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首要问题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2014-03-14武马群

中国教育网络 2014年5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职业信息化

文/武马群

首要问题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文/武马群

加快培训标准的开发,发展专家队伍,建立培训网络,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推上“快车道”。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武马群

现代职业教育应该是适应我国现代社会进步和现代产业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概括起来有四点:一是以完善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层次为主线的职业教育系统化;二是校企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实施主体的多元化;三是技术与装备在教育过程中深化应用的职业教育信息化;四是人才培养规格支持我国经济社会迈向世界的职业教育国际化。以上这职业教育的“四化”发展水平,决定着到2020年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否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尽快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三十多年的发展,实现了人民的温饱,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积累阶段。在这一阶段,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靠不断加大的投入来拉动,如吸引更多的外资、购买更多的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投入更多的劳动力)等等。在这一时期,国家通过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为出口或直接为国外公司组装产品,赚取加工费逐渐积累财富。然而,这种增长方式是不可持续的,最终经济产量中的追加资本会变得越来越小,国家也难以承受因产量的过度增长带来的环境压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到2020年要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重大进展,强调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型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是增加公民劳动的经济价值。这种增长方式强调新的知识、人的能力的创新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显然,教育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家公民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因而决定着这一经济发展方式实施的基础。教育和人的能力发展使得个体能够为国家经济增加价值,为文化传承做出贡献,并能够顺应社会的改革发展。当一个国家能够实施高质量的教育时,所培养造就的高素质劳动者的个人贡献会成倍增长,并使人们可以公平的分享和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经济学家指出,有三大因素能促进基于劳动者能力增长的经济发展:

1.提升劳动者使用更先进、生产效率更高的生产装备的能力,可以使资本投入产生更加丰厚的回报,加快经济增长;

2.提高劳动力质量,形成知识渊博、推动生产发展的高水平劳动力,能够增加经济总量价值;

3.形成具有创造、分配、共享和使用新知识能力的劳动力,促进技术创新,提高经济增长质量。

上述三大因素,也是基于劳动者能力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的三种生产力要素,它们也对社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即:

·开展以提升技术素养为目标的“专业素养教育”,通过将新的技术和技能融会到学校的专业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使用新技术的能力。

·开展以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运用知识来解决复杂的、实际的问题能力的“能力培养教育”,从而增加社会和经济财富的能力。

·开展以提高学生、公民和工作人员创造、生成新知识,并从这些新知识中获益的能力的“知识创新教育”。

以上三种教育方式,也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连续的阶段。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了我们的教育所采用的方式,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要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起来。 “专业素养”、“能力培养”和“知识创新”三种教育方式,关系到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三大生产力要素的形成,而链接教师能力发展三个阶段具有牵引性纽带的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迅速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可以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使我国从一个使用新技术的国家,变成一个还拥有高绩效劳动力的国家,最终变成一个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国家。通过教师能力的提高,保证学生(未来的公民和劳动者)能够获得所需要的越来越多的复杂技能,来支持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发展,同时提高他们自身生活水平。

表1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

在信息技术迅速向各行各业渗透融合的现代社会,教育信息化是新时期深化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它是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广泛深化应用的核心内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将大大提高职业教育教学效益、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促进职业教育均衡公平发展。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需要大量的物质投入,但是更重要的是加快提升整个职业教育系统人员的信息化素养,首先是提升广大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教学是教师将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充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并促进教学改革的过程,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一般体现在2个方面,一是教师驾驭这一过程并取得更好教学效果的能力,二是教师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内容的能力。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教师队伍整体,一般仍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专业素养”教育阶段

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初级阶段,此时教师专注于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完成岗位工作的技能,完成对学生的专业素养教育,以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在这一阶段教师需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方法,获取、选择、应用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教学瓶颈难题,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受教育者的文化素养和信息素养。

2.“能力培养”教育阶段

这是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中级阶段,此时教师以促进受教育者的能力成长为教学目标,在完成专业素养教育的同时,致力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他们自身的价值。在这一阶段教师要能够将信息技术与装备的应用与教育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并提供优质、互动,可以满足虚拟仿真操练的学习资源,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需要,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能力成长。

3.“知识创新”教育阶段

这是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高级阶段,此时教师将课堂精心地组织成学习型社团,让学生在其中持续关注增强自身和他人的学习技能。此时的教育目标是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成为能够参与知识创造和革新的劳动者。在这一阶段教师应能够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示范学习过程,支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实现翻转式教学模式。

