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金秋 共谋发展《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会成功召开
2014-03-14刘佳
本刊记者 刘佳
相聚金秋 共谋发展《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会成功召开
本刊记者 刘佳
9月26日上午,《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会在北京白石桥中礼堂召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太空》杂志理事长李明以及近30家理事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还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科技委常委郭建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部部长黄献龙、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刘静等。会议由《国际太空》杂志社社长原民辉主持。李明副院长向会议致辞并提出期许,杂志理事会秘书长刘豪和执行主编庞之浩分别就第一届理事会的筹备情况及未来工作、《国际太空》杂志的发展现状及设想进行了汇报。大会报告后,李明副院长向理事会成员单位颁发了证书。与会代表和嘉宾就《国际太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未来理事会的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
1 继往开来 打造国际一流
李明副院长对《国际太空》杂志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国际太空》杂志经过35年的发展和4次改版,通过不断改进、与时俱进,现已成为国内全面、深入和及时介绍世界航天科技最新进展的权威性综合指导类月刊,为我国空间政策研究、战略论证和科研工作提供了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是国内航天期刊中的精品,有着广泛的影响力,具有很强的权威性、指导性、综合性,是一本很精美的刊物,在我国航天领域的发展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李明副院长还对杂志未来发展提出了六点期许。
1)杂志应服务国家战略,做好高层咨询。通过对国外航天的介绍和分析,服务领导决策;通过对国内航天发展的分析,提出咨询意见。
2)快、准、深、实报道,吸引广泛关注。针对航天界的热点问题和事件,做到文章的快速出炉、准确无误、深入详实。
3)严格遵守章程,惠及理事单位。章程是个基本法,杂志要按照章程为理事单位服务好,想理事单位所想,惠理事单位所不及。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李明
4)创新运营模式,实现快速扩张。理事会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以后还要利用互联网思维,实现几何倍数的快速增长,让中国航天为更多人了解、认识。
5)积极对标国际,打造国际一流。中国航天世人瞩目,但其中的故事公众知之甚少。航天人干得好,但说得少,《国际太空》要将中国航天的故事和成就宣传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出英文版期刊。
6)严格保密制度,杜绝泄密事件。作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重要科技期刊,未来还要更上一层楼,争取早日成为国际权威刊物,发出中国航天的好声音,并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更优异的服务,也希望各理事单位能一如既往的支持《国际太空》的工作和发展,并通过这个平台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 扩大影响 服务理事单位
《国际太空》杂志理事会秘书长刘豪
刘豪说,为了充分发挥《国际太空》杂志在我国空间科技创新中的理论和技术成果报道及信息传播的作用,密切本刊与行业内各单位的联系与合作,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提高刊物的整体质量和水平,加快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促进我国空间技术的创新与发展,2013年《国际太空》杂志正式成立第一届理事会,共有43家成员单位。1年来,按照理事会章程,杂志为理事会成员单位提供了多方面服务,受到了多方好评。未来,《国际太空》还将继续扩大理事会规模,建立起联系各航天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网络;发挥理事会的作用,共同打造高影响力的杂志平台;创新服务内容和模式,为理事单位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
庞之浩说,自1979年创刊以来,《国际太空》一直受到与航天有关的各界广泛好评,每期杂志均报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总参谋部、空军、第二炮兵、科技部、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国家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国家减灾委员会、两大航天集团公司等单位。30多年来,《国际太空》与时俱进,根据航天的新发展和公众的新需求不断改进,2013年的第4次改版,增加了采访类、科普类、宣传类、报道类、热点类等稿件的选题和组稿,使杂志具有较强的综合性、新颖性、宣传性、人文性等。未来的目标是把《国际太空》办成国际一流的航天杂志,满足我国航天科技高速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加强策划和选题;提高专题冲击力;内容为主,做好专家撰稿与记者采访相结合、全面综述与型号介绍相结合、翔实文字与精美图片相结合、广泛报道与专题出版相结合、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相结合、中国航天与国外航天相结合、专业技术与航天科普相结合、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相结合,从而使每期杂志都成为精品;建立更广泛的作者队伍;进一步提高编辑水平;增加文章的种类和形式;积极探索媒体盈利模式;进一步促进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
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的周一鸣做了题为“国外航天发展现状与趋势”的情报报告。
3 群策群力 共促持续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国际太空》自创刊以来一直在航天期刊中以科学精炼、全面广泛、时效快捷、信息量大、精美好看等特点位列前班,改版后更是大大增加了可读性,高端采访和科普知识都饱受好评。他建议,杂志可继续关注国外空间科学领域新报告的解读和分析,激发青年人对新兴科学的注意力;希望《国际太空》可以早日推出英文文摘,接轨国际,为推动航天事业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郭建宁:《国际太空》内容全面,报道深入。期望杂志将来可以在内容方面对应用和产业投入更多的关注。针对国家政策、发改委产业化发展纲要、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的“十三五”规划和理事单位的需要,重点介绍国外相关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扩大知名度,可通过多途径推送杂志,增加受众;促进理事会单位之间的交流和互相学习。
中国航天基金会张声远:祝贺《国际太空》第一届理事会成立,能成为其副理事长单位感到非常荣幸。杂志走过了35年的发展历程,今天年会的召开标志着一个新的起点。希望今后能够在《国际太空》上看到更多涉及航天政策的研究成果,增加刊物的人文精神,能在航天文化传播、航天科普教育上发挥更大的作用。航天基金会将一如既往的全力支持《国际太空》的发展,愿意与编辑部同仁一起努力,向国际一流期刊的目标迈进。
中国运航火箭技术研究院曾东:金秋是收获成果和规划未来的季节,《国际太空》编辑们35年的辛勤耕耘,获得了多方关注,才使我们今天聚集在一起,共同展望未来。这是一本有特点、目标清晰的杂志。作为常务理事单位,我们愿意与杂志一起努力,将杂志办得越来越好。
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白照广:我们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一直以来对《国际太空》杂志都是肯定的。从个人来看,《国际太空》是我看的最多的航天期刊,杂志这么多年以来一直紧跟航天发展的步伐,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同时又不失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使我们能够迅速掌握国内外航天器资讯,希望以后可以看到更多国外航天企业的介绍,最后祝愿《国际太空》越办越好,早日实现国际化。
中国卫通集团有限公司姚发海:遵守理事会章程,积极支持杂志的工作,我们可以立足于杂志这个平台,努力拓展发展方向,做更多的事情,共同推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宇航学院蔡国飙:与杂志相识较晚,但可以说是一见倾心。《国际太空》以其大信息量,拓宽了我们的视野,特别是其在人才培养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来,学院订阅了几十本《国际太空》,老师看完会给研究生看,研究生看了会在本科生中传阅,开始是试点班、总师班优先阅读,后来别的同学强烈要求能够第一时间阅读,目前的订购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国际太空》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是高校学生很好的课外学习资料。希望杂志以后能够增加航天人才培养方面的内容,从而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航天事业。
武汉大学孙卫、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李国洪副院长均对《国际太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
《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包括43家成员单位,覆盖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电子科技集团、中国科学院、多所高校等。理事长单位为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理事长单位为中国航天基金会,常务理事单位包括航天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等10家单位,理事单位包括北京卫星环境工程研究所等32家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