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典型新闻宣传中信息的沟通与阻隔

2014-03-12孙发友

新闻前哨 2014年1期
关键词:信息沟通宣传典型

孙发友

[摘要]本文探讨我国典型新闻宣传的运作途径。我国典型新闻宣传的成功之处在于:及时准确地捕捉社会的匮乏感,挖掘新闻事实与背景的内在联系,形成新闻事实信息沟通与阻隔的互动。

[关键词]典型 宣传 社会匮乏感 信息沟通 阻隔

[基金项目]华中科技大学自主创新研究基金资助项目《媒介融合背景下纸质媒体的转型与升级》阶段成果之一(项目批号:2011WB026)

典型新闻宣传中,信息的阻隔是一种艺术。这种阻隔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信息的沟通相辅相成的,在阻隔中形成沟通,在沟通中形成阻隔;同时,它们又是相生相克的,在沟通中阻隔,在阻隔中沟通。这其中,关键是新闻事实与背景的密切融合。

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典型新闻宣传是引导舆论、满足社会诉求的有效方法。一个典型的选定和确立,都有其深远的社会原因和鲜明的时代背景。越是社会时代匮乏的元素在一个典型中体现得越多,这个典型的价值就越大。因而,典型新闻宣传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导向性,无论是什么样的典型的树立,都是为了提倡什么,同时也标明为了反对什么。

几个经典案例的回顾

上世纪60年代初、中期焦裕禄的典型新闻宣传。1964年8月29日,兰考县委副书记张钦礼给河南省委写了一份《关于兰考人民除“三害”斗争中焦裕禄事迹的报告》。省委一位副书记读了这个报告很感动,在“四清”工作会议上,表扬了焦裕禄大公无私、忘我工作的精神,号召全省党员、干部向他学习。新华社河南分社对这个典型十分关注。不久,新华社河南分社记者赴兰考采访。11月19日,新华社播发了他们采写的2000多字通讯稿《焦裕禄同志为党为人民忠心耿耿》。同时,新华社又发了一个比较详细的约有3000字的地方稿。这段时间,《河南日报》也开辟了专栏《学习焦裕禄为人民服务的革命精神》。该专栏连发了十多期。1965年1月27日,《河南日报》刊发了记者黎路采写的通讯《焦裕禄啊,兰考人民怀念您!》。1965年12月17日上午,新华社副社长穆青来到了兰考,采访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当采访到焦裕禄去世后几十位农民到焦裕禄墓旁哭坟的情况时,穆青坐不住了,站起来,不时掏出手帕擦眼泪。穆青说:“我参加工作28年了,都没有哭过,这次被焦裕禄的事迹感动得流出了眼泪。焦裕禄精神太感人了,这是党的宝贵财富,虽然报道过,还得重新组织报道。”此后,穆青等深入到群众中去进行采访,真正看到了焦裕禄身上所体现的时代价值。1966年1月14日,中央领导表示,同意树立焦裕禄这个典型。1966年2月7日,《人民日报》在一版头题发表了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并配发了《向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焦裕禄学习》的社论。这篇通讯一发表,立即震动全国。一时间,其他新闻、出版、文艺单位也纷纷派记者、作家到兰考采访、报道,最多时达300多人。

当代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典型新闻宣传。28岁的张丽莉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初三(3)班班主任。张丽莉出生在一个教育世家,2006年,她从哈尔滨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任教。2012年5月8日晚放学后,学校门口一辆失控的大客车突然冲向人群,张丽莉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为抢救学生被客车碾轧,身受重伤,双腿高位截瘫。这位美丽的女教师用柔弱的身躯谱写了一曲英勇奉献的大爱之歌。两天之后的5月10日晚上七点多,央视网记者李文学在黑龙江当地的贴吧里闲逛寻找线索,突然,他发现了张丽莉舍己救人事迹的线索。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题材,于是马上联系当地宣传部门和相关单位,进行采访。23时30分稿子写完发出。当天晚上,当地媒体的记者也采写了此事,并传给了某网站,该网站在凌晨两点半转发了对张丽莉的报道。第二天,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了张丽莉的事迹。12日,中央相关领导人看到新闻联播报道张丽莉事件后,作出指示,在全力救治张丽莉的同时,还要大力宣传张丽莉的事迹。一年多来,张丽莉这个普通女教师的名字,感动了亿万中国人的心。她舍身救人的英雄壮举,成为当代中国最美的一道风景;她也成为感动中国的“最美女教师”。