以上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也是我们教育水平发展的三个阶段,需要不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采取有效措施持续开展教师培训和训练,加大教育技术和装备的投入,使职业教育水平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的六个方面

新时期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与装备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的角色、教学方法以及教师培训方法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能否用新的方式构建学习环境、将新技术融入新的教学方法、发展开放型的活跃课堂、鼓励合作互动、协作学习和小组工作等,决定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能否成功地整合到课堂之中的关键所在。

因此,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决不仅仅是一个掌握信息技术和装备的使用问题,而是要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与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等诸要素进行充分整合、加权、处理的过程,这要求教师具备一套与以往不同的课堂教学、管理技能,能够创新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装备来改善学习环境。此外,教师的专业学习发展能力,将会成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关键要素。

1.信息化教学理念

教师必须对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有一定的理解,并在自身教学工作中努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教师必须对信息技术和装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有一定的理解,了解技术和装备应用对教育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理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的强大推动作用。

2.课程组织与评价

教师必须掌握相关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并有能力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能够按照教学内容需求,基于信息技术和装备环境,设计各种课程实施方案,并实现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

3.教学法运用

教师必须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并善于将信息技术和装备的应用整合到教学过程中,熟悉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学设计的方法与步骤,并以此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技术与装备

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相关的信息技术和装备,并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技术和装备。必要时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相关技术和装备应用的辅导,以保证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提高。

5.课堂教学与管理

教师必须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创建课堂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可以平等均衡获得资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和相关装备将课堂教学设计实施到位。

6.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

教师必须具备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并有能力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知识更新,能够通过网络获取政策资讯、资源信息和具有示范性、引领性教学、科研案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管理复杂项目、参与专业学习社区的交流能力。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

在我国,已经形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系统,职业院校两万多所,教师120多万人,在尚未建立完善的职业院校教师培训体系的情况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任重而道远,这将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瓶颈”之一,需要我们攻坚克难创新实践,加快促进教师能力的提升。

如上所述,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专业素养教育、能力培养教育和知识创新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涉及六个方面:信息化教学理念、课程组织与评估、教学法的运用、技术与装备的掌握、课堂教学与管理、教师自身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以上教学能力发展的三个阶段与涉及的六个方面的交叉,就形成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的基本框架,如表1所示。在这个能力框架中,形成了“信息化意识”等18个知识能力模块,这些模块是对教师能力的要求,也是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模块。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与培训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

评价一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需要研究开发相应的标准和测评工具,了解一个地区教师队伍整体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需要通过测评汇总得出结果,因此,提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测评,是激励广大教师迅速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一剂良方,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为确定建设信息化能力标准提供了重要依据。

2.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

根据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能力现状,以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为基础,制定阶段性培训方案,科学开展能力提升培训,同时,依据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框架结构,开发各个模块的培训大纲,明确培训要求,确定培训考核标准。

3.实施差异化培训

由于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教师素养、课程内容、以及评价方法的不同,各地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表现不尽相同。有的地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教学改革意识较强,但是在教学法运用方面未能深入研究与实践;有的地方教师素养较高,但是教育信息化设施欠缺。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关键在于,在当前教师队伍各种优势的基础上来改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其他部分,使教师达到符合本地经济发展要求的教学能力要求。

通过以上方式,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设立必要的教师能力发展项目,循序渐进地改善、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例如,某地区可以在当前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理念”、“技术与装备”、“课程组织与评价”方面的优势基础上,开展“教学法运用”、“课堂教学与管理”以及“学习能力与专业发展”的培训,使教师队伍的能力适应本地区人才培养的要求。

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结构框架,既为我国广大职业院校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指出了综合水平晋级提升的方向,同时也说明了全面提升教学能力需要学习掌握的多个知识能力维度。该能力框架可供教师个体进修学习参考,也可供一个地区结合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规划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培训工作。

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遵照教育部职成司有关部门的要求,配合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2014年启动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万里行”活动,组织职业教育信息化专家队伍,奔赴各省开展教师培训,目前已经在北京、江苏、海南、辽宁、江西开展了五期培训,几千名职业院校教师获得了“专业素养教育”阶段的信息化教学培训。今后,我们要加快培训标准的开发,发展专家队伍,建立培训网络,将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推上“快车道”。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职业信息化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职业写作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