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调落子剧《武安人》音乐唱腔赏析

2014-03-13刘江元张明姜昆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4年5期
关键词:平调武安落子

刘江元张明姜昆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2.3.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平调落子剧《武安人》音乐唱腔赏析

刘江元1张明2姜昆3

(1.邯郸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2.3.邯郸学院,河北 邯郸 056001)

由邯郸市平调落子剧团著名作曲家王振林创作的近代平调落子历史剧《武安人》的音乐唱腔,把平调与落子这两个不同风格、非常独立的剧种同时融合在一台剧目中,并在继承吸收这两个剧种传统音乐唱腔元素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变化、展开、转调、离调、伴唱等多种表现手法,使平调落子这一历史剧种的音乐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提高,为传承创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典范。

武安人;平调落子;融合;发展;创新

一、平调和落子的融合

平调落子剧《武安人》共分序幕和九场戏,其中序幕序曲采用了落子的喊腔、彩娃子和平调二板过门,第二场《善恶分明》中刘一氓、刘罗氏的对唱“别给我讲什么当务之急”;第三场《深明大义》中李母、儿媳对唱“近来安好年关近”和“回家过年”音乐;第八场《真情思念》中李母唱“腊月里来数九天”和李母、儿媳、父子三人对唱“这针脚缝的看不见线”等采用了落子的流水板、娃子板、赞子语、数落子等板式。第一、三、四、五、七、九场中的《深入疫区》《深明大义》《良药被劫》《舍身救人》《怒斥黄鬼》《魂归桑梓》分别采用了平调的紧打单、二板、慢板、二八板、倒三帮、跺板、紧打慢唱、散板、悲腔、干唱等多种板式。

纵观我国戏曲唱腔音乐的形成历史,无一不是在不断的吸收融合中创新和发展。国粹京剧就拥有西皮、二黄、昆腔、四平调、高拨子、南梆子、吹腔等多种声腔,也是从不同的戏曲剧种中兼收并蓄,集其它剧种音乐之大成而来。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本是豫西调唱腔,她看到豫东调的优点,开始吸收豫东调时,曾遭到不少非议,说是“南腔北调”、“不按规矩来”,但当她认识到这种吸收融合是提高唱腔艺术的重要手段时,便排除一切攻击,坚持这种艺术创作和实践,终于使自己的唱腔获得发展和提高,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而成为大家,为豫剧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豫剧大师桑振君的唱腔,也是吸收了河南坠子并使之在豫剧中融合发展,才使她的唱腔艺术极富魅力。著名现代豫剧《朝阳沟》的成功,其音乐唱腔就充分吸收融合了河南曲子、越调、大平调、怀邦等姊妹艺术,才得以家喻户晓。历史上之所以得到广大群众欢迎的著名演员或剧目,没有一个只局限在传统的束缚里,都是根据内容、人物和时代的需要,进行吸收融合、不断创新和勇于发展的结果。它们都是既保持浓郁的传统风格,又增加了时代气息,使人听起来既熟悉又新鲜。继承正是为了发展,而个别保守者,对传统采取墨守成规、因循守旧就是对传统的抹杀,就只能丢掉传统而被历史所淘汰。

在《武安人》剧第八场《真情思念》中的剧本唱词中,李母、儿媳、父子三人对唱《这针脚缝的看不见线》“这针脚缝的看不见线,里面熨的袼展展,团云绣的亮灿灿,盘扣疙瘩紧相连紧相连。”“麦秆长,直愣愣的长,麦穗黄,黄凌凌的黄,磨出面来白光光、白光光”“豆子装了那个两瓦缸,”“两瓦缸,两瓦缸,豆子收了两瓦缸。”“黄菜腌了三缸缸,”“三缸缸,三缸缸,黄菜腌了三缸缸。”“黏米面赧小豆,和好了面放一旁,手把手来捏窝窝,蒸出窝窝尖又黄......”这些朴实的武安乡村日常叙话唱词,闪烁着浓郁的民间生活气息,武安落子就是由武安方言说唱而来,落子的唱腔完全来自武安方言的声调,可以说没有武安方言就没有武安落子的音乐唱腔。所以这段戏的唱腔设计只有用武安落子的流水板、数落子才能和唱词配合的恰到好处、天依无缝,才能表现出武安乡村民间生活过新年和丰收欢乐的场景。

二、传统音乐唱腔的变化展开

《武安人》剧序幕的序曲为渲染气氛,先由落子喊腔而来的斩钉截铁的两个强奏 re,再由 la-do-re的重复扩展和sol-re-do-re的节奏紧缩一下子就抓住了观众的心。过门音乐后,男生领唱女生合唱从2/4到6/8采用变化拍子,由落子喊腔转彩娃子进行叙事,紧接着三小节加打击乐强有力的离调过门把音乐推向高潮,接着音乐在徵调式彩娃子板式上进行了十二小节的扩展,却突然巧妙的转回平调二板的过门,形成了欧洲传统音乐中属到主的功能关系,从而给人以完美的音乐逻辑感。这段序曲既强烈渲染了剧情中爆发疫情、颂扬正气的气氛,又高度凝炼了平调落子的音乐唱腔特色。

该剧第一场《深入疫区》中李桐山唱“脉弱似游丝”先是由bB调到F调采用移调手法造成紧张的描述性的场景音乐,然后引入平调倒三梆板式。在这段倒三梆板式中,又采用了节奏上空“板”强“眼”的变化手法,造成了很好的律动疑问,增强了李桐山为虎子费心解除病情的戏剧气氛。

谱例1.

