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代镜像与底层叙述
——评蔡世平《南园词》

2014-03-13戴勇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名作欣赏 2014年35期
关键词:南园词作底层

⊙戴勇[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时代镜像与底层叙述
——评蔡世平《南园词》

⊙戴勇[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南昌330032]

蔡世平是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领域的新锐代表,其代表作《南园词》表现内容有三,其一是对乡村风景的描摹,其二是对时代镜像的反映,其三是对底层人物的关注。这些内容体现出蔡氏词作的写实特点及人文价值。

乡村风景时代镜像底层叙述蔡世平《南园词》

对于学界而言,民国时期旧体诗词的学术价值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重视与认同,而新文学作家在建国初期创作的旧体诗词也受到了相当程度的认可。相比而言,新时期以来的旧体诗词则未有此荣幸。新时期旧体诗词备受非议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未能产生一批有说服力的作家及作品。在此背景下,蔡世平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很好地改变了人们对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平庸的定论。有学者甚至直言不讳地指出:“蔡世平的词,不是仿古、复古,而是让古体新生、复活。……蔡世平的词,应该说为今后词的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建立起一种新的审美范式,提供了一个词体复活的成功样本,展现出词体艺术发展的乐观前景。”①

作为新时期旧体诗词创作的新锐代表,蔡世平词创作水准极佳。2012年出版的《南园词》则是蔡氏近年来词作的结晶。《南园词》共收入词作101首,最早的一首词写作时间是1975年,最晚的是2012年,时间跨度近四十年,这些词作也从侧面反映出了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时代风云变化。在《南园词》收录的101首词作中,蔡氏展现出了驾驭多种词牌的能力。据统计,《南园词》中共用了38个词牌名。按用词牌填词词作数目的多少排列,最多的是《贺新郎》15首,其次是《临江仙》10首,再次是《浣溪沙》9首。从以上的统计中,蔡氏填词的偏好可见一斑。蔡世平特别擅长在词作中展现乡村风景,其词作有鲜明的时代感,蔡氏又常常把笔触聚焦于社会的底层人物,反映他们的生存困境。

一、乡村生活景象

《南园词》的开篇即是《汉宫春·南园》,该作以汉宫春为词牌名,营造了创作者的生存空间——南园。蔡世平在词中如是说:“乡里汉,城中久住,亲昵还是泥巴。”其对乡村的眷恋完全是出自于一个乡下人与生俱来的对土地的偏爱。作者在词作中描述了搭棚移栽野果和锄草种花的细节,一种怡然自得的情趣扑面而来。乡村情结与悠然心态贯穿着《南园词》的众多篇章,由此也构成了这部作品集的基调。

1.对乡土生活细节的描绘

鲁迅曾经对文学的起源有个精辟的总结,即“杭育杭育”派。具体来说,是指文学最早诞生于远古人们在劳动中发出的声音,这种声音可视为最早的文学记录。尽管鲁迅的推论有臆测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文学与劳动的密切关系。而中国最早的诗歌《弹歌》记录的就是远古时期人们的狩猎情形,有关诗歌对劳动场景记录的篇章以后就层出不穷了。蔡世平《南园词》也不例外,其词作中有大量记录乡土生活细节的佳作。

在表现乡土生活细节时,蔡世平常常运用拟人的手法,把日常劳作细节鲜活化、动态化,极富感染力。如《临江仙·割竹》:“好是一庭风致,巡空竹影徘徊。衔泥小草盼关怀。删除头顶绿,吩咐太阳来。细察芝茅眉目,端的笑逐颜开。世间物态咋安排?几多贫女泪,无奈背阴哀。”该词上片给人们展现的是竹林葱茏、小草青青、泥土芬芳的景象。词人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小草盼望阳光的心情描绘得栩栩如生,极富生命力。与此类似的,还有《鹧鸪天·春种》:“春种南园豆子稀。撩开树影暖轻泥。撕它风片殷勤扇,纺个雨丝润细微。花怯怯,果垂垂。花花果果挂新眉。近来识得西窗月,也觉纤纤也觉肥。”这首词读来琅琅上口,颇有宋词风韵。

