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测度及其空间格局研究

2014-03-13刘雷程钰任建兰

关键词:空间格局山东省

刘雷+程钰+任建兰

摘要 运用D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针对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构建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并分析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的空间格局特征,结论如下:(1)胶济铁路沿线传统的工业和重工业城市以及以威海、日照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较高,鲁南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2)胶济铁路沿线城市以及枣庄市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这主要是由于长期的工业化、重工业化以及快速城市化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3)鲁南等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区域,应当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基础、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

关键词 区域环境管理;空间格局;DSR模型;山东省

中图分类号 F1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0-2537(2014)01-0006-05

区域环境管理是解决当前区域环境问题、协调区域整体利益和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关键所在[1].长期以来,我国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和跨界生态环境问题利益纠纷[23],这对区域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随着美国建立控制区域空气污染的政府实体机构——南海岸区域空气质量管理区与美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莱斯特·R·布朗提出将生态环境安全提升到国家战略[4],区域环境管理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国外学者较早注意到区域环境管理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关系范畴中的协调作用,强调多元力量、多种手段对区域环境管理的支撑作用,包括市场、经济、制度、NGO等方面以及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制定的各种环境政策和环境决策行为,其研究多侧重于区域环境管理的实践,以及与企业和产业的关联性[57].国内研究大多关注区域环境管理模式及体制的构建、完善和创新以及区域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强调对信息不对称、跨区域污染治理等问题的解析以及对区域环境管理的绩效进行动态评价[811].总结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区域环境管理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在3方面:一是不同尺度类型的区域环境管理研究,涉及国家、城市、流域等不同尺度[1214];二是在对区域环境管理研究的同时兼顾大气环境管理、噪声环境管理、水环境管理等部门环境管理研究;三是研究技术的多样性,包括RS、GIS在内的空间统计分析集成技术等[15].当前对区域环境管理的水平测度及空间格局的研究较少.山东省作为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省,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环境保护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本文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借鉴DSR(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对山东省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进行测度并探讨其空间格局特征.

1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1评价指标的选取

区域环境管理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系统,根据整体性、区域性、系统性、科学性等原则,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对相关指标进行选取,确定山东省环境管理水平测度指标体系,见表1,指标体系准则层分为环境驱动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3类,共26项指标.

1.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熵值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权重赋值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类似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带来的主观因素的偏差,TOPSIS是通过测度优先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和最劣方案来获得最优的方案,两者组合使用将使结果更加精确、合理[1617].主要有以下步骤:

(2)依据标准值,对判断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归一化矩阵B.

(9)根据表1中选取的各项指标,计算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指数:

1.3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中,经济社会发展类数据主要来自于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山东省统计年鉴》、2012年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公报等资料,生态环境类数据主要来自于2011年《山东省环境公报》等资料.

2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研究方法,运用熵值法分别确定山东省17地市的26项指标的权重,见表1.用TOPSIS法确定山东省17地市的环境驱动力指数、环境状态指数、环境响应指数,然后根据公式(1),计算出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评价指数(表2).最后,统筹考虑各地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状况,采用聚类和定性结合方法将环境驱动力指数、环境状态指数、环境响应指数与区域环境管理指数分别划分为4类进行综合分析.

2.1环境驱动力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环境驱动力指标代表区域存在的不可持续的人类社会活动,数值越大,表明区域内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对区域的整体发展压力越大,反之,则说明区域处于较持续的良好发展状态.区域四分法呈现出济南市、淄博市、潍坊市、青岛市等胶济线贯穿城市以及枣庄市环境驱动力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其中环境驱动力指数水平最高的是济南市(0.117),最低的是菏泽市(0.036),二者相差3.25倍,见表2;鲁北地区、烟威沿海地区高于鲁南地区,见图1.其重要原因在于:胶济铁路贯穿的4市处于高速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历来是山东省工业和重工业基地,工业污水、COD、SO2年排放总量均占全省的30%左右,人均生活污水年排放量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因此,胶济铁路沿线城市须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技术更新、升级和优化,力争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以及消费模式.鲁北地区如东营、滨州以及鲁南地区的枣庄市,大多以油气产业与煤炭产业为主,兼之地区的生态环境基础脆弱,而烟威沿海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同时承接了国外有一定污染的产业转移,致使这两地区环境驱动力指数高于其他地区.鲁北和枣庄应加强高精尖制造业的投资和发展,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优化,大力发展无烟产业.

