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村漫行
2014-03-13陈丹艳
陈丹艳
道家村漫行
陈丹艳
北流河,在桂东大地上由南向北流淌,河面宽阔而深邃,两岸翠竹成林,我们溯江而上,去寻访那一方美丽而充满传奇的村落。
小船在绿意盎然中逆流而上,划过碧绿无垠的河面,划过倒影在水中的翠竹,而后随着一浪接着一浪的波涛冲向岸边,在“啪啪啪”的拍打声中,道家村翩然而至。
道家村,一个很有意境的名字,一个很有历史的村落。自隋唐时代便有记载,唐初土著人窦始统治石表山,名窦家土司,又名窦家寨。清光绪年间,曾留学日本,参加过同盟会的窦家人杨道,将其改称“道家”,一直沿用至今。
道家村地处北流河与思罗河交汇之处,作为南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北流河是连接南洋和黄河的重要河道之一,道家村便处在这条通道上。正是因了这个缘故,道家村历史上曾一度繁荣,历朝历代均在此设立驿馆,接待过往官员,四方商旅必经道家村,无数文人墨客在此驻足停留,明朝大学士解缙曾寓居于此,吟下那首著名的《窦家寨》:“窦家寨前朝雨晴,思罗江内水初生。杨梅果熟春将暮,豆蔻花开鸠乱鸣。”
沿岸边的青石台阶拾级而上,两行长约数米的青条石铺就的道路,毗邻依次排开,从码头向道家村延伸。这数十条宽阔平滑的完整条石,向我们印证着道家村曾经的繁荣和辉煌。
触摸着河岸边的青石古城墙,眺望平静的河面,恍惚中,我仿若置身于当年的道家村:一艘艘或装满货物或满载游客的船只,在江面上穿行,船公的吆喝声在熙熙攘攘中此起彼伏;码头上,五湖四海的人群纷至沓来;街道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好一派热闹景象。
道家村坐落在风景优美的国家4A级风景区石表山景区内,不仅自然风光旖旎,名胜古迹也众多,如今现存在道家村中的历史文化遗存仍处处可见,古建筑遗址如司署衙门、驿站、观音阁、古戏台、古盐仓、通济桥、三代古园等等,数不胜数。其中,保存最完好,最具代表性的当属“福隆庄”了。
福隆庄内的精美浮雕
福隆庄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原建筑占地面积约3600多平方米,是由左右厢房与三进房屋组成的四合院。历经两百多年的风雨洗礼,现在保存下来的仅有这三进主体建筑了。整个福隆庄宏伟庄严,青砖瓦房,屋檐下墙头上的精美浮雕、壁画、题词随处可见,独具一格,精美绝伦,既渗透出浓厚的中国古文化底蕴,又不失华贵典雅之气。
走入福隆庄,雕刻着“四知堂”三个字的牌匾,悬挂于第三进的门头之上,刚劲有力中透露出庄严稳重。据当地人说,这里蕴含着一个传奇的故事。据记载,西汉年间,官至太守的杨震,在赴任途中,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严词拒绝了学生送来的黄金,杨震“暮夜却金”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后世杨姓族人将这位一生清廉、一心为民的好太守,尊为他们共同的祖先,但凡杨姓族人的聚居地,均设“四知堂”作为宗祠,弘扬祖德,昭示后人。
福隆庄内的“四知堂”碑记,对杨公的美德进行了详尽记载:“……至数十世汉代关西夫子震公,鹳雀衔鳝,叼鹰四世公卿。震公以‘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夜拒贿金,廉洁奉公,清节长存,扬‘四知’之源,是立堂号焉……”看罢这一段碑文,我不禁对这位太守肃然起敬。
如今,福隆庄还在,四知堂屋檐下倒置的莲花瓣雕刻,出污泥而不染的莲花,依然光亮如新;思罗河还在,两岸绿竹婆娑,连绵不绝向北流淌的河水,依然清澈见底。而杨公已逝!
正当我满怀感慨时,藤县博物馆李馆长的一番话,让我惊喜不已,为了深入挖掘“四知堂”蕴含的历史廉洁文化资源,自治区、梧州市、藤县三级纪委共同筹措资金近200万元,在此建立“四知堂”廉政教育基地。现在,福隆庄已经修缮一新,这座古老的建筑,已经赋予了新的使命。杨公的美德,必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傅燕兰
福隆庄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