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衡量与协调对策研究

2014-03-13

关键词: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西北政法大学,陕西 西安 710063)

城乡分割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由城乡分割所导致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总的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自改革以来,我国农村居民收入远不如城镇居民收入多,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比较大。根据国际劳工组织的调查,世界上只有少数国家的城乡收入之比大于2,而中国就是其中之一[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对社会经济发展造成极大威胁,如果一个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平等性变得越来越严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损于社会公平与稳定,更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协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为政府改革与改善民生的重要之举。

然而,陕西省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多年来居民城乡收入比都比全国同期的指标要大,例如2011年陕西省居民的城乡收入比为3.63,而全国为3.13,由此反映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别分化更为鲜明。另外,陕西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2011年农业人口在全省总人口中的比重为52.71%,占全省居民大多数的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仅为5 028元,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 245元,后者是前者的3.63倍。因此,科学地分析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形势,探索如何缩小居民城乡收入差距,是建设和谐陕西、促进陕西经济快速发展的必要之举。

一、文献综述回顾

我国学者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成果颇丰,他们的研究重点大致集中于:对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研究以及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的收入差距的影响程度、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对于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学者们针对全国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论著比较多见。例如林毅夫等学者(1998)研究认为,在造成全国整体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各种因素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总的居民收入差距的贡献占到50%,其他因素占到50%[2];马斌(2008)研究发现城乡人力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负向影响,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和城乡劳动力市场一体化程度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而城乡经济增长率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3];张红宇(2004)认为,通过政府改革行为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几乎是世界各国在工业化过程中的共同行为选择,他提出以农民收入为本的政府业绩考核、行政问责制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4];吕炜(2011)分析发现,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其中东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但中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均与经济增长负相关,因此他认为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中西部地区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增长,但在东部地区反而阻滞经济增长[5]。

针对区域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成果并不很多,尤其是着眼于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常江(2005)研究表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以分解为自然差距和非自然差距,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拉大主要是非自然差距不断加大造成的,主张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方法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共同增长,在共同增长中缩小差距[6];黄庆华(2010)通过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熵标准精确测算了陕西省城乡居民高、中、低层次收入差距,发现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上呈上升趋势,到2002年达到阶段性的峰值[7];张菲(2013)以陕西省1985—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依据,对陕西省的城乡收入差距的变动轨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二元对比系数、城乡分配系数比及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三个因素对陕西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为显著,且均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8]。

通过分析已有文献,我们发现针对于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研究深度不够,特别是在把握最近几年城乡差距的演变态势方面,数据的更新力度不够。因此本文将借鉴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利用2001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的统计数据,描述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发展趋势,研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与影响程度,这对制定实施各种缩减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统计分析

1.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纵向比较

2001—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都有大幅增长,可是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增加额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额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分别位居第14位和第22位。通过表1分析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1年的5 484元增长到2011年的18 245元,绝对增长额为12 761元,增长了2.33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 520元增长到5 028元,绝对增长额为3 508元,增长了2.31倍;虽然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大致相同,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额是农村居民的3.64倍;另外,从城乡居民的绝对收入差距来看,200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3 964元,2011年达到13 217元,后者是前者的3.33倍,2001—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年均增速达到12.8%,与城乡居民收入的平均增速基本持平,由此反映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随着收入的增长也大致以同样的速度在不断拉大。

我们再以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异(城乡收入比)进行分析,2001年陕西省城乡收入比为3.61,2009年达到阶段性峰值为4.11,2011年又下降为3.63,可见陕西省居民的城乡收入比经历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过程;另外,与全国同期城乡收入比相比,陕西省居民的城乡收入比都比全国的比值大,而且近两年高出全国的绝对差距幅度也在增加,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高出全国城乡差距570元,2011年高出全国城乡差距1 196元,由此反映出陕西省居民城乡收入差距的确非常突出。

表1 2001—201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横向比较

即使在同一省内,陕西地区各地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异程度也有区别,城乡收入差距的地区性差异反映出陕西省地区经济发展很不均衡。以2009的数据进行分析,在表2中,2009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大的地区是杨凌示范区,收入差距达到16 889元,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是汉中市,达到11 736元;从收入的相对差异来看,宝鸡市的城乡收入比是3.52,是所有地区城乡收入比中最大的。这里,杨凌示范区、西安市和宝鸡市由于区域经济优势以及政策保护性偏向,城市经济发展比较良好,这些地区的城镇居民掌握了更为有利的生产条件和资源,拥有更多的市场选择权利和自由,他们的收入相对较高,例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杨凌示范区要比最低的汉中市的高8 980元;然而陕西省广大农村地区生产条件差别不大,不同地区的农村居民依靠务农或外出打工获取的收入差异甚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西安市仅比最低的商洛市高出5 768元,比前者要低的多。

表2 2011年陕西省各地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10年陕西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 000亿元,达到10 023亿元,在全国排名创纪录地上升至第17位,但与东、中、西部中等发达省份相比,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仍处于低水平。例如陕西省与东部最高水平的省份浙江省相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相差了11 664元和7 198元。我们再以陕西省与东、中、西部不同区域城乡平均收入差距进行比较(表3)。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1 590元,低于浙江省的16 056元以及东部省份的平均水平13 918元,但高于中部省份的平均水平10 226元与西部省份的平均水平10 994.5元。由此可见,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虽然不如经济发达省份相差悬殊,但从中西部区域来看也是比较高的,值得警惕。