2.2环境状态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环境状态指标表征区域在特定时段内的环境状态,其数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生态环境状态越优越,反之,说明此处的生态环境需要及时的治理和维护.区域空间分异格局表现出济南、淄博、青岛、东营以及枣庄的生态状态明显处于劣势,环境状态指标最高的城市是日照市(0.021),水平最低的是济南市(0.004),两者相差5.38倍,区域差异明显,见表2;而鲁西北、鲁南地区和烟台、威海的环境状态明显好得多,见图2.环境驱动力和环境状态区域空间分异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胶济铁路沿线城市高速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环境状态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2.3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环境响应指标是指区域的环境管理主体为了阻止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采取措施并处理因生态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利益纠纷的能力,其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强度越大,反之则不然.区域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等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环境响应指数最大,烟威沿海城市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也较大,区域环境政策措施实施强度最大的是淄博市(0.271),最弱的是菏泽市(0.128),两者相差2.12倍,见表2及图3.近年来,济南市“美丽泉城”、淄博市“碧水蓝天”、潍坊市“十件惠民环保实事”和青岛市“生态村”等行动相继开展,力求改善高污染、高排放状况;烟威沿海城市开展和推进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海岸带综合治理工程以及生态园区和生态海岛建设,专注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滨旅游城市和人类宜居城市的标签,大力发展以高端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等为主的蓝色经济产业.

2.4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是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指区域环境管理主体采取各类政策和措施,调控区域内存在的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使区域生态环境达到某种状态的能力.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的是淄博市(0.168),最低的是东营市(0108),两者相差1.56倍,见表2.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淄博、莱芜、潍坊和青岛处于最高水平,日照、济南、德州、威海次之,滨州、济宁、烟台、临沂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一般,聊城、泰安、东营、菏泽和枣庄等地最低,见图4.统筹考虑和对照环境驱动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的空间分异格局,发现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与前三者存在显著关联性,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可以概括为:胶济铁路沿线传统的工业和重工业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威海和日照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较高,鲁南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结论

山东省较早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又进一步实施“生态省”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区划政策,但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压力.根据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特点,山东省未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和枣庄应对区域环境状态作出进一步响应,逐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态;(2)鲁南等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区域,应当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区区划要求和“生态山东”建设要求,在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协调等方面与其他高水平地区实施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的交流及合作,实现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万薇,张世秋,邹文博.中国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3):449456.

[2]樊杰,洪辉.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经济地理, 2012,32(1):16.

[3]李颖明,黄宝荣.我国的分区实践与环境管理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 2010(2):169172.

[4]LESERT R BROWN. Re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J].World Watch Paper, 1997,14(3):37.

[5]VASA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M].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2001:289291.

[6]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J Econ Perspect, 1995(9):5578.

[7]BERMAN E, 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 [J].Rev Econ Stat, 2001,83(3):498510.

[8]王刚,王印红.中国沿海滩涂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2):1318.

[9]谭琦,王遐.见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 2012(2):7983.

[10]管宏友,毕春伟.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0,12(3):137142.

[11]王亚华,吴丹.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动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12):3238.

[12]李雪梅.论我国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 2008(7):9698.

[13]李颖明,李晓娟,宋建新.城市环境管理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1(6):152155.

[14]陈阳,赵晶晶.海洋区域环境管理立法研究以渤海区域环境管理立法为例[J].东岳论丛, 2009,30(4):159161.

[15]谢森辉,陈志远.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28(3):226229.

[1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 2006,25(8):10031008.

[17]程钰,任建兰,崔昊,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12,32(6):2731.

