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善交往状态 提升学生发展质量

2014-03-14张文凤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家长学校质量

张文凤

我做了十几年的校长,到过四所学校,所接触的学生有几千名,发现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总是留有一些遗憾:他们的主要学习渠道是一个个40分钟串联起来的课堂,主要学习内容是千篇一律的教材;他们学得很认真,教师们教得也很卖力,但是极少有学生可以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更不要说把它用到自己的生活之中,好像知识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它和我们的生活没有半点关系。对于这些遗憾,由于频繁地更换学校,我总是不能系统地思考改进的对策并付诸实施。

来到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以后,从建校之初我就想改变学生们以往的学习状态,让他们拥有一个更为广义的学习概念。现代社会重要的发展方式是“开放”,学校教育只有根植于社会,依托社会资源,才能促进学生社会化的实质性成长。我们试图尝试拓展学生与社会的沟通方式,改善学生以往单一简单的交往状态,将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相联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展质量。

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因素

现阶段影响学生发展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概括起来主要在三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社会人形象没有确立。学校是学生们生命成长的途经地,学生们是以社会人的身份进入到学校的,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也是他们生命成长的重要历程。教育是社会的,社会资源是教育生命的源泉,而传统的家庭、学校教育过于强调学生与教科书的联系,忽视了学生的社会参与度,导致了学生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割裂开来。学校不是象牙塔,它不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教育场所,如果离开社会背景,我们的教育将是无源之水,那么学生们不管在我们眼中多么优秀,也是水上的浮萍、温室的花朵。学校教育应该融入社会教育丰富的资源中,进入“无处不课程、无处不教育、无处不学习”的学习化时代。在这个时代,学校与家庭、社会的界限不再分明,社会与家庭教育的地位更为突出,学校成为学生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演练场,家长、社会与学校成为密切的施教共同体。

其次是学生知识学习的单一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教材,其实只要留心,生活中处处皆学问,它不仅仅存在于书本之中,更存在于大自然和我们生活着的广阔空间中,关键看我们怎么引导学生去发现。课堂是主渠道,只有将课堂置于社会这个广阔的空间中,才会有真正的社会化学习,才会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我们应该将学校德育与教学、各科课程的整合与创新、学科工具的实用价值,放在校内外密切结合的社会化背景下,置学生于这种持续的、多角度、多方位、多感官的实践中,这样势必可以提升学生应用知识的综合能力,促进他们更加生动活泼地发展。

当然教师的专业眼光、专业品质、专业技能以及服务能力等也对学生的发展质量产生深远影响,这些都是学校需要改进的,以便更加适合于学生们的健康成长。

提升学生发展质量的策略

教育的社会功能逐步向人的发展功能的回归,使追求人的发展质量成为一个时代的核心任务,从而为我们充分地实施“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人尽其才”的教育理想创造了更为宽广的实践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发展质量的新阶段。提升发展质量的主要推手是学校、教师、家庭、社区和学生本人,我们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广泛地与他人、自身和客观世界进行对话,把这作为改进的主要策略来提升学生的发展质量。

(一)注重学生与他人的交往

1.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

我校教师以生为本,用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凭借着爱和尊重,在师生间架起了一道道情感沟通的桥梁。

2.构建自主的生生关系

在学校,班集体是促进学生社会化进程的重要组织形式和活动载体。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动、创造性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所在。学生的人格、个性、主体性离不开团队、集体、社会生活的滋养。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交往发展的年龄需要,整合社会资源,有序拓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提升学生现代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

我们尝试通过创建学生社团的形式,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每周五下午学生们自主选择参加不同的社团,自主管理,自主活动,并聘请辅导员老师进行指导。社团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组织协调的能力,为学生主动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社团活动还增进了队员之间的友谊,通过朋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使每个人都有所进步。

学校班级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外出实践、亲子课堂、家长讲堂、一日小班主任等,都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生生之间的交往。

3.构建融洽的亲子关系

融洽的亲子关系是学生们发展质量提升的重要前提。我们注重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互动,让家长积极参与,共享成长。每学期,学校定期召开部分家长座谈会、全体家长会,定期开展家长讲堂、家长开放月、家长义工等活动,让学校与家庭目标一致,形成合力;组织“亲子运动会”、评选“亲子阅读家庭”,促进亲子交流;在“快乐家庭学习苑”里,家长与学生们公园踏青、登山、植树,走进农园、调查小区周围环境,在活动中亲子关系变得融洽。

4.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

小学生处于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此期间,社会交往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学校希望通过义务宣传、社区义工等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尊重他人,相互合作,形成社会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拓展学生与客观世界的交往

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希望学生的在校生活也能融入到自然中。我们在校园内种植了四十多种树木,并且给每个树种都做了标牌,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学到自然知识。我们一直努力打造花园式的学校,给师生创造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教学楼内,许多学生带来了绿色植物,供大家一起观赏。在南教学楼的科学长廊里,有学生们自己种植的各种小植物,并运用工作台自己进行打理。还有学生们自己养的小仓鼠和小鱼,每天早晚学生都会进行清理、喂食。

每学期学生都要进行“一园一馆一实践”活动。“园”主要是让学生走进自然、亲近自然,获得情感体验;“馆”主要是以增长知识、获取能力为主,使学生通过调查研究、亲身体验、总结展示等方式提高探究能力,培养不怕困难、勇于挑战的精神;“实践”主要是以开展各种专项拓展活动为主,使学生在拓展体验中感受团结、挑战自我。许多家庭还利用假期时间自发组织出游,让学生们融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这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还增进了学生们之间的感情。

(三)关注学生与自身的交往

1.学生在绿色课堂中自主学习

学校以“绿色成长”为办学理念,努力创建“绿色课堂,生命绽放”的课堂文化,追求课堂教学的民主、有效与灵动,使学生在课堂上不仅学会交往与合作,更为重要的是在内化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分享思想。

2.学生在养成教育中获得习惯

小学阶段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任务就是培养好习惯。我们通过视频播放、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做好“文明礼仪示范岗”等反馈学生情况,巩固一日常规,效果日益显著。在此基础上,各班制定班规、班训以及近期目标、评价方式等,促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要这样做”,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3.学生在读书感悟中陶冶情操

我们一直重视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分别设立了翡翠书院、悦读林及书香广场等阅读空间,总面积共有890平方米,让学生随时随地可以拿起书来阅读。校本课程中每周有一节阅读课;每学期进行同读一本书的活动,各年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书籍,阅读后召开交流会;每两年举办一次读书节,平时年级组、班级还会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比如演讲比赛、课本剧展示、亲子阅读等。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更让他们在读书感悟中陶冶情操。

在改善交往状态的实践中,学生的发展质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形成了“主动发展,快乐交往”的学生文化。在这种文化的浸染中,学生们有梦想、快乐生活、勇于探索,在生活、学习、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人的教育“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社会的进步突显了人的个性化成长,学校教育应该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的成长状态。学生的多样化成长、个性化成长是我们的出发点,也是我们教育的归宿,在多元的、增值性评价引领下,“大家不同,大家都好”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成长概念。在今后的改进交往状态的实践中,我们会着重对此进行研究探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发展质量。

编辑 吴君

猜你喜欢

家长学校质量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学校推介
家长请吃药Ⅱ
质量投诉超六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