表3 2010年陕西与东、中、西部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较 单位:元

3.陕西省城乡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比较

从城乡居民收入的来源来看,陕西省城镇居民收入中95%以上来源于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包括离退休金和养老金等),而农村居民收入中90%来自于工资性收入与经营净收入。在表4中,陕西省城乡居民在工资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方面,收入差距均为正值,只有在经营净收入方面,其收入差距为负值。具体来看,2005年陕西省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差距为5 591.31元,2011年为11 667.28元,增长了6 075.97元;2005年经营净收入城乡差距为—1 891.76元,2011年为—3 175.25元,说明农村居民比城镇居民在经营净收入上多收入了1 289.43元;2005年转移性城乡收入差距为2 087.76元,2011年为4 483.55元,增长了2 395.79元,在转移性收入增长方面城镇居民均远远高于农村居民所得;在财产性收入方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大。

表4 陕西省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的比较分析

以上分析表明,以城市为偏向的社会保障制度或许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隐形因素,因为政府政策性偏好(例如转移性收入)对于城镇居民的倾向要多于农村居民,农民享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因此,缩小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差距可以平抑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或者说增加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可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增加农村居民经营净收入也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4.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差距

居民收入是居民消费的重要来源和基本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差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异。在表5中,2001—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4 637.74元上升到13 783元,增加了9 145.26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从1 331.03元上升到4 496元,仅增长了3 164.97元,仅为前者增加额的34.6%;从城乡居民年消费支出的绝对差距来看,2001年为3 306.71元,2011年达到9 287元,后者是前者的2.8倍,可见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差距伴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而同时拉大。在表5中,2001—2011年陕西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均比城镇居民要高。具体来看,农村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从2001年的0.876上升至2009年的0.974,后又下降为2011年的0.894;城镇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则从2001年的0.846下降为2010年的0.693,后又升至2011年的0.755。

边际消费倾向理论表明,在同一时期低收入人群具有相对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即他们会将其收入增长中更多的部分用于消费,而高收入者往往将收入的大部分转化为储蓄和投资,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变化反映了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对经济的直接影响。随着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年拉大,在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的作用下,具有相对高收入的城镇居民有支付能力却有较低的消费欲望,具有相对低收入的农村居民有较高消费欲望却无支付能力,因此应着重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挖掘他们对于提升陕西经济发展的内需潜力,促进经济发展由投资“单轮驱动”向投资与消费“双轮驱动”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Tunel凋亡检测示:两组均可见到凋亡细胞,实验组多于对照组。两组凋亡指数分别为(17.64±6.97)%及(56.48±7.98)%,AI在实验组比对照组增加,且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表5 2001—2011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差距

综上所述,自2001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城乡收入差别的“鸿沟”异常突出。城乡居民差距过大意味着城乡居民从经济增长中获益的程度是不同的,城镇居民往往获得了较多的资源配置与收益,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农村居民的受益却相对甚少,这无疑对社会公平是一个很大的挑战。2013年陕西省发生了两件对照鲜明、轰动全国媒体的案件,一是凭借多个城镇户口购置房产积累上亿财富的“龚爱爱”事件,另一是因“一分钱难到英雄汉”而自杀的退伍军人田某事件,这两个案件引发了社会公众热议。因此,过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于培育陕西经济增长内需潜能和维护社会稳定会造成较大威胁,不可等闲视之,任由其发展下去。特别是近年来,中央政府多次强调社会资源公平配置、财富分配向弱势群体倾斜、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等,因此在陕西省社会财富“蛋糕”正在逐渐做大之际,一个更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才是陕西省城乡居民的真正需要。

三、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分析

从理论上来说,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因素来自于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要想全面把握这些影响因素是不太可能的。本文试图归纳前人所提出的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主要影响因素,结合陕西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计量模型来验证这些影响因素的作用强度。经过梳理有关研究文献,本文把解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隐性收入的差别、农民非农收入、城镇化水平、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的差异、城乡人力资本差异。

第一,许多学者都把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看成是造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首要因素。因为如果劳动力市场是完善的,劳动力会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流向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最后导致两个部门劳动生产率相等,从而通过工资率趋同达到城乡居民收入的趋同;相反,若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很大,城乡收入差距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9]。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常用城乡相对劳动生产率来反映,即“二元”结构对比系数。2011年全国城乡“二元”结构对比系数为21%,陕西为16.2%,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

第二,由于城镇居民享受了许多农村居民无法享受到的公费医疗、住房补贴和其他社会福利等,这部分隐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占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以上,所以若城镇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比例提高,将会拉大城乡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的对比值增大同样可能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农村居民非农产业的收入(例如工资性收入)增加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有积极作用。

第三,从理论上来说,若城镇化水平提高,将有助于提高工业化程度,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提升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增加他们的工资性收入水平。但已有的研究针对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说法不一,有些学者认为中国的城镇化将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而另有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扩大了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11]。

