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汉语新词语的规范问题

2014-03-13李清月

语文学刊 2014年1期
关键词:新词词语交际

○李清月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1517)

语言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作为语言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词汇,将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这种变化主要表现为新词语的大量涌现。

一、新词语之界定

新词语的界定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特别是与流行语等相似名称的区分更是难题。对于“新词语”的界定,目前国内外语言学界有许多不同的看法。符淮青先生认为:“新词就是新创造的词。它或者指示的对象是新的,或者代表的概念是新的,同时它的形式也是新的……”刘叔新先生认为:“一个词语不仅从无到有地出现,而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广泛地使用开来,在语言词汇中立稳了脚跟,就可以认为是新的。”[1]

对新词语的定义,我们可以这样考虑。首先,新词时间之“新”,应为改革开放以来,它能为人们熟悉,更广泛地于日常生活中运用,能更新颖、快速地反映新事物、新思想,这样所谓的新词语才更具有现实意义,如代沟、克隆、写真、闪婚、通勤、人流等。其次,“新词语”还应具有普遍的适应性,也就是说作为新词语就要得到社会大众交际的认可,若仅被极少数人使用的词语不能算是新词语,如搞定、纳米、叫停可以叫做新词语,而“脱光、东东、大虾”等虽广泛运用于网络,但是为极少数人使用,它们应该是新词语中需要规范的对象,不应该是提倡使用的新词语。再次,词的形式和内容要新,二者占其一即可。新词语可以是为新事物而造的词,或旧词产生新义,或旧词扩大使用范围等等。如“瓶颈”,本意是“瓶子上部较细的部分”,而现在字典中有它的比喻意义的解释,“比喻事情进行中容易发生阻碍的关键部分”,即为扩大使用范围而产生的新词语。

所谓新词语,即改革开放以来产生的内容新、形式新,原来的词汇系统中没有或虽有但内容是全新的且得到人们普遍认同并逐渐广泛使用的词语。[2]

二、新词语之产生原因

从表面上看,许多新词语的形成与传播完全是偶发事件,人们很难预测交际的未来会出现哪些新词语。然而,偶然中是一定有必然规律可循的。新词语的产生原因,笔者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内部因素。新词语首先属于语言中词汇的一部分,它的形成与传播会受到语言产生和发展规律的制约,主要表现为语言中词汇自身的发展规律。语言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方面社会是语言产生和发展的源头和动力,另一方面语言也会在发展变化中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一些新词语的产生和流行,就是因为它本身包含的意义和社会的各要素之间不可分的关联。

2.社会因素。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更新快、流行广是基本特征之一。语言与社会紧密相连,社会的发展变化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变化,社会形势的变化、社会观念的更新、社会生活的转变等,在新词语上都会有所体现。例如,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重要领导人的讲话等都会催生新词语;国内外发生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大事件以及突发事件也是新词语产生的源泉之一,会在发生当年以媒体形式公之于众;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每年都会出现新的与人民生活相关的科技成果,新词语在新的科技术语上也会有重要的体现。

3.文化因素。新词语与文化有着密切关系,文化因素是新词语形成和传播的原因之一。相比语言词汇中的其他成分,新词语包含着更多的深刻而丰富的文化信息。社会文化更多表现为文化多元化,如主流文化、媒体文化、平民文化、草根文化、西方文化相互交织。主流文化与媒体文化交流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如电视、电影、网络等传播媒介在物质和精神生活中的使用价值越来越广泛,反映了现代社会的文化多元化倾向。以环球嘉年华为例的西方文化通过文化传播早就在中国流行了。此外,时代也越来越尊重草根文化,体现平民话语的词语和活动也勃兴在主流媒体之中。“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罗常培先生这段1947年的《中国人与中国文》中关于语言与文化关系的精辟论述,应该说是对新词语的产生、发展与文化紧密联系的一个很好的诠释。

