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行为的理性和非理性
2014-03-12李晗
○李晗
(内蒙古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2)
爱国主义是由个体对国家和民族热爱的朴素情感上升为一种思想和行为体系,是集知、情、意、行于一体的道德和政治范畴,既是民族情感的流露和对国家信仰的体现,又是人们行为的价值准则和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观,调节着个人与群体或国家的利益关系。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凝聚和巩固,以及华夏儿女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归属感的形成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社会心理和民族意识,成为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民族文化的基因,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广大人民群众在自己的家园土地上世世代代辛勤耕耘,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每当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时,炎黄子孙总是不畏强暴、奋起反抗,大批的仁人志士、民族先驱涌现,他们不顾自身的利害生死,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和统一,因此中国古代虽然经历了诸侯争霸、南北分裂、封建割据,中华民族却始终没有解体并一直延续至今。
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爱国主义作为一种自然形成的情感,在现实表现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与其初始意愿相悖的后果,这与爱国主义内含的理性和非理性因素的对立统一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活动时,会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理智的爱国”和“非理智的爱国”,只不过理智和非理智的程度不同而已,理智就是个体用清醒、冷静和合乎实际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决断的能力,非理智则与理智相反,它往往表现出只凭个人的冲动和激情而做出一些偏激、盲目和浮躁的行为。在哲学里理智和非理智及其各自程度不同的状态都可以包含在“理性”和“非理性”的含义中,统一于人的精神活动中,属于人的“意识”范畴。接下来我们将对理性和非理性与爱国主义的结合做一些探讨,也就是爱国主义的理性和非理性。
我们要想对爱国主义的理性和非理性进行界定就要首先弄明白什么是理性和非理性。理性和非理性作为当代哲学和认识论中的常用词,至今缺乏一个能为人们普遍接受的定义,具体原因很多,其中人们对于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不同标准是其主要原因。纵观对理性定义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理性”一词大致包含以下三层含义。首先,理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特有的本质力量。其次,理性是人通过逻辑思维把握对象的普遍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维能力。其三,理性又是作为一种人类本性或人类要求,是人类对于外部世界的合理性和完善性以及平等、正义的要求,是人类特有的一种价值尺度和评价标准。将理性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的理性定义为爱国主义的理性就是由人的理性思维能力指导下的关于爱国主义的认识活动以及在此认识指导下的实践行为。[1]简单说就是将理性的思维方法运用到爱国主义的思想体系形成过程中去并指导爱国实践行为,理性对人民爱国主义思想的指导作用。爱国主义首先根源于人民对于自己长期生存的故土家园的一种朴素的热爱和依恋的情感。但这种情感属于自发的、无序的,更没有形成思想体系,人们只知道“爱”,却不知道“为什么应该爱”和“怎么去爱”,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只靠这种情感是不可能稳定和持久的,甚至出现因一味的“唯我独尊”去排斥和欺压别的国家和民族的大民族主义倾向或拒绝和别的国家和民族交流的封闭主义倾向。理性使人民从具体的国家实际情况出发,首先让人民认识到自己国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美丽的山河,让人民从内心对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知道了自己“为什么爱国”。其次爱国主义具有历史性特征,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具体内容。因此就需要人民在理性思维的帮助下,将爱国主义与特定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现实追求相联系,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相联系。爱国主义的核心是实现民族和国家的利益问题,每一时代的国家和民族利益都是客观实在的,不是虚无缥缈的,这些都需要我们发挥理性思维的作用去探究和认识,进而在这种认识指导下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爱国行为。
而非理性与理性一样作为人的精神能力,与一切理性因素相对,一类是指以实现人的内部需求和表现为主要功能,直接对人活动意向进行参与的心理要素,包括本能、欲望、情感、意志、信仰、无意识等要素,例如人的各种活动总是有目的和动机的,人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情感的参与,“情感和欲望是人类一切努力的创造背后的动力”。另一类指不需要经过理性思考的非逻辑认知形式,包括直觉、灵感和顿悟等。比如个体凭借直觉和已有的知识储备,能够迅速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本质,从而做出正确的直觉判断。与理性反映的对象是客体本身不同,非理性主要反映的对象是主体本身,其内容是人本身的利益、需要以及与客观存在之间的关系。非理性具有非逻辑化、非程序化、非秩序化以及自发性、情绪性等特征。将非理性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我们可以将爱国主义的非理性定义为爱国主义的非理性是指由人的非理性因素影响下的爱国主义的认识活动及在此认识指导下的爱国主义行为。也就是在人的非理性思维能力参与下形成的主体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的过程。爱国主义作为人的一种认识活动,必然要受到人的非理性因素的制约,非理性一方面以实现人的内部需求为主要功能,激发人的活动意向,另一方面非理性以灵感、直觉、顿悟等非逻辑认知形式能够使人迅速从整体把握事物的本质,做出正确的直觉判断,就这点来说非理性是人认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对爱国主义更是如此,非理性的非逻辑认知能力对爱国主义认识的飞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非理性思维是爱国主义产生的源泉。非理性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外部世界完全满足自我需求,并以人的欲望、情感和本能表现出来。其中情感是人对客体的态度体验,作为主体的人是现实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人不仅有理性的知识储备,而且还有各种情感注入。正因为人们长期生活居住在较为固定的地域中,长此以往便生成了热爱故乡家园的情感体验,也正是这种最原始的情感成为爱国主义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使爱国主义成为思想体系并最终指导实践活动。第二,非理性思维为爱国主义提供动力。首先情感和欲望使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总是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和动机,而这种合目的性为爱国主义提供了最为原始的动力。马克思认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2]正因为人们对自己故土家园的眷恋之情和对本民族人民的热爱,他们绝不允许自己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任何外来势力的侵犯。
因此我们要将爱国主义的理性和非理性统一起来,共同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现阶段,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我国人民热爱祖国的主要表现就应该是献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献身于祖国的统一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终身。在这里爱国主义的本质和内涵在我国人民的爱国实践中得到了升华,理性的爱国主义和非理性的爱国主义达到了空前统一。
[1]冯玉珍.理性的悲哀与欢乐:理性与非理性批判[M].人民出版社,1993.
[2]胡敏中.理性的彼岸:人的非理性因素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