第四,学者研究认为,即使在城乡生产技术水平相同的条件下,城乡人均资本差距也会产生巨大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何况是在农业产业生产技术水平低于非农产业的情况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更大[12]。例如,马斌等(2008)认为城乡人均物质资本差距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正向影响[5]。

第五,人力资本是影响居民收入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差异对于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具有决定性作用,而教育是提高个人人力资本水平的主要途径[13]。因此,城乡人力资本差异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分析上述六类因素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本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验证,对模型中的指标进行归纳整理如下。

表6 各个变量定义及计算方法

利用《陕西统计年鉴》(2002—2012)提供的2001—2011年统计数据进行计量回归,实证分析结果如表7所示:

表7 模型实证分析结果

从模型分析结果可以看出,该模型调整后的可决系数达到0.832,而F统计量为26.527,反映出该模型的拟合效果比较显著,对经济现实的解释能力较强,总的来说上述因素可以解释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83.2%。再分析各影响因素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我们发现在显著性水平为5%时,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人均资本拥有量差异以及城乡人力资本差异三个因素均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在其他指标不变时,这些指标之一的增大都会拉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体来说,当城乡劳动生产率差异比较增加1个单位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增加0.365 8个单位;当城乡人均资本拥有量比值增加1个单位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拉大0.015 5个单位;而当城乡人力资本差异提高1个单位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拉大1.657 8个单位。另外,城镇化水平与农民非农收入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有反方向的显著影响,当城镇化水平提高1个单位时,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会降低1.201 8个单位;当农村居民非农收入每增加1个单位,则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会缩小0.754 1个单位。

在上述模型中,城乡隐形收入差别对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近年来陕西省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居民的转移支付力度,例如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60岁以上老人发放养老金、农户粮食种植补贴等举措,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隐性收入在扩大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方面的作用,使得隐性收入不再是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的主要因素。

四、协调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机制建设

目前,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低于经济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并未与经济增长同步看涨。从全国范围来看,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均处于较低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内需不足成为拉动陕西省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另外,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在不断拉大。因此,陕西应加快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将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村居民的收入。

第一,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消除陕西省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差异,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改革开放以来,陕西省的城乡“二元”经济分割状况有加剧趋势,城镇经济的发展远远快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收入自然无法比齐。因此,需要通过加大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提高预算内资金和信贷资金等用于农业的比重,增加农业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提高农业部门劳动生产率,增加农村居民的收入,尽可能地平抑城乡居民收入“鸿沟”。

第二,大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以农业为基础的第三产业的配套发展,增加农民的非农收入。因为农村居民的非农收入(工资性收入)一般主要来自于从事服务业的收入,根据《2007年陕西省投入产出表》测算,陕西省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每增长1%,就可创造20万个就业岗位,而同样的条件下,第二产业只能创造2万个就业机会。

第三,加快陕西城镇化建设,让农民更多地分享城镇化的成果,这也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加快城镇化建设,可以为农民在城镇务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据测算,陕西省城镇化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每年将带动38万多农民进入城镇就业,可以直接促使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增加30亿元,带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1个百分点,拉动陕西GDP增加0.4个百分点。

第四,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力资本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对收入高低的决定作用是显而易见的,缩小城乡居民的人力资本差距对平抑收入差距有显著作用。2011年陕西教育支出达512.7亿元,占全省财政支出的17.5%,但陕西农村地区“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政府投入依然不够充足,对教育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有效,学生家长实际教育费用支出仍然很大。特别是由于农村中小学的过度撤并,农村学生的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有所提高。201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用于文化教育娱乐及服务的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10.9%,而农村居民仅占9%,二者相差1.9个百分点。

总之,缩小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无疑是新阶段对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一大挑战。新一届陕西省政府已经将“富民强省、发展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是政府改革的当务之急。

[1]梁淑英,杜程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研究[J].理论学习,2010(12):59-61.

[2]林毅夫,蔡昉,李周.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地区差距分析[J].经济研究,1998(6):5-12.

[3]张红宇.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平抑机制:工业化中期阶段的经济增长与政府行为选择[J].管理世界,2004(4):9-21.

[4]吕炜,储德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经济增长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1(12):30-36.

[5]马斌,张富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8(2):53-59.

[6]常江,郭立宏.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实证分析[J].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61-66.

[7]黄庆华,牛飞亮.基于Gini系数和Theil's标准的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西北人口,2010(4):77-80.

[8]张菲,赵凯.陕西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二元经济视角的实证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50-53.

[9]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及其决定因素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1995(1):25-34.

[10]汪曼莉,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刚性消费潜能待释[N].陕西日报,2013-01-04(13).

[11]惠宁,熊正潭.城市化、对外开放与城乡收入差距——基于西安市1990—2010年时间序列的实证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2(5):39-42.

[12]王德文,何宇鹏.城乡差距的本质、多面性与政策含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5(3):25-37.

[13]胡荣才,冯昶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2):69-79.

猜你喜欢

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农村居民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河北省城乡居民医保整合的主要成效与思考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人力资本、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
关于实施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