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犯错与试对

2014-03-13罗文娟

孩子 2014年3期
关键词:吊床技术活差点

罗文娟

有一种游乐设施叫弹力吊床,是蹦床加弹力绳的组合。孩子需要用脚的蹬力配合蹦床的弹力,再结合弹力绳的张力,在适合自己体重的巧妙点,实现落向大地与跃入空中的完美转换。无疑,这是个“技术活”。

一个4岁左右的男孩,在弹力吊床的椅子上坐好后,妈妈就开始指挥,颇有司令风范。“错了,脚要用力啊,你看隔壁的姐姐荡得多高。”“又错了,太早用力了。”“还是错了,这次要晚一点!”“不行,这次错上加错!”妈妈絮絮叨叨。

反复几次下来,孩子在妈妈的指挥声中越荡越低,连绳子都不知怎么握了,还差点摔下来。妈妈吓了一跳,立马叫停,临走前还说:“我说什么来着,你从小运动能力就差,还非要玩这个……”

真不知道是谁发明了“错”这个词,在使用中,又被悄悄地加上了“笨”“没能力”“可耻”等附加内涵,让孩子懊恼自卑,怯于前行——可最冤枉的是,明明是父母冲毁了孩子自我学习、循序渐进的过程,最后却让孩子背起了“笨”“学不会”“没有能力”的名头。

回想起来,女儿刚玩弹力吊床时,我只交代了“抓紧弹力绳”这个事项,然后就任由她发挥。刚开始,也都是“错”的,蹬早了,蹬晚了,力量小了,方向歪了,重心不稳了……十几次后,她把握到了那个点,然后,就高高地冲向了天空。

发现了吗?恰恰是这些“错”的过程,使得孩子的体会里有了许多看不见的数据,促成了天然的自我调节,所以,你可以称之为——犯错,但更可以称之为——试对。

总结一下,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1.树立“孩子的犯错,其实是在进行自我调校”这个意识,非常重要。

2.引导时,别句句都加上“错”的标签,请直接说出你看见的事实,比如:你晃得太高,差点甩出吊床了呢。

3.你是孩子的妈妈,错是对的妈妈,请妈妈别为难“妈妈”。

4.只要陪伴和等待,花朵自然就会盛开。过多的干涉,初心虽好,却像滚烫的开水,浇在花蕾上。endprint

猜你喜欢

吊床技术活差点
吊床
摇摇摆摆投投乐
The Study on the Syntactic Ambiguity of“差点没(chadian mei) +VP”Constru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formational Generative Grammar
神奇的吊床
媒体是个技术活,也是良心活
婚姻中,陪伴也是个技术活
差点100分
含有不可数个无界变差点的一维连续函数
夫妻斗气是个技术活
[ 惊天绑架团] 绑票是个技术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