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完善实践教学环节

2014-03-13张大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19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时实训

霍 磊 张大伟

(河南中医学院教务处, 郑州 450046)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设计蓝图, 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1]。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 (2012)》、 专业认证标准, 2013年我校对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全面修订。

1 人才培养方案的特点

1.1 培养目标的表述从高大全到接地气 原人才培养方案受当时社会影响, 对培养目标定位过高,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 对培养目标的定位注重实事求是, 脚踏实地。 以中医学专业为例,原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与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对比如下:

表1 中医学专业原培养方案与新修订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对比表

1.2 精简学时,因材施教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贯彻 “以学生为中心” 的指导思想, 精简授课学时,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表2 不同专业类别原培养方案学分与新修订培养方案学分比较

1.3 强化基石,重视经典 《内经》、 《伤寒论》、《金匮要略》 和 《温病学》 是构建现代中医基础与临床学科的基础;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中药学》、 和 《方剂学》 是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 也是执业资格考试的核心课程; 《中药炮制学》、《中医各家学说》 等是培养中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程。以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 《中药学》、《方剂学》、 《内经》、 《伤寒论》、 《金匮要略》、《温病学》、 《中药炮制学》、 《中医各家学说》 等为主体的课程构成了中医基础课程体系, 它们涵盖中医基本理论框架及中医辨证论治精华, 决定了这些课程的基础性质及课程所在学科的基石地位。

为强化中医基石类课程的基础性地位, 充分发挥其在中医教育中的根基性作用, 培养出更多中医理论基础扎实、 中医思维能力稳固的优秀人才,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在整体压缩学时的大背景下, 反而增加了基石学科课程的学时、 学分。

1.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构建实践教学体系 本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着重加强实验、 实训、 实习体系改革, 更新实验内容, 科学合理地开设独立设置的实验实训课程, 强化实习, 形成紧密关联、 层次分明,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 结构和功能较为优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图1 实践教学体系图

2 实践教学环节的完善

实践教学环节主要包括: 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实验环节、 实训环节、 实习环节。

2.1 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 公共基础课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部分、 军事理论训练、体育、 大学英语听力等。

2.2 实验环节

2.2.1 医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该课程以形态、 机能类实验项目为主线, 将医学实验中的基本技能项目综合、 完善而成, 为独立开设的课程。

2.2.2 随医学基础课程开设的实验课 包括正常人体解剖学、 医用生物学、 组织学与胚胎学、 生理学、 病理学、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药理学等, 随以上课程的理论课开设。

2.2.3 医学综合设计性实验 包括: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研究印证中医药相关内容的综合设计实验, 增强学生对中医学感性理解; 通过实验设计, 利用基础医学实验方法与手段解决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相关问题, 为独立开设的课程。

2.3 实训环节

2.3.1 医学实训基本操作技能 该课程以中医、 西医临床急救操作为核心, 将中医、 西医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的操作技术进行筛选, 通过实训室的开放, 使学生在校期间不间断的进行训练, 为独立开设的课程。

2.3.2 随专业课程开设的实训课 由中西医学专业实训类课程组成, 包括三类课程: 中医基础实训课程, 中西医临床实训课程, 中医临床思维能力训练课程, 随相关课程的理论课开设。

2.3.3 临床综合技能实训 以中医执业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核心, 涵盖实习前教育、 医患沟通技巧等内容, 引入多站式考核方法, 提高学生进入实习阶段的临床综合能力, 为独立开设的课程。

2.4 实习环节

2.4.1 预实习 预实习时间安排在1~5学期的寒暑假进行, 寒假1周, 暑假2周。 预实习以 “三自主” 模式进行, 学生在学校提供的学习内容指导意见下, 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地位, 学生 “自主联系实习地点、 自主联系带教老师、 自主安排实习时间”[2]。

2.4.2 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时间安排在第六学期课程结束后, 共4周。 学生主要在医院中医内、 外、 妇、 儿及针灸各科见习。 学生能够在带教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的知识对各科常见病尝试进行辨证论治, 同时了解医院的规章制度, 掌握病例书写格式与要求, 以及必要的护理知识。

2.4.3 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五学年, 共46周, 其中必须于社区实践基地实习4周。 学生主要在内科、 外科、 妇科、 儿科、 针灸及其它中西医各科实习。要求学生能够对各种常见病症正确地作出诊断, 较熟练地进行辨证论治, 基本掌握危重症的处理措施, 具有独立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和一定科学研究的能力。

3 存在问题及建议

3.1 公共课学时偏多 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有限 由于机制体制问题, 因为公共课学时较多, 而总学时是有限的, 这样必然导致专业课学时减少, 影响学生的专业水平与专业技能。 同时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足,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对于这种困境, 可以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授课质量。 改变单一、 落后的教学方法, 从过去枯燥乏味的填鸭式教学模式, 到启发式、 讨论式、 情景式教学法的转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终身学习能力, 促进学生知识、 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3.2 实习基地不足 实践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由于招生规模逐渐扩大, 实习基地数量难以满足日益扩大的实习学生数量。 尤其社区教学基地数量、 设备不足, 影响实习效果。 社区教学基地实习带教老师数量、 学历、带教质量偏低, 不能满足带教要求。 积极拓展实习基地,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 同时制定 《河南中医学院中医学类专业临床带教规范》, 在临床教学基地开展“规范化临床带教” 培训。 “规范化临床带教” 培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 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目标, 规范临床实习带教,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有效提高临床教师带教水平, 促进实习质量和培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3.3 实训课质量不高 实训教材陈旧 针对实训课质量不高, 实训内容不完整, 实训带教老师带教水平有限, 实训教材偏陈旧的情况, 对实训带教老师进行专业培训, 同时启动实训教材编写计划, 更新实训内容, 提高实训质量。

[1]李欣.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体系[J].长春大学学报,2007,17(5):71.

[2]张大伟,高天旭.探索临床实践教学新模式—“预实习”[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1,19(4):336.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时实训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下的学时发放标准的探索
——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为例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