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肿残腔滴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

2014-03-13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年1期
关键词:液化冲洗血肿

李 伦

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结构的变化,脑出血以高致残率、高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与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本组患者采用血肿残腔滴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是2012年8月至2013年7月住院患者。入组标准:①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为基底节区脑出血;按多田公式计算出血量在20~80 ml,平均50 ml。②全部患者均起病6 h以内;③无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④首次发病或既往发病的无肢体偏瘫后遗症的再次发患者者。7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39~71岁,平均(61±6)岁,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7±2.3)h;对照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年龄37~69岁,平均(60.3±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3.6±2.5)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根据血肿部位选择适宜长度的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透颅骨送至血肿中心,用5 ml注射器从侧管抽吸,根据血肿液化程度适量抽吸血肿,首次一般不超过血肿量的70%,然后在外套管内插入粉碎针,后经粉碎器注入血肿液化剂(肝素6 250 U加入UK 3~6万U)3~5 ml保留6 h后开放,引流积血,观察侧管引出液的颜色,每日注入血肿液化剂后引流,2次/d。3~5 d后拔管。14 d后分别对治疗效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的程度,同时监测、血常规、血糖、血压,头部CT观察感染和出血的存在。

1.2.2 治疗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残余血肿腔滴治疗组严格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规范化治疗指南[1]进行操作。根据血肿位置选择适宜长度的血肿粉碎穿刺针,钻透颅骨送至血肿中心,用5 ml注射器从侧管抽吸,根据血肿液化程度适量抽吸血肿,首次一般不超过血肿量的70%,然后在外套管内插入粉碎针,应用冲洗液(肾上腺素1 mg加入5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通过针型血肿粉碎器快速注入血肿腔,每次推注3~5 ml冲洗液,利用射流作用冲击胶状血凝块后抽出,术后保留针型粉碎器,应用冲洗液(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加肾上腺素1 mg)对血肿腔持续冲洗引流(用输液泵控制冲洗液的滴速在40~80滴/min)。冲洗结束后经粉碎器注入血肿液化剂(肝素6 250 U加入UK 3~6万U)3~5 ml保留6 h后开放,再次持续冲洗引流,至引流排出液完全变清为止,最后用0.9%氯化钠注射液30~50 ml滴注灌洗,确认血肿腔内无出血后结束操作。如此应用血肿液化剂与冲洗液 持续冲洗引流交替进行,2次/d。3~5 d后拔管。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基本痊愈:功能缺陷的分数下降了90%~100%;显效:功能缺陷的分数下降了47%~90%;有效:功能缺损评分下降了18%~45%,没有功能缺陷范围变更:减少或增加18%;死亡:严重者病死。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或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3],而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主要死亡原因。脑出血后脑损伤效应是由血肿占位效应,血脑屏障破坏及血液成分对脑组织的毒性作用包括血块回缩、凝血酶释放、红细胞溶解、血红蛋白毒性、补体激活等所引起。文献报道[4],当今研究认为,高血压脑出血一般在出血6~8 h后血肿周围脑组织出现水肿,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水肿区域脑细胞将会逐渐凋亡。在6 h内解最大限度的清除血肿,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和挽救患者的生命。避免水肿带的出现,取决于凝血酶、溶解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是否能够及时清除。避免血肿的压迫取决于是否再次出血以及小血块、失活脑组织是否能够及时清除。然而常规微创穿刺术中术后血肿腔内再出血及脑水肿是难于避免而又棘手的问题,因此严重影响治愈率。血肿残腔滴注治疗采用此项技术,其原理为流动的冲洗液体将血肿腔内积聚的一些渗血、小血块及失活脑组织带出颅外,使血肿体积减少的同时亦将凝血酶、溶解的红细胞、血红蛋白等不断的带出颅外,同时能最大限度的减轻脑水肿以及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低浓度的肾上腺素对小血管具有收缩作用等,都有助于加快血肿腔内的凝血避免再次出血。本文研究,血肿残腔滴注治疗组与微创对照组比较改良微创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微创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3%,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血肿残腔滴注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能提高疗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该技术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且易于掌握。

[1] 胡长林,吕涌涛,李志超.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技术规范化治疗指南[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6:79-111.

[2] 陈清堂.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J].中华神经杂志,1996(29):38-38.

[3] 饶明俐,林世和.脑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124-124.

[4] 夏一鲁,谢鹏,董为伟.原发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早期血肿扩大[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9,32(3):183-185.

猜你喜欢

液化冲洗血肿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鼻腔需要冲洗吗?
基于HYSYS软件的天然气液化和调压工艺模拟
液化天然气槽车装卸一体化系统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复杂液化地基处理的工程应用分析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下肢平滑肌肉瘤误为慢性血肿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