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舜逸 现代石鼓文第一人
2014-03-13李忠诚
李忠诚
日前,记者在北京西城区青少年科技馆见到了正在伏案创作的景舜逸先生。提起石鼓文,景先生显得格外兴奋。早在2004年8月,团中央《希望月报》杂志社、中国社科院殷商史研究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书画协会等单位,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的《景舜逸教学成果暨师生作品展》。展览之前,景舜逸到北师大红楼向启功先生汇报,启功非常高兴,一边翻看作品集一边交谈。在谈及石鼓文时,启老说:“清代石鼓文写得最好的是吴昌硕,民国时的强盛余也写得好。”随后,竖起大拇指说,“现代写石鼓文最好的是你景舜逸。”
景舜逸回忆说,启老对我鼓励的话语,至今令我激动。从而更增添了我对传统文化研究的动力。
习书者第一法则
景舜逸说,石鼓文是我国最早的刻石文字,是秦国刻于似鼓形石的大篆四言诗文字。其诗文被分别刻在十个石鼓石上。字体皆备端庄、凝重、自然、洒脱的艺术风格。学习石鼓文不仅在研究历史、政治、军事、外交、农业、文字、书法、刻字艺术等方面有其重要价值,还对培养习书者的文明、公正、诚信等的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作用。石鼓文字的点画上的疏密,结构上的揖让,章法上的呼应,始终首尾一致,和谐相处。石鼓文字的结构皆在法的准则下布置。如“而”字笔画的自由摆动,“鱼”字的左右对称,“中”字的竖主笔立在画中的位置,“乐”字的上部左右与下部的笔画,皆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层面上体现出来。石鼓文字的点画呈弧形,其符号寓向(())背( )( ),俯(︵)仰(︶)之意。在结构上让左(猷字)、让右(原字),天覆(写字)、地载(之字),及由左中右部组成的(吾)字,且由辅弼一主之意。
石鼓文作品,反映出了作者的个人审美趋尚,而这种风格的体现则是融合在时代的风尚和国家层面理念之上的。石鼓文是习书者第一法则。
倾心《石鼓文研究》
景舜逸,原籍河北任丘,1959年生于北京,自幼酷爱书画,师承著名书画家那启贤先生,后又跟启功学字多年,对篆、隶、行、楷、草皆有涉猎,尤擅长石鼓文、钟鼎文和甲骨文。1987年,28岁的景舜逸举办书画展,导师那启贤先生是启功的弟子,为此,拜求启功题写展名,一向重视培养后生的启老欣然应诺。没几天,通知景舜逸取字。那天下午两点,启老的书房里有四批客人,第二天还要到新加坡访问。四批客人全部走后已是晚上六点。见面后,启老展纸题写,并说,你是龙年办展,特用一枚带有双龙图案的名章盖上。当景舜逸向那启贤先生请教如何酬谢启老时,那先生说:“不用了,他不会要的,你要加倍努力就可以了。”
1990年,31岁的景舜逸发表数千字的长篇论著——《石鼓文研究》。石鼓文在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承上启下,书法艺术价值极高。清代康有为称“石鼓既为中国第一文物,亦当为书家第一法则”,古今学者对这一宝物顶礼膜拜。古有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张怀瓘、韩愈、苏轼为之著文作歌;今有罗振玉、马衡、马舒伦、郭沫若、唐兰、启功为之考证、注释。然而,对其年代、称谓,摹写差异则争议颇多。
唐宋以来学者多从考古角度考证,认为石鼓文是秦代之物。景舜逸在《石鼓文研究》这一专著中,从书体发展顺序,找到它与前后书体的因果关系,从而验证了石鼓文的可靠年代——“秦献公之说”。专著总结出前人未触及的石鼓文书体结构四规律:对称中求变化,左长右短求平衡,左低右高求参差,计白当黑求章法。专著提出点、横、竖、曲、圆等五笔书写要领,填补了古今石鼓文运笔技法的空白。同时专著对前人仿刻摹本进行校勘、增补,订正了宋薛尚功本17个错、异字,清乾隆北京孔庙仿石刻本40个错、异字,清末民初吴昌硕13个错、异字。
古体文大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会长胡厚宣教授看到这一专著后赞誉:“见解独特,颇具新意!”
