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的观察与思考

2014-03-12杜亚群

语文学刊 2014年10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课文情境

○杜亚群

(内蒙古师范大学 基础教育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课堂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设置一定的教学环境,将教师设定的教学情境与授课内容紧密结合,通过运用语言、文字、图片、视频等将课文环境迁移到现实场景中,使学生以主人翁的视角去观察情境,达到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教学的目的。小学阶段通常指小学一年级至六年级,在学生成长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奠定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关键阶段。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课堂情境教学逐渐引起了我观察与思考的兴趣,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在有着其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小学语文课堂情境教学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逐渐从“灌入式”过渡到“情境互动式”,由教师“一言堂”逐渐过渡到教师学生“大家谈”,由“死读书”过渡到“读活书”。小学低年级学生身心发展仍具有不成熟的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点需要教师进行有计划的高效的课堂情境模拟。课堂情境教学过程将黑板、课本等传统媒介与互联网、多媒体等新兴媒介相连。

在对课堂教学技术运用的同时也对教师的授课水平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课堂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能够声情并茂,善于运用表情、语言乃至具体手势语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全真模拟的场景。对教师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教师与课本对话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在以往通读课本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强研读课本的能力,做到真正置身于课本之中,做到与课本对话,与课文的作者对话,更好地了解作者的意图,体会课文的主旨。二、教师与学生对话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想学生之所想,解学生之所惑,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也就是教师换位思考的能力需要提高。三、教师自身作为一个“表演者”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在明白课本和学生之后,课堂情境教学还需要教师将自己的独到见解“表演”出来,表演的高明之处在于教师甚至能够被自己的表演感染,目前小学课堂情境教学时常会让我们感受到演戏成分,我想这可能和教师的“表演”能力密切相关。

例如在实习过程中听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这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次比一次有进步》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用拟人的手法,通过燕子妈妈和小燕子的对话,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观察能力,能掌握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教师在课前播放轻松愉悦的音乐片段,让学生首先陶冶在快乐的氛围中,然后教师选择运用多媒体图片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出课文中菜园的场景,待同学们安静后,师:这位好妈妈是谁呢?(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说是“燕子”的呼声最大。)师: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说什么呢?大家猜一猜。(此时教师的表情充满了疑惑和想要知道答案的迫切之情。)师:老师告诉你们他们在说关于两种蔬菜的事情。那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教师的用意不言而喻。教师让学生尽快进入了角色,想要用疑问吸引学生,进而一步步走进课文,深读课文。作为听课教师,我也深深地被授课教师的精神面貌感染了,这节课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课堂情境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适合,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着重要的作用,是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成为读者朋友的前提。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活跃了课堂氛围,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智力也是作用巨大的。在小学阶段让情境教学模式得到充分的展示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我们在小学阶段大力提倡情境教学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总结起来,问题有三:一是教师的主观色彩主导了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在课前就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学生,在课中又进一步加固了教师的思想,学生似乎没有喘息的空间,我们的学生好像都经历过“官方培训”,极为虔诚地接受着老师传达的信息,学生对教师的授课没有怀疑全盘接收,使得全国情境教学优质课看起来大同小异,这在某种程度上是教学一元化的写照。二是“优化了的教学环境”使得学生成为复制作者思想感情的工具。表面上看来教师讲得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不然,教师通过特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理解特设的思想感情并成功地复制这种思想感情,最终达到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它的“人为性”实质是扼杀了学生想象的自由。三是全国对于情境教学评判标准趋向单一化。通过各种优质课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它们有共同的特点,在品味其中共性的同时我们也不免为优质课缺乏个性而感到惋惜。

例如著名的李吉林教授早期在教授《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时候,用低沉的情感哼唱着《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的歌曲,又进一步通过图片、视频、语言等的描绘仿佛把学生带到了遥远的伏尔加河,李吉林教授通过哼唱等方式描绘创设好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课文,对教师而言就是想要达到一种预期的效果,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习这篇课文想要告诉我们的主旨,即俄国人民在沙皇的残暴统治下过着极其贫穷和痛苦的生活。在这样一种被渲染了的气氛中,学生被成功地复制了文章作者的情感,从这个角度看,情境教学与“灌入式”教学又没有大的差异,只是多了一层感情渲染与感情创设,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领会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并没有大的帮助。

那么,我们最终是想要实现什么样的课堂情境教学效果呢?我们怎样才能让小学语文课堂丰富多彩,有益于学生身心发展呢?我们希望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搭建一个学生与教师平等对话的平台,营造一种教师和学生友好关系,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成长。我们的课堂需要我们自己做主。据说,传世的德尔菲神谕大约有600条,影响最大的有两条,一条是“认识你自己”,另一条是“凡事勿过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具有独立思想的个体,又要让我们的情境创设不显得矫揉造作;既要尊重学生成长发展的规律,又能坚守自己的课堂。并不是一味地去追逐课堂情境创设的煽情、热闹、华丽、多样,而是多一点真实,多一点感情,让课堂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贴近一点,再贴近一点。我对于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的思考与启示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努力营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课堂情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更好地展现教学情境,例如对多媒体技术加以运用,创设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使其更好地融入教学氛围。与此同时,教师更应该注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这是发挥教师自身感染力,张扬教师人格魅力的集中表现,将给学生带来一种无形的影响。只有学生投入感情,才能更好地感受文章。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应该尝试着把笼中之鸟放飞天空,大胆开辟第二课堂,让课堂教学加强与生活的联系实现情境的再现,对小学生而言,语文课堂学习不只是单纯地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或者自己朗读的过程,它还应该是学生体验现实生活,拥有快乐感知的过程。比如说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开展中,充分运用生活中的细小物品,让其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用道具。在教室布置上开设语文学习天地,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定期举行小组诗歌朗诵比赛,在课堂上进行朗诵及表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参观等等,这种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一定能让小学生们喜欢上语文课堂,也能让学生将学到的语文知识快速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这时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就跃然纸上了。

三、运用语言艺术创设课堂情境。教师创设课堂情境的因素有很多,比如说运用音乐渲染进行课堂情境创设、运用视频图片展示课堂情境、对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加以运用。小学生领会能力较低,需要教师运用语言艺术加以引导才能身临其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在进行课文朗读时,可以合理恰当地运用惊喜、疑问、悲伤、愤怒、兴奋等语气,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描述的情节,深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它首先是语言、书和活生生的人与人的关系。”这是对语文教育的本质表述,揭示了语文教育和人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关系。语文是人的生命活动,小学生的语文课堂是活动着的课堂,正确有效的情境教学中的语文课堂使小学生在学习中得到身心全面的发展,这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使我们优质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作用,让我们祖国的未来获得最优的发展。叶永烈曾经撰文《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鞭辟入里地论述了“见微知著、善于发问、锲而不舍、不断探求”在科学真理发现上的重要性。这篇文章对于我们探究小学语文课堂情境也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只有在教育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不断地质疑,不断地改进,我们的教学效果才可能会越来越好。在教学中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与我们教育教学研究中的质疑思维和辩证思维不谋而合。

[1]周志欣.中学语文情境教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12.

[2]刘玉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创新教育,2013(22).

[3]吴成元.谈语文课堂中情境教学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3(05).

[4]林辉春.交往视域中的语文教师教学实践智慧发展研究[D].西南大学.

[5]李波.课堂情境教学及其模式的探讨[J].新课程,2010(9).

[6]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13(30).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课文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背课文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