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耕耘、收获与种子

2014-03-12蔡华东

新闻前哨 2014年1期
关键词:总编辑湖北日报党报

2014年,湖北日报连续第三次改版,恰逢彭明星专著《党报创新解码》问世,集团总编辑蔡华东为其作序。我们特刊发此序,为的是向不断追求改革创新的党报同仁致敬!向湖北日报编辑部改版阶段火热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

我做过10年农民。彭明星同学当过10年湖北科技报社社长、总编辑。在种田这件事上,我们相悉相通。

种田,春种秋收,无尽汗水。盼得成熟丰收,总有人纵情欢庆,有人稍事休憩,有人盘算交换——而这时,也总有人于静默之中,精心挑选着种子——这是一年劳累最满意的报答,是长年汗水最精粹的结晶,也是来年最充盈的希望。

我体会,笔耕与种田,同理。

(一)

湖北日报改版创新,两年两度。

犹记2012年元旦前夜,东湖之滨,楚天传媒大厦19至23楼的湖北日报编辑部,灯火长明。那是我们呈现改版设计的最后时刻。

兴奋、紧张,也有些艰难。

虽然准备不可谓不充分,仅模拟版面就设计了十几种,但真正付排,仍免不了一阵忙乱。是夜,湖北省委宣传部部长、副部长,湖北日报社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湖北日报社编务总监、首席记者、主编责编、各新闻中心主任副主任、录入校对......68人济济一堂,讨论争论热火朝天,编审校核有条不紊,多么热烈火爆的场景呵,至今历历在目!

在一版倒头条版位,我们着意刊发了武汉第七座长江大桥——二七长江大桥通车的消息,配发的图片,是早半个月就策划好了的,摄影记者朱熙勇多次攀上200多米的桥塔,冒险拍下的一张俯瞰图。我们配发了一首名《跨越》的小诗,前两段为:

志为桅

挑起力量

拧成道道青筋

就书写跨越

铺平天堑

跨越

亘古长涛浅吟

江南江北

繁华一片

这首激情翻滚的诗作,署名“童欣”,既是当下湖北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写照,也是编辑部全体同仁“同心”的集体宣言。

(二)

辛勤耕耘,汗滴禾下土,心血浇灌,明星是其中一员。

从那一天起,湖北日报编辑部度过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没有白天,没有黑夜,没有周六周日;所有人,男记者、女编辑,在岗的、即将退休的,铆足了劲,拼。

拼它个翻天地覆!六十载悠悠,《湖北日报》仅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拿党报当文件”的特殊岁月里,有过超过50万份的发行量,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一直徘徊在20万份左右,状况窘迫。

拼它个全国一流!建设全国一流党报,是湖北省委对《湖北日报》改版的总要求,也是总纲和目标。一流者,一流之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服务力。“力”从何来?靠对党和政府决策的精准把握,靠与实际生活零距离的优质新闻,靠卓尔不凡的见解和勇于担责的胆识。

拼它个自我革命!6000多万湖北人民,党报覆盖面不大、传播面不广——是人民群众不需要报纸,还是我们没有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虽然新媒体咄咄逼人,但省委机关报掌控着最权威、最核心、最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将巨大的资源优势变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优势?队伍建设、采编流程、新闻品质、职业规范,都亟待彻底革新。

梦想一旦点燃,势如滔滔江河!

党报品质、时代气息、湖北特色、大报风范,旗帜鲜明地举起来。

党性立报、新闻强报、文化活报、服务兴报、开门办报,手法鲜明地亮出来。

时政要闻、经济纵横、城市空间、农村天地、民生关注、理论前沿、文化征程、开放视野、万千气象、快乐双休,版块法新型报纸结构清晰地建立起来。

采编经营两分开、采写编辑两分开、总编辑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全员基层联系点制……新闻生产倒逼机制,变“记者写什么报纸登什么读者看什么”,遂向“围绕党和政府工作中心、读者想看什么记者写什么报纸登什么”转变。

经此365个日夜……2013年,湖北日报又进行了新一轮改版,对此前确立的理念、方法、制度,做了新一轮升级。

可以量化的成效是,湖北日报2012年发行量突破46万份;2013年突破56万份。

(三)

收获成绩、成就、成功,是喜悦的。

满足于此,则是短视、浅薄、乏力的。

当明星重重托出他的这部书稿时,我震惊、振奋、欣喜且自愧不如。

总结《湖北日报》改版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一定会有一部大作产生!我期待着。但由明星独立自主完成,则我是既感出乎意外又觉情理之中。

出乎意外,是年龄原因、分工原因,他没进入改版核心小组去筹谋策划,也不在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的学术理论部门从事专题研究,更没人具体下达过这种写作任务;情理之中,是我们这一代人,就像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农人,只要有份力,就要用在农田里、出在农活中!“天气正好,下地干活”,干就干好,春种夏耘秋收冬藏,四季都是好文章!

在这部专著中,明星匠心独运、苦心孤诣,一是系统地对我们两年的改版历程做了合理勾勒,二是结合篇章做了理论性的阐释,三是行文立论注重新闻化的表达,四是坚定甚至顽强地表达出一个老新闻人“创造党报美好未来”的愿望。近两年、数以亿计的新闻报道,经由他的心、他的手,整合成一个比较明晰的体系——这就是以《湖北日报》改版创新理念为纲,以操作手法为目,以具体报道为例证,向读者清晰地展示了《湖北日报》的改版成果,和盘托出了我们竭尽所能向读者、向社会,奉献优秀精神文化产品的初衷和实践。

(四)

生活日日新,办报无止境。

希望也是无止境的。有了种子,就能孕育希望。有了优良的种子,就能孕育更美好的希望。

我认为,明星完成这部大作的意义,更在于他是千淘万滤,为读者精选了、为社会珍藏了,并可能在有志有识者的心田播下一粒种子。

他说,党报要葆有生命力,就得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发挥好不可替代的作用,努力增强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积极提升权威性和公信力,将党报事业推向新高度......只有瞄准一流,争创一流,才能卓立潮头,谱写新的篇章,跟上伟大时代的步伐,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

办好党报,步履铿锵。办好党报,心声铿锵。

明星同志是老报人,也是我的老同学、老朋友、新同事(他于2010年末调入《湖北日报》)。几十年笔耕不辍,几十年心心相印,如今我们都“奔六”而去,而他在不知不觉中端出了这个大部头,这实在是令人钦佩的。

谨以《跨越》小诗的后两段,与明星、与读到此文的读者朋友共勉:

跨越

悠悠黄鹤翻飞

昨叹今唱

史诗千年

志者

雄关漫道

不畏艰险

看我从头越来

激情澎湃绽射

勇往直前 <\\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总编辑)endprint

猜你喜欢

总编辑湖北日报党报
县级融媒体中心总编辑如何做好新闻统筹工作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让日本人真正了解中国——专访《日本新华侨报》总编辑蒋丰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我刊总编辑杜振民同志逝世
永远的遗憾——深切怀念不曾谋面的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