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作用
2014-03-12张文达
○张文达
(延边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吉林 延吉 133002)
一、大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必要性分析
大学语文教育,从1978年恢复之后,迅速进入高校发展视野,帮助高校在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和完善自然科学教育两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教育部高教司在《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的征求意见稿中曾明确提出,在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的基础性以及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以适应现代人文和自然两个学科之间不断融合渗透的趋势。[1]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大学语文教育在宏观教育体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是十分明显的,它能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人文和自然科学两个不同种类的学科之间有衔接的自由转换,提升综合的学习效果。
与此同时,我们还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对于普及高校的通识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通识教育,又称通才教育,是指关于人的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是非专业性的、非职业性的、非功利性的、不直接为职业作准备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2]从定义上我们不难看出,这种教育模式的重点在于培养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而非专业素质,因此,要想做好通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知识的广覆盖。与其他专业课程相比,大学语文教育在这一点上优势是十分突出的。首先,它满足通识教育中对于学生应当通过教育获取的基本技能要求,包括基本的沟通力和说服力;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基本认知;对于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认知;具备基本的道德立场,能够明辨是非;具备针对学习的迁移能力,能够触类旁通,形成观点,甚至说服他人等。其次,在通识教育体系中引入大学语文教育,还能够帮助提高大学生的母语应用水平,帮助他们传承本国和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以及帮助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品德修养和人文精神等,因此,我们说大学语文对于普及普通大学中的通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既然大学语文教育在当下高校有着十分突出的存在的必要性,那么具象而言,在国家提倡大力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当下,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具体体现:
第一,能够充分发挥其语言工具性的特点,锻炼大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是具备一定的工具性价值的,这体现在大众通过语言可以进行交流、思考以及阅读信息等方面。因此,我们说大学语文教育开展的好坏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听说能力、阅读能力和撰写论文等方面能力,使学生处于一种“语言功能性无知”的被动境地,进而间接影响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学习,使他们不能很好理解和消化专科课程当中的知识重点和难点。比如一些自然科学研究方面,如果学生的写作能力欠缺,将无法形成表达准确、简洁,逻辑性强的科学论著,那么这些人的研究成果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出来,科研的实效就会鲜为人知或不被人理解,无法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和服务人民生活;而针对人文科学研究而言,不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可能无法形成科学性强、主旨明确的调查报告或简报,这样也无法把学生对于社会的观察和分析流畅准确地汇报给社会大众。因此,我们说大学语文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指导学生加强叙事议理和谋篇布局等写作基本功训练,促使他们做到所学有所用,切实提升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第二,能够充分发挥其语言审美性的特点,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鉴赏水平。大学语文一个很重要的教育功能是帮助学生提高审美品位和鉴赏水平,通过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常识,具备分析和品评文学作品的基础能力,提高学生把握文章总体结构的统摄能力,延伸学生认识周围环境的想象能力和增强学生感同身受的情绪迁移、体验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欣赏艺术,欣赏美。
第三,能充分发挥其语言人文性的特点,完善学生对社会、历史、国家和民族的认知,提升他们的人文素质。匡正明曾倡导,大学语文课在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铸造“中国人为人的道德”(鲁迅语)、培养改革人才,激发爱国热情等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作用。[3]从中我们不难看出,通过大学语文教育,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本国和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可以通过课文的讲授让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闻,了解历史,理解生活,认识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大学语文可以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悟古代优秀作家和文人对人性中积极因子,比如正义以及善良的追求,对人性中丑恶因子,比如虚伪以及丑恶的鞭挞,最终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感染、情操受到熏陶。
三、大学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育人功能解读
大学语文是通才教育的基础,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诸多方面有着其他课程难以代替的功能。[4]从教化育人的角度来说,帮助学生完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是大学语文教育的主要职责。
大学语文不同于国文,它除却具备知识传授性这个特点,还具有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的特点。因此,在高等教育中,大学语文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强调这三个方面,以培养应用写作能力为主要工作,以提高文学素养、审美修养为重点进行科学的课程设置,最终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具体来说,一是可以考虑通过精选教学内容,选择贴近时代,贴近青年人需求,提倡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作品(比如优秀的网络文学作品和影视文化作品等)进入课程教学,在兼顾内容性和系统性的同时,进行一定的价值引导,帮助学生塑造自我,认识社会;其次,还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倡多多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通过声形并茂的课件,完成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增强他们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实效性;第三,优化教学设计,从思路入手,围绕国家规划和指导意见订立科学合理的大学语文教学目标,重新审视课程,创新授课教材,完善教学模式和体系,提高授课专业教师素养,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等。
四、结论
大学语文教育,作为高校基础课程教育的重要一环,承担着重要的通识教育和通才教育的功能。因此,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加强对语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的认知,通过集思广益,用现代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加强这门基础课的建设,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蔡朔冰,大学语文教学中贯穿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4).
[2]张立鹏.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
[3]乔守春.论大学语文教学在传统文化教育中的功能[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01).
[4]王同魁,大学语文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功能[J].公安教育,199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