4.其他。趋新、趋雅、趋和谐的心理追求也是新词语产生要考虑的因素,这主要是从语言使用者的角度来说的。对人们来说,在被广泛传播之前,新词语往往是新鲜的或新奇的,对于这些新鲜、新奇的事物或词语,人们往往会更容易首先关注。趋雅主要是相对于“俗”而言的,随着人们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会趋向使用更文雅的词语,最好的体现就是称谓的演变、一定程度的仿古以及借用一些外来词。趋和谐主要表现在汉语新词语的创造和选择会讲究音调的“和谐”,如反映在音调上和谐与对称的一些“四字格”短语的流行趋向就是很好的例子。总体说,这种趋新、趋雅、趋和谐的心理因素,也是同中华民族的传统心理和语言传统相关的。

三、新词语之类型

根据新词的使用范围、交际任务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即书面语新词语和口语新词语。

(一)书面语新词语

根据词语使用领域不同,书面语新词语表现为专业术语和具有类词缀特征的新词语。

1.专业术语。即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里,表现新概念、新现象的词语。如“顶层设计”,是“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提出的,成为2012年“两会”上的热点,意为“统筹考虑项目各层次和各要素,统揽全局,在最高层次上寻求问题的解决之道”。又如“强子对撞机”“飞天”“混合动力车”“美丽中国”“叙利亚危机”“实体经济”“循环经济”“正能量”“生态环境质量”“莫言热”“元方体”等,就是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中不同表现的新词语。

2.类词缀新词。类词缀,又称模标,指词语模中意义已经发生虚化或泛化,并形成一定的、位置基本固定的语素或词语。[3]因其构词的简约性、灵活性、明确性及较强的组词能力,它越来越成为人们喜爱的构词方式。它源于语言的类推作用,源于自由的交流平台,源于人们求新猎奇的交际心理。这些类词缀新词常用于网络应用或流传于有一定知识水平的群体,故暂放于书面语新词中。以下试举几例比较典型的模标词语。

X控:表示“喜欢某事物、某状态或喜欢干某事的人。”[4]如眼睛控、格子控、蝴蝶结控、微博控、自拍控、收藏控、投资控、古典控、日韩控、清爽控等。

X奴:与“X”意义相结合,或表示一种被动接受某种状态的人,或表示主动、甘愿成为某种状态的人,后者更加体现了“奴”义与其本义“地位低下的罪人”的不同,体现出新意。如房奴、出国奴、墓奴(表被动)、学位奴、教奴(表主动)等。

X族:具有相同特性的一类人。如的士族、校漂族、蚁族、哈韩族、隐婚族、SOHO族、傍老族等。

X帝:表示具有某种明显特征的人或物。如眼睛帝、精英帝、忽悠帝、淡定帝、醉驾帝、offer帝等。

(二)口语新词语

根据口语流行的群体不同,大致分为校园流行语、网络流行语和社会交际流行语。

1.校园流行语。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语言更新较快,言语与学生的心理和知识内容相关,校园不断形成具有独特的校园风格的新词语,试举近年来较流行的几例:

老男人:常打小报告的人

根号2:矮个子

晕:人的一切反应情绪,多表惊叹

阿尔法男:在群体中处于首领地位的男性

巨型光棍节:2011年11月11日

小高考:北大、清华等名校组织的自主招生联合考试

绿段子:指互联网、电脑、手机上传播的一种积极向上的信息

微情书:指文字少、短小精悍的情书

加V毕业生: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新闻传媒系在微博上公布的优秀毕业生

2.网络新词。即近年来流行于网络中的词语,这里专指网络交际用语,而非网络专业术语。如:

3.社会交际流行语。社会交际中出现了许多新造词,体现了人们的调侃、幽默、求新、快捷的交际心理。试举几例。

旧词新用:打酱油——漠不关心 人肉——互联网络搜索的信息 山寨——假冒、模仿的东西 长草——怦然心动

新造词:混搭、炫父、给力、叫停、10后、Ta时代、被炮灰、付二贷

这方面的新词语举不胜举,我们也都明白它的意思,但它们是否可以长存下来,就要看时间的磨炼和考验结果了。

四、新词语之规范对象

新词语以新形式、新内容,明确而敏锐地反映着社会的细微变化,传递着新的各领域的信息。作为新生事物,它本身有一个稳定变化的过程,使用中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的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都是规范的对象。笔者认为,以上面新词的类型为基础,新词中需要规范的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以此,我们可以有选择地规范新词语并有选择地吸收新词语。

