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型课堂中导学案的使用

2014-03-12楼志勤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主体作用学案赏析

楼志勤

转型课堂中导学案的使用

楼志勤

一.探究缘由

当课堂教学改革的春风吹遍大江南北,当“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响彻云霄,从不敢第一个吃螃蟹的我,今天在学校的推动下,总算搭乘“课堂转型”的“末班车”,战战兢兢、半信半疑地试验了一次当今最为火爆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利用导学案教学。

我有意识地用大脑、用眼睛、用手中的笔,记下这回“课堂转型”的细枝末节,并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分块横向比较,以期找到“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要比较就得有标准,评价课堂模式优劣的依据是什么?这当然首推课堂的效率,其次是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契合程度。

二.实弹演练四重奏

(一)预设“转型”模式,拟定上课方案

1.我们的课堂转型模式

我们八年级语文备课组吸取杜郎口中学的先进经验,借鉴昆铜中学的成功教学模式,预设我们的课堂模式为“五环自主学习法”。五个环节是:基础知识、初读感知、精读赏析、质疑问难、巩固拓展。

基础知识环节,包括“生字注音”、“新词解释”、“走近作者”、“文体判定”、“背景介绍”等方面。

初读感知环节,主要围绕下列三个问题展开:本文主要写了什么?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划分段落、层次,写出大意。

精读赏析环节,是导学案的核心,设计的问题,从题型看,包括少量的选择题、填空题,更多的是简答题。但不管什么题型,无外乎两个方面:思想内容与写作特色。

质疑问难环节,乃在导学案预设问题之外,是让学生根据个人不同的学习体验,在课堂上提出疑难问题的环节。

巩固拓展环节,其实是两个板块:一是当堂检测练习,目的是巩固刚刚习得的语文知识与技能;二是课外练习,要求与本课知识相关,借此达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2.实弹演练首战之计划

本学期语文教材的第一课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便成了我们课堂转型实弹演练的首战。《藤野先生》是长文,我们计划用三个教时完成。第一教时的任务是完成上述导学案框架中第一环节(基础知识)、第二环节(初读感知)以及第三环节(精读赏析)的部分内容(课文第一部分),第二教时的任务是完成导学案第三环节的第二部分内容(即精读赏析课文第二部分),第三教时的任务是完成第三环节的第三部分内容(即精读赏析课文第三部分)以及第四、第五环节,结束全文的教学工作。

(二)细说“转型”亮点,寻找语文趣味

1.新模式亮点多多。

第一教时结束,备课组六人马上对导学案使用情况进行交流、探讨。认为,使用导学案上课确实亮点不少,比如:

①亮点一,基础知识,群体过关。按以往的教学模式,往往是“激趣导入”、“作者简介”、“背景介绍”,然后词语教学等,基本由教师一人担纲。不但费时费力,而且效果欠佳。新模式采取的措施是,让“走近作者”、“文体判定”与“背景介绍”等小环节采用资料呈现的方式,印在导学案上,便于学生读、看、记,还可以作为今后复习的系列资料;而“生字注音”与“新词解释”这两个小环节被设计为课堂检测题型,采取组内互批、互学互教的方法,保证每个学生当堂掌握。时间省,效果好。

②亮点二,思考问题,时间充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当场出题,学生稍作思考,甚至有些老师根本就没有时间给学生思考,便让回答,结果是很多学生接过问题后结结巴巴不知所云。教师为了赶时间、进度,一味让成绩优良者回答,中等生、学困生被边缘化,从而丧失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今,导学案提前一天下发,思考问题的时间十分充裕,且把答案形成文字。课堂上,无论优等生,学困生,只要课前认真完成导学案,都有可能在课堂上滔滔不绝,展现自我。