2.对乡村风景的展现

对乡村田园景色的描绘历来是诗歌常写常新的表现内容,文学史上更是诞生了像谢灵运、陶渊明、王维等大师级的人物。蔡世平词作中对乡村风景的叙述也别有风趣,如《卖花声·乡梦》:“昨夜枣风酣。乡梦初圆。溪边青草眼边蓝。又见一双红雀子,隐入眉弯。月色种沙田,碧玉生烟。杨花不让柳花闲。纵是夜深春歇着,春也难眠。”词人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如梦如幻的乡村场景,这里杨树飞长,柳絮漫漫,枣风酣美,沙田一片,尤其是在月光的照射下,整个田野显得氤氲朦胧,如同碧玉生烟,正是在这美好的乡土画面下,春也难眠了。类似的对江南乡景的叙述还有《水调歌头·冰雪江南》《清平乐·凤凰山写意》《沁园春·南园晨话》。

除了对乡村风景静态的描述之外,蔡世平又常常在词作中描写一些充满生命气息的动态化场景,这也为其词作增添了不少原生态的乡土魅力。如《临江仙·荷塘》:“照影花莺先到,舔波彩蝶来迟。一惊一乍是山狸。草丛窥动静,湿尾辨东西。天上星高几个,水中几个星低。麻蛙几个拥荷衣。声声衔月色,夜夜惹乡思。”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中展现的是河塘周围的景象,这里莺鸟彩蝶纷至沓来,山狸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偷窥着河塘的动静,河塘的静与飞鸟走兽的动相得益彰。下阕前三句作铺垫,天上的星星依稀可见,水中河塘倒映的星星也是屈指可数,几只青蛙坐卧在荷叶上酣睡。后两句点题,在这样一个夜晚,词人的乡愁油然滋生。“声声衔月色,夜夜惹乡思”二句都用叠字,“衔月色”与“惹乡思”对应,读来琅琅上口,更衬托出乡愁的浓郁。

二、时代镜像

反映时代重大题材无疑也是诗歌重要的表现内容,杜甫诗即是最好的例证。蔡世平《南园词》中有多首词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事件。这种对时代的介入与关怀显示出词人浓厚的政治情怀。

1.对重大灾难的叙述

蔡世平在《南园词》中叙述了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如《一剪梅·洞庭大水》,1996年夏,洞庭湖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水,词人写道:“六月大湖起怒涛,淹了莺巢,没了芦梢,老鱼游上百年桥。蛇影高高,鼠影毛毛。”洪水淹没了莺巢芦梢,鼠尸一片。当地百姓与官兵众志成城,奋力抗洪,“惨烈堤防似炭条,水也燃烧,人也燃烧,汹波逼退话《离骚》。闲说杨幺,细说湖妖。”洞庭湖边堤防的抗洪场景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境地,人们终于逼退了洪水,闲坐一地细说湖妖,胜利的喜悦心情力透纸背。

2003年中国多省爆发了罕见的传染性疾病灾害非典。全国各地人们无不谈之色变,蔡世平在《贺新郎·非典》中是这样描述的:“童叟谈非典。恍然间,南天北地,狼烟又现。闹市而今少人行,更有白沙遮面。车船上,喧声不见。我念青山应不老,甚原因,处处还风险?天不语,空凄怨。镇妖我有昆仑剑。战云飞,铺张巨网,捉他遍遍。血铸长城钢铁志,哪给魔魂方便。似看见,雾消云散。大好家山人个爱,又清风,笑了青春脸。莺巧巧,花灿灿。”词的上片展现的是非典给人们带来的恐慌,路人行人稀少,人们甚至白沙遮面,车船声稀,连空气弥漫的都是凄惶,下片描写的是人们战胜疫情之后的喜悦。上片描写,下片抒情相得益彰,而前面的凄清与后面的喜悦形成反衬,极富张力。类似的描写还有创作于2008年5月的《满庭芳·山娘遗梦——汶川大地震之一》,词人在灾难发生后的第五天写了这首抗灾词作:“山里人家,小姑初嫁,梦随蝶影蹁跹。清潭叠翠,贴脸映花鲜。细点憨郎禾麦,红黄叶,彩色眉边。风吹起,轻衫厚肚,嫩崽动心田。莺声撕扯断,抛天抖地,焦胆枯颜。只回头一眼,没了家园。天地良知识何在?谁给你,如此心肝?从今后,山娘遗梦,夜夜不能眠。”该词上片以一个山里女子出嫁的美好场景起笔,描述了山村秀美的情景。下片描写地震过后的惨状,前后对照,突出了人们失去美好家园的痛苦之情。尤其下片连用了两个疑问句,以控诉的语气,指责天地的无良,令人为之动容。

