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习”应成为中小学的必修课
2014-03-14白宏宽
白宏宽
10月2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届国际学习型城市大会上,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发表讲话指出,要达到“使终身学习成为全民的一种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毋庸置疑,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时代正在向我们大步走来,从小培养公民的自主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
那自主学习是什么样子的呢?华东师范大学庞维国教授给它圈定8大特征:(1)学习动机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2)学习内容是自主选择的;(3)学习方法由自己选择并能有效地加以利用;(4)学习时间由自己进行计划和管理;(5)对学习过程能进行自我监控;(6)对学习结果能够主动组织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并据此进行自我强化;(7)能够主动组织有利于学习的学习环境;(8)遇到学习困难能够主动寻求他人帮助。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重要”,这似乎是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和教育者的老师与家长的共识,我们多么希望学生们自觉、自主、勤奋学习呀!然而,在现实中背道而驰的做法在人们的不经意间大行其道——自习课在许多中小学的课表中难觅踪迹,许多学生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被家长安排得“滴水不漏”,根本没给学生留下自主的余地,何谈自主学习精神与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在长期的实践训练中逐步形成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形成。
“自习课”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践课程。学生至少要解决好三个问题才能上好一节自习课,即“学什么”“如何学”“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自己想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如果学校有条件,管理上灵活一些,学生还可以选择“在哪学(自习室、图书馆、实验室等)”“和谁一起学”。如果这些学生都能自主做出选择,则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这一切恰恰是自主学习的关建要素。
我们仅以时间的计划与管理能力为例来看看自习课的价值。时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而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资源是被教师组织和支配的,学生只能被动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利用时间,而在自习课上,时间则完全是由学生自主支配的。学生得学会如何有效利用时间,而不是让时间在自己手上悄悄溜走。要做到这一点,他们必须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然后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自己确定的学习任务上,力争在单位时间内(一节课)完成自己确定的任务。经过长期不断的练习和反思调整,学生集中注意的能力和有效利用时间的能力都会提高,并形成习惯,受益终身。
在现实的学校中,老师们常常强调本学科学习的内容多,时间紧,学生接受能力差,从而要求增加课时,而学校在应试的压力下,往往做出妥协——自习课的时间就这样渐渐地被蚕食掉了。殊不知这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学生被剥夺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在需要依赖终身学习能力而生存的未来社会中,我们的学生何以安身立命、持续发展?
“自习课”应该是学校课程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必修课。中小学要加强对自习课的计划指导和管理,帮助学生学会上自习,发挥自习课在培养训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课程价值。建议教育督导部门将自习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列入督导范围。
在此,我呼吁:让我们把自习课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机会与权力还给学生!
编辑 江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