(编辑王健)

环境状态指标表征区域在特定时段内的环境状态,其数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生态环境状态越优越,反之,说明此处的生态环境需要及时的治理和维护.区域空间分异格局表现出济南、淄博、青岛、东营以及枣庄的生态状态明显处于劣势,环境状态指标最高的城市是日照市(0.021),水平最低的是济南市(0.004),两者相差5.38倍,区域差异明显,见表2;而鲁西北、鲁南地区和烟台、威海的环境状态明显好得多,见图2.环境驱动力和环境状态区域空间分异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胶济铁路沿线城市高速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环境状态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2.3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环境响应指标是指区域的环境管理主体为了阻止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采取措施并处理因生态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利益纠纷的能力,其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强度越大,反之则不然.区域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等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环境响应指数最大,烟威沿海城市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也较大,区域环境政策措施实施强度最大的是淄博市(0.271),最弱的是菏泽市(0.128),两者相差2.12倍,见表2及图3.近年来,济南市“美丽泉城”、淄博市“碧水蓝天”、潍坊市“十件惠民环保实事”和青岛市“生态村”等行动相继开展,力求改善高污染、高排放状况;烟威沿海城市开展和推进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海岸带综合治理工程以及生态园区和生态海岛建设,专注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滨旅游城市和人类宜居城市的标签,大力发展以高端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等为主的蓝色经济产业.

2.4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是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指区域环境管理主体采取各类政策和措施,调控区域内存在的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使区域生态环境达到某种状态的能力.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的是淄博市(0.168),最低的是东营市(0108),两者相差1.56倍,见表2.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淄博、莱芜、潍坊和青岛处于最高水平,日照、济南、德州、威海次之,滨州、济宁、烟台、临沂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一般,聊城、泰安、东营、菏泽和枣庄等地最低,见图4.统筹考虑和对照环境驱动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的空间分异格局,发现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与前三者存在显著关联性,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可以概括为:胶济铁路沿线传统的工业和重工业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威海和日照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较高,鲁南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结论

山东省较早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又进一步实施“生态省”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区划政策,但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压力.根据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特点,山东省未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和枣庄应对区域环境状态作出进一步响应,逐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态;(2)鲁南等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区域,应当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区区划要求和“生态山东”建设要求,在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协调等方面与其他高水平地区实施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的交流及合作,实现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万薇,张世秋,邹文博.中国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3):449456.

[2]樊杰,洪辉.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经济地理, 2012,32(1):16.

[3]李颖明,黄宝荣.我国的分区实践与环境管理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 2010(2):169172.

[4]LESERT R BROWN. Re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J].World Watch Paper, 1997,14(3):37.

[5]VASA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M].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2001:289291.

[6]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J Econ Perspect, 1995(9):5578.

[7]BERMAN E, 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 [J].Rev Econ Stat, 2001,83(3):498510.

[8]王刚,王印红.中国沿海滩涂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2):1318.

[9]谭琦,王遐.见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 2012(2):7983.

[10]管宏友,毕春伟.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0,12(3):137142.

[11]王亚华,吴丹.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动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12):3238.

[12]李雪梅.论我国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 2008(7):9698.

[13]李颖明,李晓娟,宋建新.城市环境管理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1(6):152155.

[14]陈阳,赵晶晶.海洋区域环境管理立法研究以渤海区域环境管理立法为例[J].东岳论丛, 2009,30(4):159161.

[15]谢森辉,陈志远.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28(3):226229.

[1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 2006,25(8):10031008.

[17]程钰,任建兰,崔昊,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12,32(6):2731.

(编辑王健)

环境状态指标表征区域在特定时段内的环境状态,其数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生态环境状态越优越,反之,说明此处的生态环境需要及时的治理和维护.区域空间分异格局表现出济南、淄博、青岛、东营以及枣庄的生态状态明显处于劣势,环境状态指标最高的城市是日照市(0.021),水平最低的是济南市(0.004),两者相差5.38倍,区域差异明显,见表2;而鲁西北、鲁南地区和烟台、威海的环境状态明显好得多,见图2.环境驱动力和环境状态区域空间分异格局存在明显的一致性.胶济铁路沿线城市高速城市化、工业化和重工业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比较紧张的人地关系矛盾,环境状态的改善任重而道远.