2.对军旅生活及生态环境的关注

蔡世平是军人出身,有十多年的从军生活经历。他也时常在词作中对那段生活进行叙述,如《浣溪沙·天山兵行》:“曾作岑参马上兵,水溪沟唤老冬行。军旗偏爱打头风。野雪山花鹰踏出,孤村豹影夜生成。穿林皓月起涛声。”这首词是回忆作者二十八年前的一次军中行动,词人以岑参自况,描写了夜宿天山水溪沟的情形,这里人迹寥落,雪花遍地,豹影频现,通过设置这样一个充满凶险的地理环境,军人的豪气与辛苦可见一斑。类似记载军旅生活的词作还有《蝶恋花·昆仑兵歌》《贺新郎·从军别》。

对生态环境的关注也是蔡世平词作中经常涉及的题材。如《鹧鸪天·荒村野屋》:“闻说松坡养毒囊,黄泥十里会生疮。林枯雀叹人心冷,溪老鱼悲地肺凉。山失血,梦堆霜。荒村野屋唤爹娘:谁能收拾凄清去,还叫桑花蜂蝶忙?”作者听闻家山老松坡要被建造成垃圾填埋场,忧虑不堪。词人把垃圾场比作毒囊,用拟人化的手法叙述了黄泥生疮、山失血,鲜活透亮地表露出作者强烈的不满。

三、底层叙述

白居易的诗以关注底层人物而著称,其“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理念也影响深远。就此而言,蔡世平的词是关注现实的,其词作也完全是“合为事而作”的。蔡世平许多作品反映了时代变革中中国底层人物生活的辛酸及精神的贫困。其作词的初衷也呼应了蔡氏对词人的定义,即:“所谓词人,就是那种能够反映时代喜怒哀乐,传达时代心灵呼唤的精神站立起来的人。”②

1.关注女性

蔡世平底层叙述主要表现在对农村留守女性精神状态的关注,代表作是《蝶恋花·留守莲娘》:“秋到河塘秋色染。秋水微红,秋叶层层浅。人在天涯何处见?秋风暗送秋波转。春种相思红片片。秋果盈盈,秋落家家院。独对秋荷眉不展,秋容淡淡秋娘面。”如众所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城市也迅猛扩张,农村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由此造成了大量的留守人员问题。这首词讲述的即是农村留守妇女的问题,她们的丈夫离乡背井出外打工赚钱,她们自己留守家乡带孩子照顾老人。本来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可是这些留守莲娘春天种下的相思,到了秋天依然一无所获,她们只能独对秋荷默默寄托着思念。

留守莲娘在家乡默默等待,但有些农村青年女性却忍受不了寂寞也去城市闯荡,可是她们的处境却更令人堪忧。如《秋波媚·小芳》:“小芳冬尽到长安,人笑旧时颜。酒窝深浅,柳眉浓淡,重整婵娟。乡装脱去千般好,莫脱贴身衫。岩鹰也怕,早春寒重,裸露风前。”这首词写出了无数出外打工的底层女性的辛酸,词人并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指责小芳们沦落风尘的行为,而是从人道的角度表达了对她们的同情。词人担忧小芳们在早春时节,依然裸露风前,感叹她们“乡装脱去千般好,但莫要脱去贴身衫”。

2.对小人物的同情

对身边小人物悲惨遭遇的关注也是蔡世平词作中重要的表现内容,代表作是《蝶恋花·路遇》:“一地清霜连晓雾。村汉无言,木木寒风伫。曾是娇妻曾是母,而今去作他人妇。世道仍须心养护。岂料豺狼,叼向茅丛处。谁说病儿无一物,还留血泪和烟煮。”这首词读来令人既辛酸又愤怒,辛酸的是村汉要独自抚养两个患病的儿子,其容木木然,令人感伤;愤怒的是村汉妻子畏贫抛弃孩子去作他人妇。这种见闻让作者慨叹血浓于水的母子亲情,好似被豺狼吞噬。词人强烈的人道主义情感充斥笔端。

总之,蔡世平《南园词》的大部分词作是写实的,尤其是关于底层小人物的叙述,这些叙述超越了新时期以来许多“老干体”诗作无病呻吟之风,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人文价值。

①王兆鹏:《词体复活的“标本”——评蔡世平的词》,《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第5期。

②蔡世平:《南园词·代序》,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版,第13页。

作者:戴勇,博士,南昌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当代文学。

编辑: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

猜你喜欢

南园词作底层
航天企业提升采购能力的底层逻辑
唐诗赏读——南园之一
唐诗赏读——南园之三
浅议李清照词风格的变化与时代的关系
回到现实底层与悲悯情怀
南园词话三十七则(接上期)
南园词话
中国底层电影研究探略
略论“底层”
试论柳永羁旅词的悲秋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