近年孙氏诚信兄弟的典型新闻宣传。2010年2月9日,是农历腊月廿六,天气预报,天津至武汉地区即将出现雨雪天气。为了抢在大雪封路前返回武汉结清部分农民工的尾款,湖北黄陂包工头孙水林决定从天津驾车回湖北老家,连夜驱车千里为农民工送薪。不幸的是,他在路上发生重大车祸,车上一家五口全部遇难;弟弟孙东林强忍悲恸,赶着在大年三十之前替哥哥结清60余位农民工的近30万元工钱。孙氏兄弟接力千里还钱的行为,一时传为佳话,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五次聚焦“湖北诚信兄弟”,2010年3月1日播出时长达4分30秒,并配发短评。人民日报也以《无论多困难,决不拖欠一分钱》为题作了报道。新华社则播发长篇通讯《湖北“包工头兄弟”不欠薪的生死接力:“今生不欠来生债”》。

他们为什么能成为时代的典型

焦裕禄、张丽莉、孙氏兄弟的事迹广为宣传,并被树为典型。他们的精神是什么?他们作为典型的时代价值究竟在哪里呢?

焦裕禄的精神,我们可以概括为: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为民无私奉献。焦裕禄作为一个典型,其时代价值在于:他的这种“不怕困难、艰苦奋斗、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时具有极大的实用意义。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经历了1958年不切实际的浮夸风和之后的所谓“三年自然灾害”,人民群众生活十分困难,老百姓希望党和政府能带领大家战胜困难,改善目前的生存环境。焦裕禄这个典型的出现,代表党和政府给老百姓带来了希望。党通过焦裕禄这个县委书记告诉老百姓,我们党和政府是有能力带领大家战胜困难的;同时老百姓也从焦裕禄这个典型中感觉到,困难一定会过去。在焦裕禄的这个典型中,集结着党的意志和老百姓的期盼。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精神,我们可以概括为:临危不惧,舍己救人。毋庸讳言,当今社会,物质丰富,道德滑坡,各人自扫门前雪,见死不救、见难不帮的事时有所闻。基于此,张丽莉临危勇救学生的行为就如同黑夜中的一道光芒,显得如此灿烂夺目。危难时刻,将生存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亡的威胁留给自己,无大爱者不能为。张丽莉的英勇行为,荡涤着现实中一个个污垢的心灵;张丽莉的事迹被广为传颂,源于这个时代对道德回归的极其渴望。endprint

孙氏诚信兄弟的精神里,大书着“诚信”二字。在我国几千年以儒家伦理为正统而维系的社会里,诚信本是做人做事最基本的品格。在儒家伦理中,仁、义、礼、智、信为“五常”。五常者,为人处世的基本行为准则也。然而,在当今的现实社会中,诚信成为十分难得的东西。尤其是每年到年终的时候,一些企业和包工头,采取一切手段,想方设法克扣农民工的工资。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中,孙氏兄弟的诚信行为显得十分珍贵。

在这些典型新闻宣传中,可以总结出一个基本的论断:社会需要而又匮乏的东西,就是有价值的东西。焦裕禄的时代,社会需要让缺吃少穿的老百姓对党和政府产生信任感;张丽莉的时代,社会需要乐于助人、甘做奉献的精神;孙氏兄弟的时代,社会需要诚信守法的品质。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的“匮乏—需求”理论中,早就揭示了一个有机体的需求产生的链条。他认为:有机体某一方面的匮乏感产生需求,需求产生动机,动机产生行动。一个社会也是一个有机体。在社会这个有机体中,由于各种原因,常常会出现一些匮乏感。这种匮乏感如果是暂时的局部的,就无足轻重了;如果是全局性的,那就可视为是一个时代的匮乏感。一个社会出现了时代的匮乏感,那就值得重视。焦裕禄、张丽莉、孙氏兄弟等典型宣传,都是因为社会出现了时代性的匮乏感而产生的。