启功在认真地翻阅了《景舜逸临石鼓文》之后,高兴地对景舜逸说道:“你写的石鼓文好啊!写得好,真好啊!”
之后,景舜逸在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第四次学术工作报告会上,对石鼓文进一步阐述:“石鼓文被称为大篆的代表,是由大篆向小篆过渡的作品,奠定了字形方、圆、菱、长、短字的结构之型。‘篆通道、‘隶通篆、‘楷通篆、‘行通篆、‘草通篆、现代大家通篆书。”
景舜逸出版的《景舜逸临石鼓文》是我国第一部石鼓文理论、创作专著。之后出版的《景舜逸书钟鼎千字文》是钟鼎文临帖范本;出版的《景舜逸书石鼓文千字文》是我国第一部用石鼓文体书写的千字文法帖。
景舜逸主编的《启功书法解析大字典》,是他费时13年从大量的启功作品中精选范字,以一字一例的方式。按汉字笔画书写的通常体例编撰成书。每个字从基本笔画到间架结构,同字多例,反复解析比较。是一部临习启功先生书法操作性极强、功能完备的大型书法工具书。专家称:能得到这部大典,就等于把启功先生请到家里来,面对面一笔一画地倾心相授。
“书法教育就是礼仪教育”
近年来,景舜逸一边教学,一边继续深入钻研,将学习心得陆续撰写出《书法与礼仪》、《书法与智力》、《书法与性格》、《书法与哲学》、《书法与汉字》、《书法与文学》、《书法与几何》、《书法与国画》、《书法与舞蹈》、书法与军事》、《书法与人生》、《书法与成才》、《书法与时代》、《书法与科学》、《书法与长寿》、《书法与素质教育》等专论。这些对学习书法者很有启发。现在,景先生已经编写的书法教材有《书法礼仪学》和正在编写的书法教材《景云轩书谱·中国历代书法礼仪国学系列教材》,即将投入使用。《书法礼仪学》(小学版)教材是应邀为北京景山学校编写的。这部教材是以中国历代书法经典法帖为主线,围绕书法礼仪来解读汉字,用这把钥匙打开博大精深的书道之门,诠释着书法承载着国学,是我国第一部从书法、礼仪、国学的角度解读汉字,书写汉字的书法教材。
景舜逸说:“书法教育就是礼仪教育。当前人们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学校课本上的文化知识亦不断丰富,然而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双亲的加倍呵护,父母工作上的紧张压力,容易忽视对子女的礼仪教育。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要通过习书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训练,进而增强审美意识,达到礼仪水平的提高。”
景舜逸的《景云轩书谱》是一部百卷本的大书,教育部《儒藏》工程首席专家,北京大学资深教授汤一介为书题词 “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中国大众文化协会会长,著名书法家赵铁信题词“集古今法帖圣贤名句之大成,开书法礼仪国学教育之先河。”
景舜逸在古体文研究上取得的突破都成功地用在书法实践中,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神韵。他的书法作品多次获各种奖项,其中在《日中书法交流展》、《中国书法美术家艺术精品展》和《第五届国际美术作品展》获得金奖。他的作品被日本、韩国、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文种在外文报刊上推介宣传,被海内外文博、企业、名流收藏。
中国书协研究部主任著名书法理论家王景芬说:“景舜逸不仅继承了石鼓文的书法传统,并吸收了秦篆的雄强的气息。他的作品,结体紧密,略趋纵式,在统一协调中又具变化,随字体天趣,疏密有致,虚实相辅,廓展而有气势,骨力强劲,有力透纸背之感,方圆笔并用,线条匀称优美,曲弧线对称流畅,横竖直笔浑厚而注重两端收笔,中粗而两端稍细,风格厚朴中赋予雄强的气势,古雅中有着时代的气息。”
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欧阳中石在翻阅到景舜逸为当代名人用石鼓文、钟鼎文风格题写的匾额时,连声说到:“写得好,写得好,写这样水平高的人少了。”
《佛教文化》主编凌海诚著文称赞:今人写古文,当推景舜逸。
责任编辑 陈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