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缝端损伤区域的混凝土材料Ⅱ型裂缝扩展角研究

2014-03-14陈殿华王向东

关键词:梯度峰值试件

陈殿华,王向东,邵 兵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江苏南京 210098)

由于混凝土是由水泥、砂、骨料、水等材料组成的复合材料,所以在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结构难免会出现裂缝。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裂缝的稳定性分析和扩展规律的研究是工程界普遍关心的问题[1-2]。

实验表明,混凝土结构缝端存在微裂纹区,称为损伤区域。随着外界因素的作用,损伤区域不断演化发展,导致裂缝向损伤区域内扩展,因此裂缝缝端损伤场及变化规律与裂缝扩展密切相关[3-4]。目前,对于单一型裂缝的损伤方程、损伤场计算等研究成果较多[5-6]。对于Ⅰ型、Ⅱ型和Ⅲ型等单一型裂缝及Ⅰ~Ⅲ复合型裂缝的扩展角研究大多是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7-8]。根据损伤理论和断裂理论[9-10]的经典判据,包括应力强度因子判据、能量判据等,可以从损伤的角度来研究裂缝扩展角。Ⅱ型裂缝扩展角相对比较复杂,所以本文基于Ⅰ型裂缝的损伤方程,推导出更适用于Ⅱ型裂缝的损伤演化方程,研究缝端损伤场的发展规律,将Ⅱ型裂缝缝端的损伤梯度出现极值时对应的角度确定为Ⅱ型裂缝的扩展角,并将该扩展角与经典判据得到的扩展角进行对比,以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1 单一型裂缝三维空间内缝端应变间的关系

材料相同的两块带缝混凝土试件,分别在Ⅰ型裂缝和Ⅱ型裂缝损伤的受力情况下,对处于纯剪状态的Ⅱ型裂缝试件采用第二强度理论分析,对处于单轴应力状态的Ⅰ型裂缝试件采用第一强度理论分析,得

由式(1)得

式中:τxz——切应力;ν——混凝土的泊松比,ν∈(0.16,0.18)[11];nτ——剪切安全因子;σ——混凝土材料的许用拉应力;nσ——受拉形式下的安全因子。

假设外荷载产生的拉应力σ1与τxz按一定的比例分别对两块混凝土试件加载,根据胡克定律、G=为剪切模量;E为弹性模量)和式(2),得

式中:γxz——Ⅱ型裂缝切应变;ε1——Ⅰ型裂缝线应变。

2 建立Ⅱ型裂缝的损伤方程

Loland[12]在对混凝土等脆塑性材料的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后发现,当应力将要达到峰值应力时,应力应变关系已经不再是线性关系,表明在达到最大应力之前,材料内部已经存在损伤,在峰值应力之后,裂缝周围材料的损伤积累并发展。

将裂缝混凝土单轴拉伸试验进行数据拟合可以得到损伤方程[13]:

式中:D0——混凝土初始损伤;C1、C2、β——材料常数;εu、εc——极限拉应变、峰值拉应变。

根据式(3)和式(4),可得适用于Ⅱ型裂缝用切应变表示的损伤方程:

式中:γu、γc——极限切应变、峰值切应变。

根据G和E的关系,本文采用文献[14]中由E研究得到的D0=0.05和峰值损伤Dc=0.18,其他参数为τc=2.1 MPa,γc=2×10-4,γu=10-3,τu=2.6 MPa,G0=1.4×104MPa,~G=1.3×104MPa。

由式(6)(7)可以得到λ=0.75,β=4,C1=2×1015,C2=938。

将材料常数代入式(5)得

由式(8)得到结论:随着混凝土材料受损程度的不断变大,应变量逐渐变大。

3 混凝土Ⅱ型裂缝损伤区域分析

Ⅱ型裂缝尖端应力场公式为

式中:r、θ——缝端极坐标;KⅡ——应力强度因子。定义缝端的微裂纹区为缝端损伤区,由式(9)(10)求出第一、第三主应力代入莫尔强度理论[11],得到混凝土材料Ⅱ型裂缝试件裂缝尖端损伤区r的计算公式:

由式(12)得到Ⅱ型裂缝损伤演化规律如图1所示。

图1 Ⅱ型裂缝损伤演化示意图Fig.1 Damage evolution schema of modeⅡcrack

4 Ⅱ型裂缝损伤梯度及扩展角

4.1 计算

将τxy=G0(1-D)γxy带入式(9)~(11),得,进行分析,得到缝尖损伤梯度的表达式为

将式(12)带入式(13),则缝尖损伤梯度与裂缝扩展角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式中:τ——切向荷载在带缝混凝土表面产生的切应力。