该剧第七场《怒斥黄鬼》中洪生唱“握着爹爹的手、搂着爹爹的头”和第九场《魂归桑梓》李母唱“你死出了武安人的骨气”等唱段的过门和唱腔,为从音乐上充分酝酿洪生和李母的极度悲愤、痛念父亲丈夫的情绪,作者采用了离调手法。而在第二场《善恶分明》中刘一氓唱“别给我讲什么当务之急”的落子流水板过门,作者在传统流水板过门基础上通过一个小二度的运用,画龙点睛地使刘一氓反面人物的形象跃然纸上。

谱例2.

该剧第三场《深明大义》中李桐山唱《手捧着家书老泪两行》和第九场《魂归桑梓》中李母唱“你死出了武安人的骨气”都采用了平调板式,按传统唱腔应该是“徵调式”结束,但创作者意外地采用了“宫调式”尾声结束,造成音乐上回味深长、气派向上的英雄形象的音乐效果。

该剧第五场《舍身救人》中王玲芬唱“人世间最重要是真情”采用了平调二八板、二板、干唱、倒三梆再到二板、紧二八、干唱等多种板式,在这段唱腔中为形象地刻画王玲芬对李桐山恩重如山、对儿子百般教诲的动人场景,唱腔设计不但充分继承了传统平调音乐唱腔的精髓,还吸收了我国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韩英唱“愿天下劳苦人得解放”的旋律音调。在第三场《深明大义》“回家过年音乐”由落子娃子板发展而来中,还吸收了歌剧《白毛女》的旋律音调。

谱例4.感染力作用。

由王振林创作的平调落子剧《武安人》的音乐唱腔,一切服从剧情、一切从刻画人物形象和渲染气氛出发,精心、恰到好处的选用了平调落子剧种传统音乐唱腔的板式和曲牌元素,创新性的把平调与落子这两个独立的剧种结合在一台剧目中,并大胆运用多种作曲技法来安排板式、词格、韵辙、抒情、叙事等。使《武安人》这部平调落子剧既继承了平调落子的内在特征,又富有原创性,这种“非程式化”的专曲专用的戏曲音乐创作,是中国当代戏曲音乐唱腔创作的重要特征,是实现中国当代戏曲音乐繁荣发展的前进方向。

[1]王耀华.中国现代戏曲音乐创作的三维特征[J].福建艺术,2009,(1):5-9.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及其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41-45.

[3]汪人元.京剧“样板戏”音乐论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4]蒋箐.中国戏曲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

[5]王基笑.豫剧音乐唱腔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

[6]刘江元.平调落子剧《黄粱梦》音乐唱腔的发展与创新[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3.

三、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武安人》剧的音乐唱腔设计中,依据剧情展开和烘托气氛的需要,创作者还充分运用了伴唱、领唱的音乐表现形式,该剧在第一场《深入疫区》中李桐山冒着生命危险往虎子嘴里喂药解救了虎子性命和在第五场《舍身救人》中李桐山再一次不顾自己性命而把仅有的最后一付药让给王玲芬时,这时幕后响起男女声合唱的伴唱“树上结冰凌,人间有真情”犹如一股暖流直入观众的心灵深处,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还有第九场《魂归桑梓》中“天寒寒,朔风吹”的男女生伴唱,李桐山、李母唱“今年的关东特别冷”中李母“老伴啊,老伴啊,我的老伴啊!”的伴唱等,这些伴唱的强化和深入使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在第八场《真情思念》李母、儿媳、父子的落子流水板和数落子对唱,又使听众一下子回到武安乡村丰收过年欢乐的喜悦气氛中。这些手法的运用对剧情内容和人物感情形成一种概括性的并且又是强有力的补充和升华,在戏剧情发展和烘托气氛的需要中起到巨大的艺术

J605

A

1005-5312(2014)14-0156-02

本文为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武安平调的保护与传承现状调查研究》(批准号:201303077)和2013年度邯郸市社科规划课题《地方戏曲的传承与保护——以武安平调落子戏为例》(批准号:201306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平调武安落子
雍武安等书画作品
仁者乐山 智者乐水
非遗传承视角下菏泽大平调传承人才“四位一体”培养研究
菏泽大平调的传承及保护策略研究*
琴(外一首)
银行理财子公司“落子”布局
落子山东,意在全局
《辽史·地理志》“武安州”条释疑
CSAMT在武安地热井开发量的应用
RCM维修管理模式在平调系统设备维修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