肠小道、丛林峭壁,所以做间谍的还必须身体素质过硬。

根据战争的需要,宋朝还招募了水性极好的“蛙人”当间谍。南宋初年,还专门设立了在海上传递情报的机构“水坼堠”。

南宋人所作的《昭忠录》曾记载:有一年,金兵围攻襄阳,把襄阳围了个水泄不通,并在水道上设置了严密的桩栅,几乎连鱼虾都难以通过。襄阳的宋朝守军选派了两名“蛙人”,在水道中潜行了数十千米,最终搬来了救兵。

除此之外,朝廷还要招募一些专业人士。例如,精通番语者、具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和较强的绘画能力者、有一定数学知识的人,这样才能多方位地获取敌方的情报。

其次,建立了较为系统的间谍网。宋代间谍的身份非常复杂,遍布各行各业。出使外国的使臣、做边疆贸易的商人、敌将的亲信和宠妾、土著、番民、普通老百姓、俘虏、僧人等,都可能是间谍。

宋人魏泰的《东轩笔录》就记载过一个僧人出色地完成反间计任务的故事。宋仁宗时期,西夏元昊任命裕勒且驻守宋夏边境。裕勒且骁勇善战,对宋朝边境造成严重威胁,宋将非常想除掉他。

一天,宋将种世衡叫时常为他充当间谍的光信和尚去给裕勒且送信。可光信和尚刚到西夏边境,就被逮住了,西夏兵只从他身上搜出一张写了一些嘘寒问暖的话的纸。

元昊不相信事情会这么简单,对光信严刑拷打,却一无所获。这时,光信穿的新棉袄引起了元昊的注意,他命人仔细检查,果然从棉袄里面找到了一封书信。这封信竟然是种世衡跟裕勒且相约里应外合的密约。

元昊勃然大怒,收回了裕勒且的兵权,不久又将其杀害。宋朝耍了一个漂亮的反间计。

再有,宋代的密码技术非常先进。

宋人将密码叫做“字验”。所谓“字验”,即将各种情报用一首四十字的诗中的某些字来表示。《武经总要》记载,军中之事有四十种,如:请弓、请箭、请马、请粮料、请草料、请添兵、请固守、贼多、贼少、士卒病等,按顺序排列好。如出现了四十项中的某一项或几项情况,就写一首五言律诗,按四十项的次序,将记号标在诗的第几个字下面。

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为例,全诗共四十个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出现“被贼围”的情况时,按军中四十种事情的次序算是第三十一种,那么就在诗的第三十一个字“又送王孙去”的“又”字下标记号,即表示“被贼围”的意思。主将用手上的密码本一对,就知道情况。情报的安全性便大大增加了。

其他间谍技术还有蜡书、瓮听、空飘、箭书等,可谓花样百出,这样一来,便把间谍和反间谍战推向了当时的高峰。endprint

猜你喜欢

谍战西夏间谍
间谍酷知识
AI谍变
记者应该“围着谁转”
宁夏西夏风情园
头脑大爆炸
谍战剧偶像化
DECODING A SPY SAVANT
从出土档案看西夏官吏请假制度*
间谍混进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