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项异构”:在比较中寻找突破口
——试论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实施的有效途径
2014-03-12黄慧敏
○黄慧敏
(漳州实验小学,福建 漳州 363000)
“同项异构”是在案例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异构”的目的是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建构出不同意义的设计。为了使这种“异构”更有针对性,需要明确比较目的,选定比较主题。这是进行“同项异构”研究的前提,其基本含义是:第一,根据研究的项目,确定比较的内容,限定比较的范围,从而使比较目标明确而集中;第二,按比较项目统一比较标准。比较标准既有可比性又有稳定性,这是比较的依据和基础。
一、“横向”比较重在典型性项目的确定
案例研究价值在于“比较性”,这是其“横向”方面。要比较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成效,须设定典型性比较项目。典型性项目应遵循问题性原则,它可以是学段教学的重难点,更是一切值得探究、发现、创新的问题。例如小学三年级阅读课中经常出现词语在句中理解有难度的问题,词语的教学往往容易走入单一化、机械化的模式,以至于有的学生能把词语的意思倒背如流,却不会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而有时单一的词语理解,会把课文肢解得支离破碎,语文的美感消失殆尽。如何让阅读教学中的词语教学有机地融于阅读理解之中呢?《语文课程标准》在对3~4年级的阅读要求中有这样一项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可见词语教学是本学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此问题又较为突出,可作为典型的比较项目之一。而四年级的侧重点则可以是“关键词句教学”和“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教研组老师们沿着“定课→研究教材→学生情况及资源分析→组内研讨教案→说课→上课→比较性反思→改进→再上课→形成二度教案”的步骤开展“横向比较”教研,并确定了比较项目一:关键词句教学的研究。并把其列为重点突破的项目。以人教版第七册21课《搭石》中“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这一关键句的品味为例。
黄老师的教法是让学生在读通这些句子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走搭石时哪些地方让你觉得美?”进行思考。通过引导学生边想象画面边体会和谐之美。
蔡老师则引导学生围绕“咱们也试试走走搭石,怎样才能走得协调有序?”进行思考,再指导学生在回环朗读中感受和谐之美。
苏老师抓住这句中的关键词“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词义进一步结合上下文理解整个词。
比较项目二: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课标在第二学段中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学习要求,这是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还是以《搭石》一课为例,黄老师指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提纲挈领,抓好中心。她根据段落特点,先让学生从概括一个自然段开始,用简洁的话说出其意。在理清脉络的情况下,概括出主要内容。蔡老师让学生借助板书,抓住线索。苏老师的方法则是:挖掘课题,开门见山。
通过以上几位老师的教法呈现,可以看出四年级的词句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感悟关键词句中的关键词。而引导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要突破的就是如何针对不同案例进行方法的指导。本次“同项异构”的阶段性的结论:文本中的词句教学要注意结合语言环境来品句,并努力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在体验和感悟中理解,继而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在指导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时,虽然老师们方式不同,但都要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给予分析和概括方面的指导。因为注重学法渗透,减轻了学生初学的难度,也为他们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纵向”拓展须关注相似案例的选择
无论怎样的“异构”,最终是“殊途同归”,因为目标是“同”。在阶段性结论得出之后,教研组的老师们着手选择相似案例,进行“纵向”研究活动。
相似案例收集如下:
关于项目一:关键性词句教学的研究。
A《白鹅》中“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B《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孤帆远影碧空尽”。
C《颐和园》中的“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滑过,湖面不留一点痕迹”。
选择相似案例的时候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围绕一个参照点,即典型性问题,这样所有的可以比较的单位就能根据一个共同的变量、根据比较中所有单位的常量进行考察。教育的比较研究并不是为了构建一种解释理论,而是为了创建一种参照框架,便于将不同的观察结果联系起来,不但能寻找教育事件与现象之间的相似性,还便于得出一般性结论。就上述的相似案例收集分析后即可得出的一般性结论:老师们从词句教学需要突破的难点入手,发现如果对关键词句里的点睛之处进行重点指导感悟理解,会收效不少;再如引导学生学会概括主要内容时,针对第二学段的实际,运用“分段概括”和“线索式”的方式学生更容易掌握。
案例的“横向”“纵向”的比较能使研究探讨走向深入有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的目的,为优化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近几年来通过“同项异构”的研究与实践使许多语文教师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努力转变教学方式。同时也促进教师们在研究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从而实现教师专业的持续发展。
[1]刘秀玲.中小学教师的案例式研究,2012.
[2]马宏《“小学语文主题单元式读写结合的校本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简介》,http://www.yhjy.cn/jyyweb/HTMLNEWS/64/610/20121029125406.htm,2012。
[3]肖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