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作文自选厅
2014-03-12覃少平
我要结婚了
婚纱店里,她发短信给他“我要结婚了”,哪怕他有一丁点的阻拦,哪怕他有一丁点的不愿意,哪怕他说半个不字,她都会义无反顾的放弃,可是她收到的却是“祝福你”。大街上,乞丐摆弄着刚捡的手机,随手回复了条短信“祝福你”,然后拿手机换了一只烤鸭和半瓶二锅头,坐到角落,享受幸福时刻。
抛砖语:爱情因为一个小小的误会擦肩而过。人生就是由一个个矛盾组成的,充满了戏剧性。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会不会就是那个女人或者那个丢了手机的男人呢。
放 下
一个苦者对禅师说:“我放不下一些事,放不下一些人。”禅师说:“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放不下的。”苦者说:“可我就偏偏放不下。”禅师让他拿着一个茶杯,然后就往里面倒热水,一直倒到水溢出来。苦者被烫到马上松开了手。禅师说:“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痛了,你自然就会放下。”
抛砖语:经历了痛,才有资格谈“放下”。禅师之所以为禅师,苦者之所以为苦者,就在于禅师经历了苦而有所悟,而苦者则需要再历苦,再悟。适用于:学习与思考、成败、反省等话题。
寻石头
有两个人相约到山上去寻找精美的石头,甲背了满满的一筐,乙的筐里只有一个他认为是最精美的石头。甲就笑乙:“你为什么只挑一个啊?”乙说:“漂亮的石头虽然多,但我只选一个最精美的就够了。”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负担越来越重,最后不得不断地从一筐的石头中挑一个最差的扔下,到最后只剩下一个石头。
抛砖语:相同的起点、相同的终点,不同的是过程。也许人生就是这样,用有限的精力去满足无限的欲望只会让人感到筋疲力尽。一味地求多求全也可能到最后一无所有。珍惜眼前的事物,也就拥有了完美的人生。适用于:欲望、选择、过程与结局等话题。
盲人与灯笼
一盲人到亲戚家做客,天黑后,他的亲戚好心为他点了个灯笼,说:“天晚了,路黑,你打个灯笼回家吧!”盲人火冒三丈说:“你明知我是瞎子,还给我打个灯笼照路,不是嘲笑我吗?”他的亲戚说:“你犯了局限思考的错误了,你在路上走,许多人也在路上走,你打着灯笼,别人可以看到你,就不会把你撞到了。”
抛砖语:当我们看到瞎子点灯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认为那盏灯是为他自己而点的。点灯,不只为自己,也为别人照亮了路。有时候无意间的一句话语、一个行为会使人得到拯救或是伤害。适用于:换位思考、助人为乐、人与社会等话题。
中国式过马路
2012年10月11日,网友“这个绝对有意思”在微博发消息称:“中国式过马路,就是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微博同时还配了一张行人过马路的照片,虽然从照片上看不到交通信号灯,但有好几位行人并没有走在斑马线上,而是走在旁边的机动车变道路标上,其中有推着婴儿车的老人,也有电动车、卖水果的三轮车。这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共鸣,一天内被近10万网友转发。网友纷纷跟帖“太具象了”、“同感”、“在济南就是这样”,还有网友惭愧地表示,自己也是“闯灯大军”中的一员。
抛砖语:“中国式过马路”显示了羊群效应。当人们发现闯红灯很少受到惩罚,利己主义意识就会唱主角。只能靠国民素质教育、安全意识教育整体性的提高。让社会形成遵守信号灯的礼仪,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闯红灯固然是违法行为,值得批评,但更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司法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家庭聚会
张先生与弟弟妹妹相约去爷爷家吃晚饭,饭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孙子孙女说说话,但孩子们却个个抱着手机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盘子离席。通过这件事,我们看到了社交网络时代的脆弱一面。在这样一个时代,人们并不缺乏沟通工具,然而许多人却患上了沟通匮乏症。换在20年前,多数人恐怕难以想象互联网会给社会带来如此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出,互联网与手机紧密结合,人类更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社会化媒体时代。沟通手段如此多样,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应越发近了才对。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社交网络时代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们越来越孤立,越来越不愿意和其他人面对面沟通交流。大量宅男、宅女的出现,真实反映了这一现象。
抛砖语: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我在你对面,你却在玩手机。时下流行的这句话道出了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闭塞。十年前觉得砖墙铁门锁住了邻里的往来,是人类发展过程的不幸,现在看来,再过十年,随着智能手机功能的强大,互联网络的发达,也许连家人之间的交流也会成为一种奢侈。不知道这是不是人类的进步呢!