裂缝的扩展是由于随着荷载的加大,材料所受的损伤也不断变大造成的,其扩展角必定是损伤梯度极大时对应的θ。由式(14)得到极大时,M(θ)必定出现极大值。通过软件计算,得到M(θ)~θ曲线图(图2),最终得到M(θ)极大时对应的θ分别为:4°,16°,26°,29°,39°,43°,52°,65°,79°。

4.2 验证

图2 M(θ)随扩展角θ变化的规律Fig.2 Variation of M(θ)with propagation angle θ

根据经典理论求得的Ⅱ型裂缝扩展角约为79.3°[15],本文方法所求得的裂缝扩展角与经典理论所求得的扩展角误差为0.3%,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

5 结 论

目前,对于裂缝扩展角的研究大多是基于断裂力学理论。本文从损伤角出发,由损伤梯度研究Ⅱ型裂缝扩展方向的变化规律,得到了裂缝扩展方向是按损伤梯度逐步增大的规律变化的结论,计算出Ⅱ型裂缝失稳扩展角为79°,该结论与经典理论求得的结果吻合很好,表明基于缝端损伤梯度研究裂缝扩展角的可行性。

[1]李军.混凝土Ⅰ-Ⅱ复合型断裂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2]刘梦和,王向东,邵兵.Ⅰ-Ⅱ复合型裂缝应力强度因子和应变能释放率的关系[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32(6): 31-33.(LIU Menghe,WANG Xiangdong,SHAO Bing.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intensity factor and strain energy release rate ofⅠ-Ⅱ mixed mode cracks[J].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12,32(6):31-33.(in Chinanese))

[3]逯静州.三轴受压混凝土损伤特性理论与试验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1.

[4]李敏.混凝土损伤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05.

[5]田佳琳,李庆斌.混凝土Ⅰ型裂缝的静力断裂损伤耦合分析[J].水利学报,2007,38(2):205-210.(TIAN Jialin,LI Qingbin.Fracture-damage coupled analysis for modeⅠcracking in concrete under static load[J].Journal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2007,38(2):205-210.(in Chinanese))

[6]董伟.混凝土Ⅰ-Ⅱ复合型裂缝起裂准则的试验研究与裂缝扩展过程的数值模拟[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7.

[7]CHOYYC K M.Anew mixed mode fracture criterion:maximum tangential strain energy density criterion[J].EnginFract Mech. 1991,39(3):433-449.

[8]邵兵,王向东,刘梦和.空间复合型裂纹的性能参数[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12,32(5):53-54.(SHAO Bing,WANG Xiangdong,LIU Menghe.Study on performance parameters of spatial mixed mode crack[J].Advanc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Water Resources,2012,32(5):53-54.(in Chinanese))

[9]HEOS P,YANG W H.Mixed-mode stress in tensity factors and critical angles of cracks in bolted joints by weight functionmethod[J].Archiveof AppliedMechanics,2002,72(2):96-106.

[10]KRISHNANG R,ZHAO X L,ZAMAN M,et al.Fracture toughnessof asoft sandston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s and Geomechanics Abstracts,1998,35(6):695-710.

[11]徐道远,黄孟生,朱为玄,等.材料力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4:6,29.

[12]LOLAND K E.Continuum damage model for load response estimation of concrete[J].Cement and Concrete Research,1980,10,395-402.

[13]余天庆,钱济成.损伤理论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38-140.

[14]朱岳明,徐之青,贺金仁,等.混凝土水管冷却温度场的计算方法[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3,20(2):19-22.(ZHU Yueming,XU Zhiqing,HE Jinren,et al.A calculation method for solving temperature field of mass concrete with cooling pipes[J].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2003,20(2):19-22.(in Chinanese))

[15]郦正能,何庆芝.工程断裂力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3:110-113.

猜你喜欢

梯度峰值试件
“四单”联动打造适龄儿童队前教育峰值体验
复材管纤维缠绕角度对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研究
一个改进的WYL型三项共轭梯度法
一种自适应Dai-Liao共轭梯度法
一个具梯度项的p-Laplace 方程弱解的存在性
不同参数对开圆洞钢板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
一类扭积形式的梯度近Ricci孤立子
S形检测试件建模及几何特性研究
国际标准攻坚克难“S试件”美玉渐成
宽占空比峰值电流型准PWM/PFM混合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