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核心价值观 让版面有思想会说话——《南国都市报》“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的实践与启示

2014-03-13文/尚

中国记者 2014年9期
关键词:南国都市报版面

□ 文/尚 林

主流都市类媒体如何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肩负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使命和责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和传播当代价值?都市报有着长期形成的传播影响力,很好的读者基础,可创新宣传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无声地传递到千家万户。

正能量接地气,让读者可见可信

《南国都市报》以“说市民话,办市民事,帮市民忙,进市民家”为办报理念。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聚合社会正能量,不仅是都市类媒体的社会责任,也是进一步提升、明晰的办报定位:即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地将爱心、正能量传递到广大读者和人民群众身边,满足了广大读者对真善美的追求。

《南国都市报》2012年底开始策划举办年度“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2014年初又开设“善行”专版,多种形式宣传百姓身边的好人好事。办报实践证明,一份有“正气”的都市报,不仅没有失去读者,反而帮助报纸更好地占领市场,提升了报纸的公信力和美誉度。

在2014年1月召开的海南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罗保铭拿起当天的《南国都市报》有关“2013感动海南十大人物”颁奖活动的报道,充满感情地说“这些感动人物身上洋溢着人性的光辉,他们也让我感动。小人物不小,小人物也有大爱,也有大义。”他指出,地方发展须臾离不开媒体凝聚正能量,宣传思想文化战线要“接地气”。罗保铭强调,媒体既要弘扬主旋律,也要接地气,但弘扬主旋律不是要喊口号,接地气不是要媚俗,会讲故事、讲好故事,是要报道好人、好事,通过故事让群众感悟真、善、美。

海南近年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令人难忘与感动的人物。他们中有坚守理想、寻梦青山的鹦哥岭青年团队;33年坚守麻风病院的乡村医生;还有危难时刻挺身救人的普通学子、勤政爱民鞠躬尽瘁的基层好干部、见义勇为用生命捍卫正义的普通民众……他们带来一股向善和向上的力量。他们用朴实无华的行动诠释人世间的真善美。他们每个人的故事都让人感动,感动源于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华传统美德的召唤,这也是对媒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召唤!

2012年秋季,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国都市报》承办“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很生动地向人们展示和放大了这种宝贵的传统美德。活动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两届,正在筹备2014年的“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

“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对象不以成就大小论英雄,更多的是挖掘基层百姓中的凡人善举、感人故事。《南国都市报》为此设立专版,发现一个好典型就列为候选人,派出精兵强将深入报道好。为了接地气,活动开通了感动人物推荐热线,发动读者推荐身边的好人。2012年35个候选人的感人事迹陆续在《南国都市报》刊发,他们中有团队有个人,年龄最大的89岁,最小的只有11岁;他们身份各异,用不平凡的事迹书写着向善的力量,诠释着人间最美的情感。

为了让更多读者参与到感动人物评选活动中来,感受平民英雄的力量,“感动海南十大人物”的评选采取报纸投票方式,将70%的决定权交到读者手中。2012年“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收到报纸投票超过95万张。活动颁奖盛典充满打动心灵的震撼力,很多现场观众流下热泪。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许俊表示,这些感动人物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凝聚和释放了社会正能量,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新时代,就是要弘扬这种核心价值观,释放正能量。

有了2012年的经验和启示,2013“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进展更顺利,影响也比上年更加广泛和深刻。2013“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从年初开始启动,整个报道活动贯穿于全年的新闻实践中,记者共深入基层采写报道了42位来自各个阶层的典型人物事迹。投票阶段,报社共收到报纸选票338万张,为2012年度的3.5倍。推选出来的感动海南人物,目前已经有好几位进一步被推送参加了全国各类先进人物评选。

让版面有思想会说话

“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获得领导同志的肯定,也获得广大读者认可,《南国都市报》将“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打造成为一个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品牌活动。报社对活动的报道力度很大,派得力记者采访、用重要版面大篇幅刊发。仅2012年10月活动启动到评选的短短3个多月,连续86天持续大篇幅报道,颁奖礼的报道用了16个版。2013年全年报道42个候选人的事迹用了近100个版面。舆论导向作用十分明显,活动受到读者关注,赢得广大群众的支持、响应和参与,奠定了活动成功的基础。候选人物的亲和力和影响力通过大篇幅深入报道得到增强,释放出榜样的作用和感化的力量,让正能量成倍叠加,群众也在亲身参与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和道德提升。