三色作业本
枣庄三十九中根据学生成绩好坏,为学校部分班级的学生分别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的作业本。有家长认为,学校这样做,容易伤害成绩差的学生的自尊心。校方称这是分层次作业,是为帮助学生缩小差距。学生介绍说,他们班是在两周前发的三色作业本,班级前30名的学生发绿色和黄色作业本,后30名的学生发黄色和红色作业本。笔记本封面上还分别标有字母,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枣庄三十九中教务处主任张会说,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并体验到完成作业后的成就感和喜悦感,学校决定实施分层次作业。张会介绍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情况选择难度不同的题目。A类题难度比较大,B类题是每个学生都必须掌握的知识,C类题是相当于课后练习题性质的巩固基础知识的题目。“每个学生的基础不一样,我们承认有差距,但是这样做是为了缩小差距。我们分发作业本只是针对题目难度,并非针对学生本人。”张会解释说。
抛砖语:考核评价的方式决定了教育的手段和策略。不管作业本颜色如何变换,只要教育局以学生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校优劣,以升学率的高低来对学校实施奖惩,那么学校对学生的考核评价的方式就不会改变。而作业本颜色的区别难道只是分层次作业的区别吗?适用于:教育体制改革、考核评价、自尊等话题。
锯掉一些枝叶
台风过后,一片狼藉。街道两旁的行道树大被吹倒了很多,许多工人们正在扶正那些倒斜的树。工人们总是先将靠树干下部的一些大的枝叶锯去,使得重量减轻,然后再将树推正。一个行人看了,便问:“将树的枝叶都锯掉了,它还能活吗?再说也难看了。”工人们都笑了起来,其中一个回答说:“恰恰相反,锯掉一些枝叶,树的成活率才会更高一些。再说,不锯掉一些枝叶,太重了,把它扶正很不容易;要是再刮风的话,也会因为根基不牢,而再次被风吹倒。”
抛砖语:看似美丽的东西不见得是实用的,那只不过是虚华的表象,是外在的东西。而正真实用的一定需要华美的形式。如果为了留下短暂的美丽而保留那些枝叶,那么大树失去的将是生命。
蔡元培泡茶
曾经有一位北大学生对成功充满着渴望和憧憬,可他在生活中却屡屡碰壁,鲜有所获。沮丧的他便给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写了一封信,希望能够得到指点。蔡元培在百忙中回了信,并约了一个时间让那位学生到办公室面谈。生激动地来到校长的办公室。没等他开口,蔡元培先生就笑着招呼道:“来,快坐下,我给你泡杯茶。”说完便起身,从抽屉中拿出茶叶,放进杯子里,倒上开水,递到学生面前的桌子上。“这可是极品的绿茶哟,是朋友特地从南京给我带过来的,你也尝尝。”蔡元培先生和蔼地说道。受宠若惊的学生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几片茶叶稀疏地漂浮在水面上,水也是惨白惨白的,没有一点绿的感觉;喝到口中也像白开水似的,没有一点茶的味道。学生的眉头不禁一皱。蔡元培好像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表情,依旧东扯西拉地谈着一些漫无边际的问题,似乎完全忘记了学生来的目的。学生极不自然地听了很久,好不容易等到蔡元培稍稍停顿了一下,便连忙找了个理由告辞。蔡元培眯着眼若有所思地微笑道:“急什么,把茶喝了再走,这可是一杯极品的绿茶。千万别浪费了。”学生无奈地又端起了茶杯,礼节性地喝了一口。可就在这时,一股清香浓郁的味道沁入心脾。
抛砖语:成功没有一蹴而就的,它是多次失败以后经验的积累,是时间的历练。蔡元培先生用极简单浅显的事例告诉年轻人一个深刻的或许要用一生来体悟的道理。
画中裙
一位画家举办个人画展。一位贵妇人来到展室,站在一幅画前面端详了许久,她说:“我要是能认识这画的作者,那有多好啊!”站在一旁的画家走过来说:“夫人,我就是作者。”贵妇人说:“这幅画太妙了!你能否告诉我,给画里这位小姐做裙子的裁缝是谁?”
抛砖语:每个人所关心关注的内容不一样。对于画家来说,小姐穿的裙子只是配饰,真正的艺术并不在于此。而对于贵妇来说,没有什么比小姐的裙子更艺术的了。