2.新模式硬伤严重。

按传统教学方式,一个问题抛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你一言,我一语,由此及彼,唇枪舌战;预设、生成、再生成,课堂是开放的、创新的;教师视学情而设问、因学困而解疑,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能力都得到充分训练。这可是许多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语文味”。而导学案毕竟是固定的,问题预设少了,学生做不到深入预习;问题预设多了,不能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我们是首次编写导学案,唯恐遗漏要点,索性把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详尽地编入导学案中,以致导学案的内容偏多,几乎满篇皆是问题,导致学生手忙脚乱,一心跟着导学案的题目走,没有时间“三心二意”地去深入思考,质疑文本。这样的课堂,无法体现“老师的讲授针对于学生的不懂之处”的教学思想,造成老师的讲授缺乏目的性、针对性与时效性:也许我们讲的学生已经明白,我们没讲的,恰恰是学生不懂、渴望了解的问题。而且,一道接一道的问题,把语文课变成了试卷分析课,变成了专做题目的理科,语文的“无趣”便产生了!

这可是语文课的严重硬伤!

(三)重拾语文趣味,痛失“主导”作用

1.重拾语文趣味

备课组的攻关项目产生了:如何破解语文课的“无趣”。第二教时的任务是精读赏析课文第二部分。我们吸取第一教时的教训,把原导学案的问题整合成四五个核心问题,投影出示;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让小组派员展示研讨结果,并允许其他组质疑询问。

显然,这样安排后,学生围绕一个问题集中讨论,你来我往,此起彼伏,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语文味”得以重拾,课堂上充满了生生对话的精彩与灵性。

2.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哪里

然而课堂的热闹背后,不无隐忧:学生讨论之激烈,如同沸腾的辩论赛,一发不可收拾。这时,下课的音乐骤然响起,但投影上预设的四五个问题尚未完成一半,效率明显太低!其次,课堂如同脱缰的野马,任由学生一路狂奔,几乎失控。学生的主体作用显现了,但教师的主导作用令人心痛地丧失了。

(四)谋求“主导”地位,重掌课堂全局

此轮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转型。然而我们目前的困境是,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两者同时兼顾,不是左了,就是右了,似乎水火不容,“忠孝不能两全”。

经过备课组的认真分析,意识到我们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语文课堂改革就是以学生为主自学,教师不能过多引导,否则会破坏学生的主体地位。但事实证明,缺少教师的主导与干预,课堂效率大打折扣。只有教师发挥好主导作用,才能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更充分的发挥,才能让课堂教学达到最佳境界。教师要像个节目主持人,一方面要在一个个环节中穿针引线,一方面要把握时间,把握节奏,掌控全局:让学生该读就读,该思就思,该谈就谈;安排学生一会儿进行个人自主学习,一会儿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步调一致,节奏紧凑。如此,既会有语文课该有的朗朗书声、激情四溢,也会有辩论赛才有的唇枪舌战,滔滔不绝。

三.探究结论

《藤野先生》早已上完,一个多月来,我们越来越觉得,利用导学案教学,其优势明显,亮点突出:学生的预习行为变得目标清晰、有的放矢;学生的课堂思维变得活力四射、异彩纷呈。导学案有利于充分挖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课堂如同舞台,演员是学生,导演是教师。学生这群演员能否成功出演,也靠我们教师来导演。教师作为局面的掌控者,对课堂的环节安排、环节之间的穿针引线,对学生学习行为适时、适当的点拨,精炼、准确的评价等,必须有所作为,紧抓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放弃。

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两者不可偏废,必须和谐地统一。只有这样,才能杜绝无谓劳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

如今,“主导作用”、“主体作用”,“导学案”、“高效课堂”这些关键词早已扎根我们备课组各位成员的心中,并内化、融入到日常的教学行为中。回头想想,笔者认为:

在转型课堂中使用导学案时,务必把握好“导”与“学”的火候!

[1]张志亚《对课堂生成的几点思考》《语文建设》2007年第四期

[2]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孙春成编著《中学语文课堂创新教学模式》中山大学出版社2003.5第1版

[4]《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语文教育论文选》开明出版社1995

楼志勤,教师,现居浙江浦江。

猜你喜欢

主体作用学案赏析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乡愁导学案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比例尺(一)”导学案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步辇图赏析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