大篇幅大版面用来宣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身边的正能量,就是《南国都市报》近年办报的一个坚持,一个坚定的宣传思想和导向。《南国都市报》近年对正能量的宣传不惜版面,用版面传递办报主张,在社会上大力弘扬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传播文明正能量,打造海南人民的精神偶 像。

2014年春节前《南国都市报》举办声势浩大的“爱心年夜饭”,也是一次非常温暖人心、非常接地气的活动,仅用几天征集到爱心人士捐订的200桌团圆饭,为2000名清洁工、不能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残疾朋友们送上一餐充满社会关怀的团圆饭。

2014年4月海南琼海最后一名红色娘子军老战士百岁卢业香去世,《南国都市报》随即推出24个版的《绝代芳华 红色传奇》纪念红色娘子军特刊,通过“追忆”“足迹”“荣光”“影响”和“传承”五个章节,系统、详实地再现历史,浓墨重彩、全景式地刻画了红色娘子军这一历史群像,这是一次轰轰烈烈的弘扬正能量特刊,展现了主流媒体的创造力和影响力。

今年六一前夕,《南国都市报》发起“六一儿童节特别报道——《给山区小脚丫送双运动鞋》”,记者深入偏远山区,拍摄了大量照片,告诉读者,在海南偏远地区的很多孩子,还是赤脚或者穿拖鞋在荒草地上体育课或进行课外活动。稿件图片生动、版面处理醒目,很多读者说看到报道“非常心疼那些小脚丫”。几天后,《南国都市报》记者携手爱心人士将近1500双新运动鞋送到白沙、保亭、乐东等9个市县12所山区学校的孩子们手中。“给山区小脚丫送双运动鞋”的活动共用了近10个版,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把人们的关爱传递到偏远山区,给山里孩子的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 子。

紧贴时代脉搏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报道不仅丰富了都市媒体报道题材,进一步拉近了与群众距离,更为重要的是因持续推出正能量报道,树立了都市媒体独特的主流、贴近、良知、友善的精神特质。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卓尔不群,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南国都市报》通过举办“感动海南十大人物评选”活动体会是:深度挖掘凡人善举,聚合传递正能量,以贴近性占领新闻高地,会彰显出都市媒体不可替代的价值。都市类媒体因其在市民中的传播影响力,因而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中,如果选取角度和宣传方式恰当就能够取得理想的宣传效果。

从一般性的正能量报道,到形成鲜明的媒体特色,进而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是媒体人认识的深化,需要都市媒体办报理念的变革。

首先正能量报道应成为报道的座上宾、重头戏。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市媒体对凡人善举的报道重视不够,没有认识到正能量报道的巨大价值。报道多见于社会版、热线版上的“豆腐块”。而案件、曝光等稿件一直是占据重要版面的题材。不受重视的报道自然不能产生好的社会反响。我们知道同样的新闻,不同处理方式自然会产生迥异的报道效果。2012年,《南国都市报》对乡村老教师陈启贤进行了一次集中报道。89岁的退休老师陈启贤每月只花几十元生活费,却将毕生积攒的50万元捐资助学的事迹,此前已被多家媒体报道过,但都篇幅不大,没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反响。《南国都市报》经过精心策划、深入采访,一天推出九个整版“纯粹师者”的大型报道,引起海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大家都被陈启贤老师的事迹深深感动。所以要取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见成效,需要报社从采访到出版每个环节高度重视,可以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报道的重视有多高,在社会产生的影响就会有多大。

其次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接地气,持之以恒坚持“走转改”。许多感人至深的道德楷模,往往身处穷乡僻壤,或身处闹市也默默无闻。周围人见惯不觉,其本人也极为朴实、低调,认为是当然之举,毫不张扬。这就需要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这些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的事迹、人物展示出来,提供给读者一份健康阳光的精神食粮。

宣传稿件接地气就是有源活水,“以情感人、以情动人”就不会失去读者。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都市媒体如何自我救赎?这是很多都市媒体办报人的困惑。都市媒体几十年历程,从青涩走向成熟,很多都市报早已从“市民小报”成为当地很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在“为民服务,为民鼓呼”的理念上提高层次,在权威性、公信力、价值观方面投入了更多精力。都市类媒体被赋予了主流化的时代内涵和使命, 这是时代赋予都市媒体的一大机遇。都市报必须抓住机遇,紧贴时代的脉搏,重塑社会角色,更新发展理念,这样的都市类媒体就会有更大的作为空间。

猜你喜欢

南国都市报版面
红豆生南国
南国神草金不换
以15秒播出一个温暖的片断——温州都市报的抖音号运营实践
南国牡丹
红豆生南国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试论《都市报道》与“民生民情”
新形势下都市报文化新闻创新探析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