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矿山整顿整合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2014-03-14郴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安监局局长曾凡军
□文 / 郴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安监局局长 曾凡军
狠抓矿山整顿整合 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文 / 郴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安监局局长 曾凡军
郴州是矿产资源大市,素有“中国有色金属之乡”、“微晶石墨之乡”、“中国银都”、“世界有色金属博物馆”之称,已探明矿产资源7类70多种,其中钨、铋、钼、微晶石墨保有资源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铅、锌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三、第四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2656亿元,人均占用量居全省第一。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四化两型”战略,强力推进矿山整顿整合,打出“治官、控矿、扫黑、整顿、整合”一系列组合拳,实施开采、选矿、冶炼、精深加工、商贸 “五位一体”工程,矿业秩序得到根本性转变,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按照“优势资源向优势企业集聚,战略产业向战略资本靠拢”,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郴州强力推进矿山整顿整合,探索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兼并重组、公开竞价、资源置换、国企控股、政府收购企业回购6种行之有效的整合模式。特别是新田岭矿区“整合主体公司化、整合矿权设置程序化、整合推进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是全省唯一一家在全国矿产资源开发整合及矿业权实地核查工作中受到表彰的先进矿山,被《中国矿业报》誉为“新田岭模式”。经过整顿整合,全市采矿权总数由628个减少到249个,矿山企业由1147个减少到755个,组建了30万吨以上产能的煤业集团公司8家,并力争在今年将全市所有煤矿组建成39个煤业集团。
与此同时,全市深入开展矿山安全生产打非治违、整治矿山超深越界开采、打击矿山非法违法供电、打击矿山非法违法供应火工产品、矿山“打黑除恶”、矿山环境污染专项集中整治等一系列专项行动,逐步规范了矿业秩序;全面推动矿山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狠抓技改扩能,深化示范创建,淘汰落后工艺,严格规范管理,矿山企业本质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
如今,郴州矿区生态环境从“满目疮痍”变“青山绿水”;矿产资源开采从“大乱”到“大治”;矿山安全事故从多发频发到大幅下降;矿业发展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家12部委组成的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检查验收组给出了这样的评价:“目前郴州是湖南省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地区之一,也是郴州市历年来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最好的时期。”
面对郴州这几年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我们总结。
转方式、调结构,是摆脱资源依赖的唯一途径。以矿业经济为主的资源型经济在郴州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中一直占据着重要位置,随着国家公布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摆在郴州面前只有走结构大调整、产业大转型这条新路。近年来,郴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科学发展、富民强市的第一推动力,着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开展产业项目建设三年大会战、产业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迈出转型发展新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郴州已成为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电子信息、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崛起,六大资源矿产高耗能企业所占比例大幅下降,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连续3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重服务、严监管,是优化矿业经济发展环境的有效手段。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实行简政放权。取消行政许可事项12项,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检查权、矿业权设置方案编制单位选定权下放县市区。二是强化专家服务。坚持“在服务中监管,在监管中服务”,成立郴州矿业联合会,建立专家库,完善相关制度,推行评审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三是强化教育培训。如:去年组织开展了以“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为主题的高危行业全员培训,参训人数达31866人。四是建立“两法衔接”机制。先后出台了《关于查处危害矿山生产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暂行规定》和《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处危害矿山生产安全及员工生命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力度的暂行规定》,省安委会将两个“暂行规定”总结为“两法衔接”机制,即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在全省率先成立郴州市公安局矿业治安管理支队,这也是全省公安系统唯一一支矿管支队。五是严格落实政府监管责任。制定“十八个一律”、“约法三章”等刚性措施,对因非法生产发生一般事故的,乡镇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一律予以免职,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一律予以诫勉、分管领导视情节予以免职。建立健全了安全生产事故责任追究档案库,加大了对事故企业的处罚力度,对发生重特大事故的企业,一律列入“黑名单”,并及时向社会公布。
经过几年的综合治理,郴州临武县三十六湾矿区从满目疮痍变得山清水秀
集团化、国际化,是提升矿业经济发展后劲的必由之路。一是坚持走集约发展之路。全力打造“中国有色金属之都”、世界级氟化工基地、全国最大微晶石墨制品生产基地和产业聚集地。全市钨、钼、铋、锡、石墨、萤石等优势资源70%以上集聚到中、省等优势企业,集约效益已初步显现。二是坚持走精深发展之路。制定“五位一体”产业规划,实施 “五个一工程”,科学布局了铋、钨、钼、锡等9个矿产资源精深加工基地。2009年以来,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资源精深加工项目106个,重点发展节能型新材料和稀有金属新材料、微晶石墨制品和氟化工。三是坚持走绿色持续发展之路。一方面,实施瑶岗仙钨矿、黄沙坪铅锌矿、宝山铅锌银矿、东坡铅锌矿及玛瑙山铁锰多金属矿的接替资源勘查项目;另一方面,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的矿产资源整顿整合方针。全面推行地环评估、备用金缴存、保护与治理及土地复垦方案编制和恢复治理验收制度,结合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三年城乡绿化攻坚”,大力实施“矿山复绿”和生态治理工程。另外,着力提升有色金属交易的市场话语权和定价权。
建机制、促规范,是维护矿业经济发展秩序的重要抓手。一是不断完善矿业权规划体系。在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修编、市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全市地质环境现场调查和矿产资源储量利用调查中,严格执行规划分区制度和开采准入条件。二是积极推进矿业权市场化建设。全面停止采矿权行政审批,新设矿权除经有权机关批准协议出让外,全部实行招拍挂出让,采矿权期限届满申请延续一律实行协议出让。三是全面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强化政府对矿产资源补偿的征收与管理,督促矿山依法缴纳采矿权价款。四是切实加强储量动态监管。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规范了地质测量、储量核查、储量动态检测评审备案等管理。将矿山年检与矿山企业守界开采、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税费缴纳情况直接挂钩。五是建立健全矿山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大地质环境治理备用金缴存力度,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防工作。六是建立矿产资源利益分配机制。推进矿区、矿山、村组一体化发展,形成矿业发展成果由矿区社区群众共享,积极争取资源价款分成比例向县市区和矿山所在乡镇倾斜,在矿区范围建立以矿哺农、以矿补农和农村社保、医保、低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