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朗读氛围 呼唤本色语文
2014-03-14刘洁
刘洁
在现今的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已开始注重对朗读的指导,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以读代讲”“读中感悟”的新理念,我想这才是语文课之所以称为“语”文课的最基本的特点。语文课上就应该有琅琅的读书声,这也是众多语文老师共同呼唤的语文课本色的回归。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将课上成真正的语言训练课呢?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会激发学生无穷的潜能。在朗读课文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美好的情境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读”的愿望。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我一边用课件展示漓江两岸的秀丽风景,一边动情地范读,待学生被吸引到桂林山水优美的意境中时,激发学生朗读的愿望:“现在,谁愿意带领大家去游览一下迷人的漓江,通过你的朗读,让同学们身临其境,感受漓江的美?”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同学们怀着愉悦、轻松的心情展开朗读,而且读得有声有色。
读中感悟,悟中促读
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做到读中感悟、悟中促读,使学生从文本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读时自然地表达出情感,做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
如在教学《义犬复仇》时,我们细读课文感悟到文尔内是一只正义、忠诚的军犬。8年前,它年轻健壮,训练有素,为保护主人而身负重伤。8年后,它凭着敏锐的嗅觉,对主人的忠诚以及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做出了不寻常的举动,舍生忘死,最终咬死了杀害主人的仇人。在此,我安排了对比朗读:(1)寻常的狗可能从人的衣物上嗅出敌人的气味。但是,文尔内却从柏油路面上的足迹嗅出了敌人的气味!(2)寻常的狗一个人的气味可能在它的头脑中保存一段时间。但是,文尔内却把这个人的气味在它的头脑里保存了八年之久!(3)寻常的狗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对敌人怀有仇恨,但会随时间的推移而淡忘。但是,文尔内却一直对敌人怀着刻骨的仇恨,并且等到了复仇的一天!
学生通过对比朗读,深刻理解了文尔内的三个不寻常的表现,感受到了三个感叹号的作用。
朗读示范,以情传情
教师充满激情、声情并茂的范读,能把文本所表现的强烈的爱憎情感直接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朗读水平,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教师范读时,还要让学生边听边想、边看边画,正确听出节奏、停顿和速度,让学生进入意境。如在教学《索溪峪的“野”》时,我重点范读了描写索溪水“野”的段落。
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范读,引导学生想象索溪曲折起伏的特点,理解索溪水与山路相依相绕的密切关系。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语音变化,逐步将学生带到课文所创设的情感氛围之中,帮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基调。
依据文体,指导朗读
朗读指导也要讲究方法,要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指导朗读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文本、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青海湖,梦幻般的湖》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指导朗读时,教师还要根据不同的文体进行指导。如朗读《桂林山水》,就要采取鲜明的节奏、抑扬的语调、一气呵成的语势来朗读。而《鲸》这样的说明文,是用具体数据和作比较来说明鲸的种类、体形特点和生活习性的,朗读时就要读得正确、流利,层次清楚,从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从读中发展思维和语言。
总之,教师尽可能地营造浓烈的朗读氛围,促使每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并在创设的氛围中,吸引学生融入情景,感受语言的神奇、内容的丰富多彩、内蕴的意味深长,在不断的练习中熏陶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促进智慧的生长,这样才能高效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编辑 吴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