2.3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环境响应指标是指区域的环境管理主体为了阻止人类生活、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而采取措施并处理因生态环境污染而产生的利益纠纷的能力,其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区域采取的政策措施的强度越大,反之则不然.区域环境响应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济南、淄博、潍坊和青岛等胶济铁路沿线城市环境响应指数最大,烟威沿海城市的区域环境管理政策措施的实施力度也较大,区域环境政策措施实施强度最大的是淄博市(0.271),最弱的是菏泽市(0.128),两者相差2.12倍,见表2及图3.近年来,济南市“美丽泉城”、淄博市“碧水蓝天”、潍坊市“十件惠民环保实事”和青岛市“生态村”等行动相继开展,力求改善高污染、高排放状况;烟威沿海城市开展和推进了沿海防护林建设和海岸带综合治理工程以及生态园区和生态海岛建设,专注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文明示范区、海滨旅游城市和人类宜居城市的标签,大力发展以高端技术产业、高端服务业和海洋生物产业等为主的蓝色经济产业.

2.4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分析

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是综合性指标,主要是指区域环境管理主体采取各类政策和措施,调控区域内存在的不可持续的人类活动和经济活动,使区域生态环境达到某种状态的能力.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的是淄博市(0.168),最低的是东营市(0108),两者相差1.56倍,见表2.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表现为:淄博、莱芜、潍坊和青岛处于最高水平,日照、济南、德州、威海次之,滨州、济宁、烟台、临沂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一般,聊城、泰安、东营、菏泽和枣庄等地最低,见图4.统筹考虑和对照环境驱动力、环境状态和环境响应的空间分异格局,发现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与前三者存在显著关联性,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可以概括为:胶济铁路沿线传统的工业和重工业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最高,威海和日照为代表的沿海城市区域环境管理水平较高,鲁南地区的区域环境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结论

山东省较早开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近年来又进一步实施“生态省”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区划政策,但面临着比其他地区更为严峻的可持续发展压力.根据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空间分异格局特点,山东省未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和枣庄应对区域环境状态作出进一步响应,逐步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状态;(2)鲁南等区域环境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的区域,应当及时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产业转型,按照主体功能区区划要求和“生态山东”建设要求,在跨区域环境污染纠纷协调等方面与其他高水平地区实施跨行政区域环境管理的交流及合作,实现山东省区域环境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万薇,张世秋,邹文博.中国区域环境管理机制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46(3):449456.

[2]樊杰,洪辉.现今中国区域发展值得关注的问题及其经济地理阐释[J].经济地理, 2012,32(1):16.

[3]李颖明,黄宝荣.我国的分区实践与环境管理分区研究[J].生态经济, 2010(2):169172.

[4]LESERT R BROWN. Redefining national security[J].World Watch Paper, 1997,14(3):37.

[5]VASAN. The theory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M].PrenticeHall: Englewood Cliffs, NJ, 2001:289291.

[6]PORTER M E,VAN DER LINDE C. Toward a new conception of the environmentcompetitiveness relationship [J].J Econ Perspect, 1995(9):5578.

[7]BERMAN E, BUI L T M.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oil refineries [J].Rev Econ Stat, 2001,83(3):498510.

[8]王刚,王印红.中国沿海滩涂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改革[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12):1318.

[9]谭琦,王遐.见论企业环境管理机制构建[J].社会科学家, 2012(2):7983.

[10]管宏友,毕春伟.环境管理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资源与产业, 2010,12(3):137142.

[11]王亚华,吴丹.淮河流域水环境管理绩效动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2(12):3238.

[12]李雪梅.论我国区域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科技管理研究, 2008(7):9698.

[13]李颖明,李晓娟,宋建新.城市环境管理系统及运行机制研究[J].生态经济, 2011(6):152155.

[14]陈阳,赵晶晶.海洋区域环境管理立法研究以渤海区域环境管理立法为例[J].东岳论丛, 2009,30(4):159161.

[15]谢森辉,陈志远.基于GIS城市道路交通噪声环境管理系统的构架与实现[J].环境污染与防治, 2006,28(3):226229.

[16]贾艳红,赵军,南忠仁,等.基于熵权法的草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牧区为例[J].生态学杂志, 2006,25(8):10031008.

[17]程钰,任建兰,崔昊,等.基于熵权TOPSIS法和三维结构下的区域发展模式——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 2012,32(6):2731.

(编辑王健)

猜你喜欢

空间格局山东省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名造纸相关领域企业家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广义水资源利用效率综合评价指数的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进展与展望
云南省烤烟产量空间格局及其原因分析
长江经济带城市物流发展的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