一个有素质的记者和媒体,就要善于发现社会的时代匮乏感,反映时代需要的典型。穆青在别人已经报道过焦裕禄的事迹后,又组织力量进行重点报道,是他已经意识到焦裕禄的出现,满足了一个时代的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高素质的记者和媒体,都是以推动社会进步发展为己任的,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信息沟通与阻隔的互动

在以上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在典型新闻宣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新闻事实与社会背景的纠结。显然,任何新闻事实都不是孤立的,都是有发生背景的。在正面典型新闻宣传中,新闻事实与背景往往以一种反衬的方式,形成现实的针对性。在具体的报道操作过程中,这种针对性表现在:媒体和记者只是报道新闻典型的事迹,而作为背景的信息常常被阻隔在潜在状态。如焦裕禄的典型新闻宣传中,报道了他全心全意带领老百姓战胜困难的事迹,阻隔了反衬他的当时的社会背景信息;张丽莉的典型新闻宣传中,报道了她舍己救人的事迹,阻隔了当时社会一些损人利己的信息;孙氏兄弟的典型新闻宣传中,报道了他们的诚信精神,阻隔了当时社会一些坑蒙拐骗的信息。这些阻隔的信息从形式上看,它们好像是“无”,其实它们是形隐神在,我们可以叫着潜在。正是这些阻隔潜在的信息的存在反衬,就使焦裕禄、张丽莉、孙氏兄弟等的精神成为夜空中的明月,照耀九州。这也就如同我们烘云托月式地画月亮,在一张白纸上将大面积涂黑,留下中间圆圆的白色月亮。而我们看到的是月亮,忽视了周围的黑色背景。其实,没有周围黑色的背景,明月就不存在。因而,没有这些阻隔在潜在状态的信息,典型就不成立,就没有宣传报道的价值。

李瑞环说,我们的新闻宣传要以正面宣传为主。这说明我们的新闻宣传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有正面和负面,我们往往是抓住正面事迹和信息进行沟通和传播,而将负面事实信息阻隔或者隐去;二是有为主和为辅,而我们往往是将负面事实信息阻隔在潜在状态成为一种背景,让人们去体会和领悟,或者偶尔找个负面典型进行解剖,也是点到为止。这种处理方式,符合传播学中的“把关人”理论。“把关人”理论认为,信息传播是经过层层把关的。“把关人”总是严守着信息传播的关口,将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信息传播出去,将不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实信息阻隔掉。相对而言,正面的信息总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可以无限度地传播;而负面的信息总是带有许多阻碍社会发展的因素,不可能大面积无限制地传播。坚持正面和负面的区别,坚持信息的沟通和阻隔,是完全必要的。典型新闻宣传,就如同大海中的冰山,反映的事实只是海面上的山,海底部分的山潜在着,人们看不到。但看不到却想得到。海上的冰山,水上部分是让你看的,水下部分是让你想的。有显有隐,有看有思,才可以调动人的整体感觉,才显出典型新闻宣传的魅力。

典型新闻宣传中,信息的阻隔是一种艺术。这种阻隔不是孤立的,它是与信息的沟通相辅相成的,在阻隔中形成沟通,在沟通中形成阻隔;同时,它们又是相生相克的,在沟通中阻隔,在阻隔中沟通。这其中,关键是新闻事实与背景的密切融合。实践证明,一个好的新闻典型或者一条好的新闻的成立,关键不在于事实本身,而在于新闻事实与社会背景之间的关系。新闻事实与不同的背景发生关系,就会产生不同的话语。因而,典型新闻宣传的过程,始终存在着一个新闻事实与背景的选择问题。在成功的典型新闻宣传中,新闻事实信息的沟通与阻隔达到了一种默契。<\\Y8\本地磁盘 (F)\2011-新闻前哨\2014-1\BBBB-.tif>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导)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沟通宣传典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多项式求值题的典型解法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高职学生志愿填报取向及满意度调查研究
空中管制中信息沟通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
典型引路 稳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