(一)不符合明确原则的,即产生歧义的新词语应规范。如“触电”,在“李宇春首次触电斩获新人奖”一句中,“触电”的词义是“参与电影相关活动”,但于此之外就会有其他不同的理解,应规范。创造新词语需要表义明确,明白易懂。

(二)不符合必要性原则的,即原词汇系统中已有明确表达某一意思的词语,又出现的新的词语需规范,新词语的产生和发展,对于交际表达必须具有必要性。如有了“U盘”,就不必有“优盘”或“移动盘”。

(三)不符合结构规律原则的,即不符合汉语或外语大的结构规律的新词语需规范。例如HRU(how are you)、B4(before)、3KU(thank you),又如“泼辣”和“洒脱”合成的“泼脱”,就比较牵强。

(四)不符合积极的品位原则的,即具有消极、粗俗品位的,不只单纯反映社会消极面的新词应规范,如“搓蜜”,它并不只是像“三陪”一样反映了社会消极面,它有更复杂、更异样的内容。

以上新词语类型中,书面语中的专业术语及类词缀中的一部分词,因其体现了新现象、新概念,并符合语言的类推机制,是不需要规范的,而口语中的一大部分是需要规范的。

五、关于汉语新词语规范之认识

新词新语的产生、发展是社会及人的生活状态快速发展变化的必然,当它或快或慢地进入我们生活的时候,我们既要吸收它带来的新鲜气息,又应引导它向规范的方向发展,认识有三: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使用领域不同,应允许新词语的存在,承认新词语存在的合理性。新词语的产生、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特别是一些专业术语,是专业领域中特定概念或现象的表现,而类词缀新词和口语中符合规范的流行语也是宽松的交际环境,有力的经济保障,活跃的社会心理,快捷的生活要求的反映,有其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我们应该认识到它们给语言系统带来的新生活力。

(二)把握明确性、必要性、结构规律性、健康性、普遍性的原则,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态度对待新词语。前四者为静,应该以前四者为硬性原则规范新词语,约束新词语,以避免词语使用的混乱状态。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能太过极端地对新词语进行强硬制约,而应以动态的规范观来对待新词语,将其放在较长时间里去考察。即使新词语最初的存在不太符合前四项原则,但只要方便交际,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深入人心,也即,某一项词语在语言较长时间的大浪淘沙中生存下来了,慢慢稳定并保留下来都应进入交流范围,这就是普遍性原则。

(三)“与其失之于严,毋宁失之于宽”(吕叔湘1984),对待新词语,我们应该持宽容、开放的态度。对语言工作者来说,耐心地观察人们对新词语的使用情况,掌握更多的语言素材,在理论上作出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引导人们正确地使用语言,建立语言新规则,比刻意制定新词语规范的作用要大得多。在这样的引导下,一个新词语将慢慢发展成熟,成为使用稳定的一般词语。

小结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新时代新生活催生新词语,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世上任何一种语言都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存在语言和言语使用的混乱现象,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在混乱和规范之中保持某种动态平衡的过程。我们一方面要用一定的严格的原则去规范它、修缮它,把握好新旧词语的关系,创造而不能滥造,求新而不能忘旧,促进语言文字的纯洁和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又要以动态的规范观引导它,以开放宽容的心态、以科学积极的态度使用新词语,使得不断出现、发展的新词语向更健康、更平衡、更规范、更广泛的方向发展。

[1]柳娟.浅谈现代汉语中的新词语[J].语言与文学,2011(59).

[2]高桂英.论汉语新词语的产生途径及规范[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3).

[3]张曼.试析新兴词语模“X控”[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4).

猜你喜欢

新词词语交际
容易混淆的词语
情景交际
声音·数字·新词 等
情景交际
找词语
交际羊
《微群新词》选刊之十四
学诗偶感
一枚词语一门静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