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得亲切 学得透脱

2014-03-14张运强

语文天地·高中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司马迁文言文文字

张运强

南宋陈善言:“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惟知出知入,乃尽读书之法也。”语文教学的课堂应是书声琅琅的课堂,而如何在文言文课堂读出文字的精彩,又是一个充满奥妙的话题。

翻开课文,面对眼前的文字,我们读的不仅仅是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还有我们生命历程中所需要的快乐、气度和聪颖。笔者曾和学生尝试着在多样的语文学习活动中,大声去读那些经典的文言文课文,在书声琅琅的课堂收获生活的真谛。

一、读出人生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真正从心底感知。诵读文本的一字一句,年轻的生命会绽放鲜亮的本色,这绝非是教师的说教所能达到。

教学实例一:

在讲授《报任安书》的第一节课上,笔者并没有急于走进文本去分析具体的问题,而是提出第一个问题:“如何看待司马迁和自己的关系?”

全班所有的回答中都有这一条:作文素材。

随后,又提出第二个问题:“你如何看待司马迁这个人?”

忍辱负重、坚韧、坚强、才情横溢、伟大的智者……都是意料之中的回答。

紧接着是第三个问题:“在司马迁的人格品质中,你希望自己拥有哪几个?”

也可能是新奇,也可能是措手不及,当这个问题出现时,笔者明显察觉到课堂上有了一份疑惑,也多了一种异样的兴奋,随即说道:

“大家知道,当奇耻大辱使司马迁陷入绝望的那一刹那,司马迁似乎成了天地间最冷静、最纯粹的灵魂。他清醒地望着眼前的这个世界,仿佛看到了红尘真正的摸样。一支笔,蘸着冰冷的心流淌的热血,将历史汇聚在的那个角落,写成了历史长河中不朽的光芒——我们称它——《史记》。让我们再一次大声地诵读《报任安书》,走进司马迁《史记》的精神世界,去感悟那些人、那些事,还有那绵绵的岁月……为我们年轻的时光收获鲜亮的颜色。”

课堂上随即响起的琅琅书声告诉笔者:讲台下的年轻生命开始向往文本的字字句句,向往一个别样的世界。

二、读出情感

文言文教学中,反复诵读于朴素琐细的字里行间,让那份深意真情,在朗朗的书声中流淌。

教学实例二:

在《项脊轩志》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用一课时让学生来诵读文本。

环节一:诵读文本,结合小组预习方案,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通字义。经过对预习学案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到基本疏通文义。

环节二:默读文本,感知文本蕴含的深情挚爱,形成一句话的文字概括。

环节三:情境诵读,读出诗意,读出欣喜,读出深意,读出感伤。

播放林海的《琵琶语》音乐,让学生在轻缓的乐曲中再次诵读,读出文字的喜从何来,悲从何起。

环节四:细读文字,读出个性,感悟人生。让学生结合个人理解和体验,自读触动最深的语段,给出文字点评。可以选择意味深长的句子或运用精妙的词语,加以点评。也可以依据给出的提示,做出个性解读。

三、读出真意

文言文课堂上,不是靠乏味的记忆、枯燥的练习来实现对语言知识点的严谨、准确掌握。而是通过反复的诵读活动来促进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带来高效快乐的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实例三:

在学习《陈情表》一文时,按照预先的设计,建议学生依据原有的知识储备,紧紧围绕“情”字,展开对各知识点的有效梳理,领会李密运用文言字词表达情感的技巧。

在小组答疑环节,又出现了一个老问题。文中第四段:“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两个“愿”字该如何解释?一种解释是依据文本的注释以及多种教辅解释为“希望的意思”。一种解释是依据情境理解为“祈求”、“乞求”、“盼望”。

当学生把目光聚集在教师身上,等待笔者做出最终判决时,笔者随机给出了以下建议:

①以李密的身份分别带着两种理解的内在情感,诵读这段话,体会意味。

②以皇帝的身份分别倾听带着两种理解的奏文,体会感受。

③也可以翻译成现代汉语,仔细品味其中的复杂情感。

反复的细致诵读之后,得出一致结论:结合文章所表达的情感目标,李密书此表就是要以挚情深深打动晋武帝,结合李密身份地位和当时处境,“祈求”、“乞求”、“盼望”之意更符合这一情境。

四、读出灵魂

看似艰涩的古文背后,是生命的一束折射。我们读着它,读的是文字,读的更是一份灵魂的洗涤。

教学实例四:

文言文复习课是对原有知识点的复习,但绝不仅仅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对生活的一种提炼,对人生的一次提升。《项脊轩志》和《陈情表》的复习课就可以搬到家长会上。

步入高三,学生和家长本已紧张的神经,无疑又上紧八度。叛逆期与更年期的碰撞,必使原有的代沟更加深不可测,教师的情理调和早已被视为绝缘体,不妨换个方式,在读书声中来一次共同的心灵净化。

在一次小型家长会上,笔者特意告知每一名学生,按时和自己的家长坐到教室里,共同参加。站到讲台上,笔者宣布:“这次我们的家长会改为复习课,复习的篇目是——《项脊轩志》和《陈情表》。”

下面的环节并没有什么特殊,首先是让学生和家长一起默读文本,然后请学生和家长分别选出自己最有感触的一段话。分组交流后,每组分别选出一名学生代表和家长代表,有感情诵读。

这节课,笔者没有再设计另外的环节,也没有说再多的话,就是和大家一起在用心聆听,静静听一段段的读书声,还有一滴滴泪水滑落的声音。

课后笔者没做任何要求,但每一位学生都仔仔细细地整理了文言知识点,都写了一篇读书随笔,工工整整,交到了我的手上。

读书,如何让学生读得亲切,用得透脱?真的很难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语文教师可以尝试着和学生在书中读生活,读到生活,自然就亲切,读到生活,也会慢慢用得透脱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德州市第二中学(253013)

猜你喜欢

司马迁文言文文字
文字的前世今生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热爱与坚持
当我在文字中投宿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
让文言文阅读在选择中渐进——以《师说》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